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古代没有卫生纸,人在上完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原标题:古代没有卫生纸,人在上完厕所后,用什么擦屁股?

俗话说人有三急,作为一个正常人,拉臭臭是必不可少的。而拉完之后,屁股自然是要擦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过于上厕所没带手纸。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并没有卫生纸,古人该用什么擦屁股?

这个其实得分时代。

比如在秦汉甚至于更早的先秦时期,擦屁股没什么讲究,基本上是有啥用啥。比如树叶、木棍、瓦片,甚至于土坷垃。因为那个时代的厕所很简陋,基本上就是地上挖个坑,上面搭个棚,没太多讲究。有厕所就不错了。事实上,这些东西,在早些年的农村也都还存在,“一个坑,两块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如此自然是目之所及,抓到啥用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日常生活起居逐渐规范化,大家上厕所也不再是随手抓。在当时已经出现了性质类似于“卫生纸”的东西,也就是专门用来擦屁股的工具。

其叫做“厕筹”,最早的记载来自唐朝释道世的《法苑珠林》,内中讲述三国时吴国皇帝孙皓偶得一尊金像,不加礼遇,反而将它置于厕所,用于看管丢弃的厕筹。“厕筹”听起来很高雅,但其实就是加工过后的木片或者竹片,放在厕所里,用来刮粑粑的,用完以后清洗干净再放回去,供下次如厕的人使用。其质地比较光滑,不易刮伤皮肤;而且长度大小适中,方便擦屁股。

你也可以叫他搅屎棍。或者叫“干屎橛”。干,干预,冒犯。橛,就是橛子,厕简。干屎橛,意为擦屎用的橛子。拉完屎,用橛子一擦,然后把橛子头洗一下,下次再用。无噪音,无污染,利用缝隙求发展。

在古代,“厕筹”不仅平民用,皇帝也用。有关厕筹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资治通鉴》就有记载,北齐皇帝高洋方便后,让宰相杨愔给他递厕筹。

“虽以杨愔为宰相,使进厕筹,以马鞭鞭其背,流血浃袍。”

把宰相当作保洁人员和牲口使唤,这北齐皇帝也是够残暴的。

据说,使用厕筹的习惯起源于佛教僧人。佛家有着专门的如厕守则,其对于使用厕筹有着明确的规定。

“起止已竟,用筹净刮令净。若无筹不得壁上拭令净,不得厕板梁栿上拭令净,不得用石,不得用青草,土块软木皮软叶奇木皆不得用;所应用者,木竹苇作筹。度量法,极长者一,短者四指。已用者不得振令污净者,不得着净筹中。是名上厕用厕筹法。”

佛教传入中土之后,中土人士常见出家人用厕筹,便采用了这一习惯。

有人说 那时候不是已经发明纸了吗?没错,但当时的纸可不是用来擦屁股的。古人对文字和纸张是很尊敬的,而且纸张在古代产量也不是那么高,用纸张不可行,而用木棍儿则相对简单方便。

用厕筹的习惯在中国历史悠久,从魏晋时期一直持续到了宋代。

宋代是汉族生活水平飞跃的一个时代,那时候城市里已经出现了公共厕所,其设施功能不输近代。与此同时,这时候也出现了专门用来擦屁屁的净纸。这和当时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有巨大关系的,纸都能拿来擦屁股了,说明当时的造纸生产力已经相当可以。当然了,虽然宋朝可以用纸擦屁屁,但是不能用写了字的纸擦屁屁,因为有辱斯文。所谓“敬惜字纸”,就是这个意思。

北齐人颜之推就说过:

“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敬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

这里的“秽用”其实也就是擦屁股。唐代的佛教教规中也要求僧人:

“常具厕筹,不得失阙”,“不得用文字故纸”。

如此想来,小时候用作业纸擦屁屁,那真是对不住孔老夫子了。

而到了元代,因为统治者变成人了蒙古人,他们的文化里没有“敬惜字纸”这么一条,所以在用纸擦屁股时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上行下效,随着蒙古人的“推广”,用以纸擦屁股的习惯逐渐流行开来。

其实放眼世界,咱们中国人还真是算比较领先的,毕竟一千年前就开始用纸擦屁股了。

古代法国人用粗麻绳,就是从厕所的屋顶垂下一根粗麻绳,其垂下的位置大概就是坑位的旁边。当人在拉完臭臭以后,就把粗麻绳拽过来,然后从自己的两腿中间穿过,用手前后的来回拉拽,从而达到一个擦屁股的效果。

从科学角度上讲,这个办法是可以将屁股擦干净的,但就是那个过程估计有些难受。更厉害的是,这根绳子是公用的,这太神奇了。

古代希腊人用鹅卵石,它们大都很轻薄,边缘很光滑,质感非常接近大理石。古希腊人还有一句著名的谚语:

“擦菊花,三颗石头就够了”

古代罗马人用搅屎棍。值得一提的是古罗马人的这个“搅屎棍”,这玩意就是根树枝插上一块海绵,和我国的专利“厕筹”也就是“干屎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看来古人深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道理,我国盛产竹子,屎橛子就多用竹片制成,罗马靠海,于是海绵就被广泛地应用。

而古代印度则是用手,而且这个习惯至今保留。当然,这个画面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的。准确一点讲,人家是用手接水擦洗屁股。但是好像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