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三月野外行
原标题:踏青——三月野外行
春天外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人每遇春天,总要结伴而行,到郊外游赏春景,感受春意。
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莺飞草长,生机勃勃,一片清明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光。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的文人雅士在赏游春景时,或寄情于山水,或引吭高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妙词、名篇佳句。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稳重指出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一带在阳春二月也流行踏青,称之为“出新”。出新的日子全家都要出动,各家人带着面点、酒食、鞭炮、黄纸,开着车,拉着马匹牲畜行走在山野里。或穿林度柳、或漫步山野,到了一处开阔处,所有人聚在一起点燃大堆篝火,燃烧各家的鞭炮,洒酒对天地祭祀,祈祷全年无病无灾,出行平安。祭祀结束后,踏青正式开始,禁忌远路返回,而是绕一个巨大的弯子,踏青的路上小青年们品饮酒食,追逐嬉闹。车声隆隆,人欢马嘶,不少人还骑在牲口的背上在田野间奔驰。所有的人都要在山野里捡拾光洁的石头和柴禾草茎带回。他们认为石头是“宝”,而“柴”和“财”谐音,带回家能够使当年财源旺盛。
放风筝也是踏青期间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踏青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古代踏青时还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欢斗鸡。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长得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相关文章
-
口述历史•老兵故事②丨抗美援朝老兵孙益卿
-
南京城最大的一座水关,可藏兵屯粮、走水行船,防止敌人潜水进城
-
开国功臣被处死,行刑前拿出免死金牌,刽子手一看竟哈哈大笑
-
一代传奇严信厚从擦招牌的学徒,到叱咤商海的“宁波商帮”第一人
-
盘点中国古代十三大美男子排行:潘安排第一
-
[党在哈尔滨的早期活动21]五四运动期间哈尔滨的工人运动
-
夜郎自大:敢与汉武帝比地盘的国度到底有多大?
-
孤身,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
古代封建社会的“媒婆”:除了巧舌如簧的女人还有男人
-
真实历史的大理段氏和姑苏慕容,竟相爱相杀了几百年
-
荀攸是谁的谋士:曹操(曾献计水淹下邳活捉吕布)
-
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十五位圣人,你知道几个?
-
党史天天学|2021年12月27日
-
刘备简介:刘备有几个儿子及其死因
-
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边疆民族问题
-
揭秘古代如何对待出轨女人 用刀捅女人下体致死
-
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5个谜团,它们是什么?直到现在也还没解开
-
想当年第一大将粟裕手下强将如云,这4员虎将更是勇猛
-
丝绸之路的开辟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
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几位将军,原来被骗的人不止一个人
-
“心学”宗师王阳明有什么故事,为何说他是三不朽“完人”?
-
党史百年天天读·10月24日
-
开国上将阎红彦突发身亡之谜:被陈伯达逼迫心脏病发?
-
谢祥军:敢打敢拼硬骨头
-
徐晃在投靠曹操之前在谁的帐下效力?——徐晃(一)
-
晚清最后一位太监的特殊怪癖,从来不洗澡,临终前说出心酸原因
-
李白轶事:他不仅是诗仙,还是书法家
-
寻古迹的莲莲:孔孟之乡嘉祥史迹
-
唐僧犯了一个错误:为什么不走云南茶马古道去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