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怒卷狂沙雕射落 弯弓不闻鸿雁飞 ——古人射雕与猎雁文化

原标题:怒卷狂沙雕射落 弯弓不闻鸿雁飞 ——古人射雕与猎雁文化

全文共2889字 | 阅读需6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射雕显勇武,射雁箭术高。

中国历史上的神箭手

远古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肉食和抵御外敌、防御猛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弓箭。之后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善于射箭的神箭手们,并流传下了他们的故事。

后羿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神射手,他射落九个太阳。成语“百步穿杨”说的是养由基,春秋时的楚国名将。汉朝飞将军李广“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吕布辕门外举弓射戟。三国演义中曹真是个不会打仗、气量又小的纨绔子弟,而历史上的曹真是才能非凡的统帅,一次和曹操围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

五胡乱华之一的汉化匈奴人刘曜 ,其“雄武过人,铁厚一寸,射而洞之”,历史上被冠以“神射”。还有一位高车族人因为射雕而出名,也被称为“射雕手”,他就是“落雕都督”斛律光。

草原第一神射手成吉思汗之弟哈撤儿有勇力,善射。泰赤赤兀人来袭,“哈撒儿独弯弓御之,敌不敢逼”。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草原豪杰,有射雕的英雄记载。钦察人完者都射落凌空飞雕,比射落因争食肉而低空缓慢飞翔的双雕更加强悍神勇。

自古射雁是狩猎娱乐活动,多是猎人生活之需,武将展示武功偶为之。中国正史上记载的射雁者:后唐李克用“暇日射雁于近郊”;明朝陈瑄以射雁见称;明朝英宗时朝鲜与邻部仇杀,张宁同都指挥武忠奉诏调解,武忠把两张弓并拢,一手拉开,射出两箭,天上两雁应声落地。

薛仁贵汾河湾射雁

戏剧及评书中的薛仁贵自幼在山西汾河湾打雁,练就一手好箭法,能张弓“一发射穿五甲”。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描写了射雁情形。《水浒传》里“神臂将军”花荣梁山射雁,浪子燕青秋林渡射雁。《三国演义》里刘备出兵讨伐东吴赐先锋时,关兴挽弓曰:“吾射这飞雁第三只。”

中原传统文化中的雁文化

大雁和天鹅,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美好的寓意。大雁被称为鸿鹄,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鸿鹄在古代也代表隐士,虽身处隐逸之地,犹胸怀“鸿鹄之志”。

《水浒传》中有两次射雁:第一次花荣射中大雁是起义初期,英雄们反抗朝廷,不惧礼教,梁山好汉连连称赞。第二次“浪子”燕青射下十数只鸿,这一次梁山招安后,已经失去了反抗精神,封建礼教在他们心中又恢复了地位,诸将惊讶不已,首领宋江更加斥责燕青:

"

此禽仁义礼智信,五常俱备:空中遥见死雁,尽有哀鸣之意,失伴孤雁,并无侵犯,此为仁也;一失雌雄,死而不配,此为义也;依次而飞,不越前后,此为礼也;预避鹰雕,衔芦过关,此为智也;秋南春北,不越而来,此为信也。此禽五常足备之物,岂忍害之。

"

我们从宋江言语中可以管窥传统雁文化的精髓。

鸿雁随着季节变更而迁移,因此,在通信不便的古代,人们希望能通过大雁传递书信。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

公元1038年西夏李元昊派使臣向宋朝宣告自己称帝一事,其上表说“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寄雁传书”也是比喻书信的往来,故古人有诗云:“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多劝喻不射雁鹅,以便亲人们能互通书信。

秦汉之前古人射雁

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先民采摭林薮,撷取四季,极尽所能填饱胃肠。大雁六禽之一,肥硕,肉味鲜美,周王室的食谱中有“雁醢”,即是雁肉酱。屈原的《招魂》:“鹄酸臇凫,煎鸿鸧些。”这是四道菜:醋溜天鹅肉、煲煮野鸭块、油煎的大雁和小鸽。

羔雁,古代是作为卿、大夫的贽礼。孔子见老子带的礼物就是大雁。诗经曰:“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大雁是重礼,雁在天上飞,不会自己掉下来,获取必须狩猎。1965年出土于四川的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其壶身满饰嵌错图案,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为采桑射猎图,中层为宴乐戈射图。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射猎大雁非常普遍。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描述了楚王在云梦泽狩猎时的盛况。他们射出带丝线的短箭,射落了白天鹅,击中了野鹅。

战国采桑宴乐射猎攻战纹铜壶

大雁也是古代婚姻中的聘礼。唐朝皇帝李弘“会纳妃裴,而有司奏贽用白雁,适苑中获之。”《太平广记》记载了唐代安徽桐城豪门宅第婚礼大事,“张帘帷,具羔雁”。

少数民族射雕亦射雁

中国历史上有对游牧民族射雁射雕的记载。唐朝契丹族将领李景略曾经射落大雁,“箭发於倏忽之间,一声劈云,双翼坠地”。宋代周文璞一首《题胡女骑》:“燕山雪花一尺飞,胡人胡女夜打围。海东青过流沙西,黄头郎主独自归。”一副苍劲豪放的雪夜契丹男女放鹰猎捕画面。宋人苏辙出使辽国,记载了契丹春捺钵的景象,他在《虏帐》一诗中:“礼成即日卷庐帐,钓鱼射鹅沧海东”。苏辙对矫健善猎的契丹人甚至大加赞赏:“弯弓射猎本天性,拱手朝会愁心胸”。

鸿雁在草原被用作高贵的祭祀礼物,蒙古祭祀仲春用雁和天鹅。冬至日,国俗,屠白羊、白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黑山。跨马射雁,足显草原民族的矫建。长春真人丘处机西行东归,至下水(今内蒙古乌兰察布岱海),元帅夹谷日益敬,有鸡、雁三。七夕节,丘处机到城外出游,把大雁放到岱海中,不一会儿,大雁飞翔戏于风涛之间。丘处机赋诗曰:“两两三三好弟兄,秋来羽翼未能成。”元代入住中原后,蒙古人也保持游猎之风,元代刘贯道画元世祖出猎图,人物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

射雕英雄不见传

雕猛健善飞,不易射得。在草原上雕俯冲捕捉食物,射手会及时捕捉到射雕机会。北方渔猎民族射雕历史悠久,《国语·鲁语下》:“ 有隼集於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孔子说:“鹰来自远方,箭是肃慎氏的。”南北朝时北齐著名将领斛律光一次随皇帝打猎,斛律光引弓射大雕也。北周长孙晟,善弹射,矫捷过人。“遇雕相玃,遂一发双贯焉”,此乃“一箭双雕”。有鲜卑血统的唐太宗喜欢打猎,有大臣上疏说:“臣闻秋狝冬狩,射隼从禽。”

古代射雕的诗词远远多于射雁。唐武元衡:“边城今少射雕骑,连雁嗷嗷何处来。”宋王镃《胡地曲》:“ 认得打围枯草际,霜雕飞趁海东青。”北宋欧阳修出使过契丹,亲眼目睹了契丹人的风俗,如行围打猎、鞍马骑射、纵鹰走马。曾作词:“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雕凶猛,肉亦难吃,雕类能搏鸿鹄、獐鹿、犬豕,古人幼鸟驯养过三笼,则驯化作猎鹰。养育的鹰和主人有依恋之情。张光藻编《龙江纪事一百二十首》其一:“草枯霜白正深秋,击兔苍鹰暂下 。为念主人恩养久,云霄扬去复回头。”

古人怎样射雕?正史不见记载。大部分人只是从《射雕英雄传》看到射雕英雄。郭靖在草原坡地上飞身跃起,搭上弓弦,秋月弓圆,箭发如飞电,直接命中大雕。2017年胡歌版的《射雕英雄传》射雕姿势应该是“火星版”。郭靖飞马赶到,翻身站立在前蹄腾空的马背上,反手拉弓。这种射法亘古未有,一是力道不够,二来弓弦弹断脖颈。

胡歌版射雕

而《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二回记载了比较真实的弯弓射雕。郭靖接过哲别递给的弓箭,一膝跪地,左手似托泰山,右手如抱婴儿,将一张二百斤的弓拉了开来。弓弯有若满月,箭去恰如流星。郭靖射雕姿态和汉砖画中的跪射姿近似。

汉代跪射

在中国古代,鹰是北方各民族所崇拜的图腾。鹰是战神是空中霸主。鹰中大者为雕,古人只有大雕捕食他们畜养的动物时,不得以才射杀之。少数民族及中央政权的边关武将,射雕方显英雄,射亦展示尚武强悍。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