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一战美国本来是中立的,后来为何参战?

原标题:一战美国本来是中立的,后来为何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各国打得不亦乐乎,问题来了,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都在干什么?

伍德罗-威尔逊治下的美国,在一战时做各种生意:政治生意、经济生意、军火生意,甚至是“皮肉生意(扩军)”。当然,站在美国利益的角度,威尔逊所做的一切,都当得起“美国英雄”这一称号。

欧洲战场远离美国,战火暂时烧不到美国。威尔逊所考虑的是:不管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谁赢了,谁都会控制欧洲。那么,美国在欧洲的利益如何保障?对美国最有利的,就是谁都别赢,而且双方打到两败俱伤,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管理层认为:中立,对美国来说是好的选择。1914年8月4日,威尔逊宣布美国成为一个热爱和平的中立国家。当然,所谓的热爱和平和中立,都要打上引号。

如果是中立国,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战争,美国都要避之三舍。可事实上呢,欧洲各国面积都不大,战争需要大量的资源消耗。

美国是从英国殖民地脱胎而来的,从感情上和英国所在的协约国关系近一些。至少在当时的美国看来,英国已不可能威胁到美国称霸世界,唯一能起到威胁作用的,就是德国。美国嘴上说中立,实际上热火朝天的和英国做生意,大量武器运到协约国。美国各大军火公司的代表,像过江之鲫一样,往返于大西洋两岸。截止1917年,美国和协约国的英法贸易额达到32亿美元。当然,美国也没断绝和德国等同盟国的贸易,但贸易额只有0.0115亿美元。

美国的所谓中立,还有一个重大进项,就是放高利贷……

美国的腰包越来越鼓,但隔着大西洋,这生意做的总是不太方便。威尔逊说:美国有必要成为世界上有影响的仲裁者。意思是美国要深度介入欧战列强的利益,以调停的名义,为美国赚取利益。

美国无疑是站在英法这边的,对德国是各种限制。德国对英国最有效的反击是无限制潜艇战,美国却反对德国用无限制潜艇战。德国当然不答应,美国就在1917年2月宣布和德国断交。

下一步,美国就要出兵了。 在一战前期,美国利用战争征兵,陆军从战前的20万增长到26万,海军人数达到近7万人,各种军舰齐备。

美国人对德国并没有太大的恶感。威尔逊向国人公布了德国与墨西哥的密电,激怒了美国人,国内舆论大获成功。美国出于自己利益对德宣战,被宣传成了拯救人类历史的正义之战。

1917年4月6日,美国正式向德国宣战。

美国确实出兵了。可美国说我们不是协约国的签字国,只是辅助协约国的身份。刚开始,美国只派了2000名美国陆军士兵,在名将潘兴的率领下,跨海赴欧洲。美国后来又陆续向欧洲派了20万士兵,看似人多势众,但美军去欧洲主要是吃瓜围观的。以美国的聪明,他们才不会干替欧洲人火中取栗的傻事。

美军赴欧,打的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美国利用这一点大作宣传文章,为美国赢得了大量政治利益。而重要的是,美军赴欧,实际上阻止协约国各国在战后瓜分世界,同时胁迫欧洲按照美国提供的“和平方案”分配利益。

1918年1月8日,美国发布十四点和平方案。自然,这十四点是完全站在美国利益角度的。

对各参战国来说,最狠的是两点。

第二点:美国认为只要是公海,美国就有在这里航行的完全自由,不分是不是战时(这话很熟悉)。

第五点:各殖民地所有权的归属,要尊重当地人的意见。

这两点,不仅是冲着战败的德国去的,也是冲着英国、法国等战胜国的。因为英国和法国在海外拥有大量殖民地。

美国一是要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上强国,二是要瓜分德国(强行瓜分),英国、法国(以和平手段瓜分)的海外殖民地。

对于刚取代沙俄的苏联,美国则说期待苏联能朝着“自由”的方向发展。说穿了,就是美国想让苏联变换颜色。同时,美国认为被沙俄控制的东欧各小国,也有权力朝着“自由”的方式发展。

这一点,百年之后再看,一点也不陌生。

不过,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英国和法国后悔了,不再跟着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起舞,拒绝十四点计划。

威尔逊企图让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暂时没能实现。不过美国在一战时的各种神操作,为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