【人民书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
原标题:【人民书声】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
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读书与追求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非常重视读“有字之书”;二是非常重视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的“无字之书”,即包括“天下国家万事万物”在内的社会与自然界的实际。
既重视读书本上的“有字之书”,又重视密切联系实际读“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这本“无字之书”。这就是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的读书与追求。
毛泽东读书自幼就善于思考,他从所读的大量书籍里,发现多是写的将相乡绅,很少写种地的农民。
从而得出了书中的那些“有名人物”,大都握有兵权,拥有土地,根本不必劳作就得到农民的供养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这种认识为他以后要彻底改变剥削制度,建立一个新中国打下了思想基础。
1912年春,毛泽东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著名的湖南省立高等中学(后改名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因为忍耐不了刻板的课程和烦琐的校规,半年后他又离开了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到湘乡会馆(依托湖南图书馆)自学读书。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天图书馆一开门,他是第一个进门的人。中午肚子饿了就去买两个烧饼充饥,就又一直到图书馆晚上关门,他才最后一个出来。
这时候,他读书的兴趣已不再是《三国演义》、《水浒》等小说了,而是18、19 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这些书籍的研读,使他比较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
特别是他每天都能见到的图书馆墙上挂着的那张《世界坤舆大地图》,更使他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迪,增长了见识。通过这张地图,他知道了世界之大、湖南之小。
由此,他联想起很多,韶山的劳动人民生活苦,湘潭的劳动人民生活苦,湖南的劳动人民生活也很苦,那么全中国、全世界的劳动人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种大多数人受苦,少数人享受的现象,是绝对不合理的,应当彻底改造!从此看出,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决心拯救中国乃至全世界受苦受难的人民了。
毛泽东青年时期就形成的追求真理、拯救中华民族危难的远大志向,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他读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之后逐步形成的。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时间是1920年。
后来的56年里,对这本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毛泽东不知反复读过多少遍,这本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
《共产党宣言》是毛泽东一生最爱读的、也是读的遍数最多的一本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正是这本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著作,成了毛泽东选择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向导。
从此,毛泽东就确立了对《共产党宣言》基本原理的终身信仰,开始了他对真理漫漫的执着追求。
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澜”,还是“雄关漫道真如铁”,毛泽东同志始终都矢志不移、执着地追求。
来源 | 《毛泽东读书生活十二讲》
点赞本文!
相关文章
-
“大器晚成”成语据《老子》考证有误
-
曾统一中国北方的民族,从历史上消失,如今在此国发现400万后裔
-
解密台湾二二八事件过程与受难者
-
满洲龙: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化石(长8米/黑龙江出土)
-
三国时期究竟谁最美?貂蝉与小乔竟然都不是第一美人
-
全是石头的世界文明地是哪里 这个文明为什么都是石头
-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赶走后,还做了一件蠢事,让人唏嘘不已
-
五角龙:北美大型恐龙(面部长有5个角/长8米)
-
过完年你多大了?
-
民国时,长白山老把头牵一匹老马进山,竟能采到一种“珍稀”药材
-
程万军:朱棣如何通过“东宫迎驾事件”驯服内阁
-
康熙皇帝死因解密 康熙被毒死说法是真的吗
-
周恩来总理的“日本弟弟”是谁?
-
敦煌石窟古代“腊八节”:沐浴食粥 狩猎腊祭
-
薛宝钗吃冷香丸的隐喻:压制欲望和追求(冷香丸制作复杂)
-
俄罗斯历史上能把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干掉的机关
-
枭雄张作霖:除了是最大军阀,还创造一个记录,直到现在无人超越
-
他是二野参谋长,官居上将儿子却毫无福利,大儿子当了一辈子农
-
昭君出塞之谜 昭君出塞的故事简介
-
他是红四方面军参谋长,却做了一件蠢事,险些酿成大祸
-
内书堂毕业后,大明太监们的工作怎样分配?做弼马温或管理首辅
-
曾绑架李嘉诚儿子,携带炸药大摇大摆进他家的盗匪,结局怎样
-
扇冠大天鹅龙:俄罗斯大型恐龙(长有斧头冠饰/向后生长)
-
明英宗宦官王振 谁该为“土木堡之变”负责?
-
31岁北大考古博士坠崖身亡
-
副栉龙:加拿大大型食草恐龙(长10米/距今6500万年前)
-
马什龙:北美中型恐龙(长5米/右肠骨具有病理骨折)
-
孔子南游到过宁国吗?
-
皇帝驾崩后!后宫3000佳丽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