毙敌16人,捣毁越军一个连指挥所,记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孤胆英雄陈洪远
原标题:毙敌16人,捣毁越军一个连指挥所,记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孤胆英雄陈洪远
图注:陈洪远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孤身一人,毙敌16人,捣毁越军一个连指挥所,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
陈洪远,1962年生,贵州省镇远县江古乡人。1981年入伍,进入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1连服役。
1984年4月28日,昆明军区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发起老山对越拔点还击作战。118团担负主攻老山的任务,以1营向老山守敌侧后穿插,断敌退路,阻敌增援;2、3营从老山东西两翼向心突击,与1营协同全歼守敌。
4月28日拂晓5时56分,中国军队对老山地区之敌发起全线炮火准备。1连担任全营的尖刀连,随营奉命向老山守敌侧后穿插,陈洪远是2排4班班长,穿插时率本班担负连队后卫跟随前进。途中,1营遭到越军炮火的拦截,1连在副营长顿景田和连长胡湘江带领下奋力向前冲刺,大部脱离了越军炮火覆盖地域。然而连队后尾就没那么幸运了,4班的建制被打散,混乱中陈洪远与连队失去了联系。他循着枪炮声追赶连队,但由于山高林密,天色未亮,加上晨雾弥漫而迷失了方向,误朝着2营负责攻击的50号高地方向摸了过去。
图注:左下角为陈洪远
陈洪远艰难地穿越丛林荆棘,来到50号高地前,看到山脚下有一道1米多高的铁丝网,山上还有纵横延伸的堑壕和交通壕。陈洪远估计这可能是越军的某处警戒阵地,遂决心孤胆作战,碰到敌人就打,配合主力夺取胜利!于是他穿过铁丝网,沿着堑壕悄悄地向山上搜索(此时高地上的越军被西侧主峰方向和北侧118团9连的攻击所吸引,对陈洪远摸上来的高地东侧戒备疏松)。
当接近高地顶端时,陈洪远发现在一侧堑壕处有一个黑乎乎的坑道口,隐隐约约地听见里面有声音,于是进入其中搜索。他先后三次与越军遭遇,都机警地以快打慢,先敌开火,接连消灭了14名越军,并捣毁了坑道内的越军电台和通信线路。随后陈洪远沿着堑壕继续搜索,又进入一个短洞,先后击毙了2名越军及一条大黄狗,而自己的左腕和左眉骨也中弹受伤,左眼受损。
在继续沿堑壕搜索时,陈洪远遇到了从另一侧攻上来的6连战友,才知道自己找错了方向。由于战事紧急,没有人力后送他们,陈洪远就和3名重伤员组成了一个集体,忍着伤口恶化和饥寒干渴,在阵地上坚持了两天两夜。最后他们下山去寻找部队,凭着顽强的意志在丛林中前进,走累了就爬,爬累了就休息一下,再继续爬,到第三天终于归队。
图注:收复老山战斗中,我军士兵勇猛冲向敌军
后来部队派人原路做了调查,证实了陈洪远的歼敌战绩:他不仅只身在敌阵中作战6个多小时,毙敌16人,还捣毁了50号高地上越军的一个连指挥所(后证实是越军步兵313师122团6连指挥所),破坏敌电台一部,有力支援了主力的进攻战斗。陈洪远被送到医院救治,虽然脱离了危险,但左眼还是因伤势恶化而失明了。不过他非常乐观,还调侃道:"这下,我瞄枪就用不着闭左眼啰!"
战后,陈洪远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
相关文章
-
西汉时期有哪些名将? 解密西汉名将武力排行榜
-
古代人选择投河自尽时,为什么都要脱下鞋子,留在河边呢?
-
有奖 |古代路痴生存指南
-
战国墓葬发现玻璃杯?专家:不是用来喝水的,而是有其他用途!
-
“遍地开花”的明代赘婿:法律说不让歧视,可仍然是“地位低下”
-
怒卷狂沙雕射落 弯弓不闻鸿雁飞 ——古人射雕与猎雁文化
-
《斛珠夫人》海市为什么叫斛珠夫人?电视剧《斛珠夫人》结局会改吗?
-
柬埔寨首相洪森
-
《封神演义》中柏鉴并未参加封神之战,为何还能第一个封神?
-
定居中国200年的达曼人,为何直到2003年才拿到中国国籍?
-
建党百年专栏·”追寻革命足迹,聆听红色回忆”丨《海河之北》有声刊31期丨红色文物:《周恩来旅欧期间使用的公文包》
-
历史上的鲜卑、契丹、西夏、女真,究竟算不算中国人?
-
郑板桥为什么擅长画竹子?锲而不舍的精神值得学习
-
猪年说猪|猪八戒之前的御车将军和天蓬元帅
-
唐太宗李世民为人怎么样 李世民为什么不爱武则天
-
正月初二回娘家!万万没想到,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都是江阴女婿......
-
黄永胜被判刑入狱,他的妻子为何安然无恙?并且官职越当越高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罕见旧照重新上色,让战争的残酷更加真实呈现
-
《长安十二时辰》中这位大佬,历史原型是此人,从小都读过他的诗
-
一头公牛加一头母牛猜三个字 这个题目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
古代西方文明和中国差距有多大?看看双方处理排泄物的手段就懂了
-
剌杀宋教仁的五大凶手及其下场:宋教仁开罪袁氏招杀身
-
唐伯虎,这个大明朝的弃儿,虽才华横溢,但却一生历尽坎坷
-
他本来授上将,却坚决要求降为中将,彭老总和总理都拗不过他
-
提塔利克鱼是人类祖先?鱼类及两栖类间的物种(已灭绝)
-
包拯真的是清官吗 宋代高薪养廉?
-
史前大洪水发生在什么时候 史前大洪水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
周恩来亲笔为南昌起义领导人排序
-
蜡笔小新与大头儿子谁家更有钱,结果更偏靠蜡笔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