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同是族内争霸,为何西方的普鲁士走向兴盛中国的后燕却走向衰亡

原标题:同是族内争霸,为何西方的普鲁士走向兴盛中国的后燕却走向衰亡

中西方历史上曾经有两个国家——后燕和普鲁士,在面对同民族的敌人时,一个因此走向兴盛而另一个却由此走向衰亡,本文尝试着从它们的历史中一窥二者不同的原因,提供一种不同的解读方式。

  • 一、后燕的历史

公元384年,淝水之战后,原前燕吴王慕容垂集合起鲜卑旧部重建燕国,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年号燕元,史称后燕。同年,前燕皇帝慕容暐弟慕容泓听闻慕容垂于河北起兵反秦,亦逃离前秦,集合数千牧马鲜卑族人,屯兵华阴,自称大将军﹑雍州牧﹑济北王,以兴复燕国为号召,年号燕兴,史称西燕。两燕均击败了前秦派来讨伐的军队,后燕拿下邺城,西燕拿下长安。

图1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后燕此后南征北战,先后击败了南方的东晋和消灭了北方的丁零翟氏,西燕则因部众思乡希望东归几易其主,最终推举慕容永为王。后因前秦挡道东归而在襄陵击败秦军,定都长子,部众也在太行山以西安定下来。

公元393年,后燕王慕容垂因西燕也是鲜卑慕容氏立国,与后燕争夺正统地位(后燕王慕容垂与西燕王慕容永同是前燕的宗室,慕容垂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永是慕容皝叔叔慕容运之孙,故慕容永是前燕的疏族,遂产生法统之争),同时也在客观上对民心向背存在一定影响,故打算进攻西燕,但部下将领多有顾虑,认为后燕军队进过多年南征北战已疲态尽显,有待休整。

图2 慕容垂全盛时期群雄对峙形势图

而慕容垂则决定乘胜之威一举拿下西燕,先派丹阳王慕容瓒攻打晋阳,西燕守将慕容友遂率军镇守潞川。次年二月,后燕增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燕王慕容永发兵五万抵抗并将粮草聚于台壁。慕容垂率军驻扎邺城西南一个多月未有行动,慕容永于是怀疑后燕军队将从秘密道路进攻,便调集各路军队前往轵关扼守太行山口,台壁仅留下一支戍守部队。五月慕容永突然率主力进攻台壁,击溃西燕守军,慕容永急忙召回守卫轵关的部队,自率五万军队与后燕军队在台壁以南交战,中伏大败,后燕军队乘胜攻克晋阳并于六月包围长子。

八月,慕容永向北魏、东晋求助的救兵还未赶到,部下便开门投敌,慕容永及其公卿部将三十余人被后燕处决,西燕灭亡。灭亡西燕后慕容垂又希望消灭北魏,而后燕的虚实也被北魏看出,灭亡了西燕的后燕士气正猛且傲,北魏长史张衮献计诱敌深入,最终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后燕也由盛转衰,其国土也被北魏拦腰斩断,分裂为南燕和北燕,南燕被东晋消灭,北燕被北魏消灭,鲜卑慕容氏政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宣告结束。

图3 普鲁士疆域

  • 二、普鲁士的历史

公元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的改革使普鲁士国力大增。公元1862年,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后,立即策划了统一运动,力图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德意志邦国。

公元1866年,普鲁士与同宗同源同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奥地利帝国爆发战争,普军先在朗根萨尔察附近击败奥地利盟邦汉诺威军队,迫使汉诺威投降,而后又在易北河上游击败奥军先头部队,逼迫奥军在萨多瓦决战,最终普军大胜,奥军伤亡、被俘4.5万人,但15万奥军主力安全撤退,正当普军决定乘胜拿下维也纳时,俾斯麦却向国王建议和谈,并指出普鲁士周围还有三个虎视眈眈的强国,最终国王采纳了俾斯麦的建议,与奥地利展开和谈,而普鲁士也在接下来的普法战争中,争取到了奥地利的中立,最终击败法国,于公元1871年统一德意志,建立德意志帝国,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

图4 普法战争

  • 三、为什么后燕和普鲁士最终走向不同结局?

在面对同宗同源的对手时,后燕和普鲁士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目的不同

后燕身处“五胡十六国”时期华北群雄割据的局面中,从前秦分裂出来的经历已经证明,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依附,本民族的支持更加可靠,否则就有亡国的风险(前秦就是例子),因此鲜卑族对两个燕国的支持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两国未来的发展。反观普鲁士,自从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公元14世纪逐渐演变成了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后,各邦国就一直存在着,没有实现彻底的统一(尽管名义上还承认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为共主),所以普鲁士统一各邦国更多的是称霸,而非像后燕那样有生死存亡的风险。

图5 普鲁士历代国皇

2、时代不同

由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后,出现了例如《战争论》这样经典的作品,为近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客观上提高了战略规划水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后燕由于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力的落后,因此战略思想水平也无法与普鲁士相提并论,相比于俾斯麦的冷静,慕容垂不顾军队疲惫强行出征西燕也为后燕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同样不顾军队疲惫强行出征的还有北宋的高粱河之战,同样使北宋在辽国面前暴露了虚实)。而且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既受制于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也受到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后燕的国家制度与普鲁士相比也显得落后,因此在进行战略规划时也没有普鲁士考虑的全面。

图6 慕容世家的皇帝

除此之外,后燕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期,不仅北方有后燕消灭了同姓建立的西燕(跟春秋时期姬姓晋国并未消灭姬姓郑国不同),南方也出现了萧衍在推翻了同姓的齐和帝萧宝融后改国号这一空前绝后的举动(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特点是“易姓革命”)。

3、文化不同

后燕与西燕之争,归根到底是慕容垂与慕容永的血统之争,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族制”一章中说到:“宗法之立,实缘同出一祖的人太多了,一个承袭始祖的地位的人,管理有所不及,乃不得不随其支派,立此节级的组织,以便管理。”宗法制的影响,也是后燕结局不同于普鲁士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7 普鲁士奥地利战争

  • 四、总结

综上所述,得益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思想解放的等一系列原因,普鲁士在与奥地利的争霸中得以统一德意志,从而避免了类似因后燕消灭西燕改变了地缘形势被周围强国攻破导致分裂最终在历史上消失的结局,

不过当“西学东渐”将西方先进的思想带到中国催生出新文化运动后,中国的命运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文:Mengqi Ren

参考文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通史》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