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青——三月野外行
原标题:踏青——三月野外行
春天外物苏醒满目葱茏,正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古人每遇春天,总要结伴而行,到郊外游赏春景,感受春意。
时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萌动,莺飞草长,生机勃勃,一片清明景象,正是踏青的好时光。踏青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在青山绿水间陶冶自己的心情。所以,历代的文人雅士在赏游春景时,或寄情于山水,或引吭高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诗妙词、名篇佳句。
踏青虽在一年之春,但具体时日常有出入。明朝冯应京、元朝曹著、唐朝李淖,分别在稳重指出踏青时节为正月初八、二月二日、三月初三。日照市莒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甘肃省景泰县中泉一带在阳春二月也流行踏青,称之为“出新”。出新的日子全家都要出动,各家人带着面点、酒食、鞭炮、黄纸,开着车,拉着马匹牲畜行走在山野里。或穿林度柳、或漫步山野,到了一处开阔处,所有人聚在一起点燃大堆篝火,燃烧各家的鞭炮,洒酒对天地祭祀,祈祷全年无病无灾,出行平安。祭祀结束后,踏青正式开始,禁忌远路返回,而是绕一个巨大的弯子,踏青的路上小青年们品饮酒食,追逐嬉闹。车声隆隆,人欢马嘶,不少人还骑在牲口的背上在田野间奔驰。所有的人都要在山野里捡拾光洁的石头和柴禾草茎带回。他们认为石头是“宝”,而“柴”和“财”谐音,带回家能够使当年财源旺盛。
放风筝也是踏青期间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踏青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林黛玉不妨将制作精巧的风筝放掉。李纨劝她:“放风筝图的就是一乐,所以叫放晦气,你该多放些,把病根儿带去就好了。”而当紫鹃要去拾断了线的无主风筝时,探春又劝阻:“拾人走了的,也不嫌个忌讳?”可见古时放风筝是人们消灾祛难的手段,不能去拾别人的风筝,以免沾上别人的晦气。也有人放风筝时,把所有的烦恼写在纸上,让它随风筝飞上蓝天,认为一切烦恼都会随风而去。
古代踏青时还盛行斗鸡游戏,斗鸡由清明开始,斗到夏止。中国最早的斗鸡记录,见于《左传》。到了唐代,斗鸡成风,不仅是民间斗鸡,连皇上也参加斗鸡。如唐玄宗最喜欢斗鸡。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长得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清明节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相关文章
-
历代神仙:实有其人,还是传说?
-
他没有前线带兵的经历,直接被任命为旅政委,后成正国级上将
-
读明史:穿越时空看历史,明太祖的崛起从改名为朱元璋开始。
-
古代没有卫生纸,人在上完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
为了夺取皇位,他干掉亲兄弟,霸占嫂嫂,却被后人称颂为千古一帝
-
此国曾被美国援助上万亿元,后来让美国头疼50年,如今已灭亡
-
解放军包围天津 军统数次企图搞破坏
-
古代帝王为何崇尚黄色?
-
此人帮了司马昭的大忙,司马昭感谢方式很特别:诛灭三族
-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有哪些特点
-
小型剑龙科:肯龙 背部长有6对尖刺(拥有第二脑)
-
古今未解之谜汇编历史 李庆远活了256岁是真的吗
-
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扎撒令”究竟是什么?为何说能统治世界?
-
安德萨角龙:蒙古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8300万年前)
-
上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下句怎么对合适?
-
考古百年路:实证5000年文明史重建中国史前史
-
墓志铭上的写真——梅光迪杂写之一
-
三国三位形象被严重毁坏的知名人物
-
唐代宦官专权之迷:皇位继承制度极不稳定
-
揭秘:芈月与芈姝的关系 芈姝是怎么死的?
-
揭密武则天千古谜团:杀女争宠竟然是真的
-
巨型蜥脚类恐龙:耆那龙 体长18米(足足一层半楼高)
-
张巡、许远信仰的降福总会(二)
-
澳洲棘龙:澳洲出土的第一种棘龙科(长9米/疑名恐龙)
-
赵义京:创造了平原地区伏击战的范例
-
三国演义中的神仙于吉,左慈到底是什么人?
-
宁夏固原北周墓出土玻璃碗,专家说:它是来自波斯的“神”货
-
蒋介石败退死活要带走仨“高人”,暗藏巨大野心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