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进制的由来:为什么各大洲不约而同地用了十进位?
原标题:十进制的由来:为什么各大洲不约而同地用了十进位?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各国、各民族之间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比方语言就有很大的差异。至今各国、各民族之间对话还要有翻译。这是由早先各国、各民族之间少有来往造成的。而所以少来往则是由于交通阻绝和信息闭塞造成的。以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为例,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远隔大洋,千万年间互相不知道对方之存在,又怎么会说同一种语言呢!
但是,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有一个惊人的相同,就是在计数上,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十进位。
咱们中国的度量衡,在秦以前,各个诸侯国之间并不统一。但统一的都是十进位。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度量衡。度是寸、尺、丈:十寸一尺,十尺一丈。量是升、斗、石(读DAN,去声):十升一斗,十斗一石。衡是钱、两、斤:十钱一两,但过去十六两是一斤。这是一个奇怪的例外。后来有了钱币,自然也是十进位:十分一角,十角一元。
但是十进位主要还不表现在这里,而表现在计数到十,便进一位,然后二十、三十……再到十的时候,又进一位到百。百到十,进一位到千。千到十,进一位到万。然后十万、百万、千万,始终都是十进位。以笔者所知,咱们地球上的人类,好像上帝统一教了大家一样,计数上都是十进位。
为什么会有这种惊人的相同呢?这同咱们人类的身体有密切的关系。咱们人类,皮肤有不同,语言有不同,但相同的都是两只手,两只脚。每只手、每只脚各有五个指头。两只手伸出来则有十个指头。想来最早我们人类计数的时候,最方便的就是拿自己的两只手来比画。伸出几个指头就是几。但最多只能伸出两只手十个指头,再多就没有指头了。怎么办呢?先把这十个指头的数记下来,重新再伸指头。这样一次又一次,自然而然就以十来进位了。可以想见,如果我们人类两只手不是十个指头,而是八个或者十二个,那就会是八进位或十二进位。如果我们人类是三只手,十五个指头,则很可能就是十五进位。由于伸出一只手是五个指头,两只手是十个指头,则很可能就是十五进位。由于伸出一只手是五个指头,两只手是十个指头,所以“五”和“十”这两个数很被我们所重视。即以年龄为例,逢五,特别是逢十,大都会隆重地庆祝的。
或许有人问:我们人类是两只耳朵、两个眼睛,那为什么不用二进位呢?问得好。但是我要说,如果我们人类的耳朵和眼睛也像手一样灵活地可以向他人比画数字,那说不定就是二进位了。可惜它们远远没有手和指头灵活,所以只好让位于手和指头。
中国的计数中还有一种以十二为单位的。计年中有“纪”这样一个量词,一纪是十二年。英语则有“打”(dozen),一“打”也是十二。为什么会有这种十二为单位的计数?显然同一年有十二个月这个数字有关。咱们中国因此还有十二属相,有“子丑寅卯辰巳戊未申酉戌亥”。但归根究底还是十进位。无论“纪”还是“打”,到十便进位,10纪、20纪,10打20打,不会又到十二才进位。惟独老秤十六两一斤,让人觉得困惑。肯定有它的原因,只是才浅学疏如笔者,不知道罢了。(来源:北京晚报)
相关文章
-
国共重庆谈判前的高层会晤:林彪一提到这四个字,蒋介石立马变脸
-
中印战争中双方的装备对比
-
黄河之源头被找到,仅有碗口大小,却为何不能让任何人靠近?
-
德国最给力的仆从国,疯起来连苏军都怕,如今德国还在照顾其老兵
-
“铁拳”: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一次不成功的战术尝试
-
斯大林的妻子身为国母,光彩满身,为何却在1932年意外自杀了
-
抗战期间,蒋介石和白崇禧打过仗,为何还重用他?
-
首都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贰)
-
司马南批某教授的“跪美症”
-
世界最无脑国家,见日本谋求入常被拒,此国干脆提议轮流坐庄
-
宜宾兴文的石头大寨,名字由宋徽宗亲赐,却被大部分人念错
-
松阳最有味道的老街,被誉为“活着的清明上河图”,充满历史气息
-
揭秘:军车号牌代表了哪些意思?看到这个字母,惹不起要躲得起
-
毛主席逝世前提到的日本人,他是谁?为何令主席如此牵挂?
-
郭靖晚年的武功之高,为何连百年修为的张三丰都自愧不如?
-
灭绝了的动物为何会再现?地球怎么了!
-
美国人认为的5大军事奇才,排在第一名的竟是一位中国人!
-
士兵为回家用枪逼着司机冒险前进列车出轨翻覆造成近千人死亡
-
对越反击战制定作战方案,是稳扎稳打好还是大穿插大迂回好
-
历史上的今天|积分学先驱者之一卡瓦列里逝世
-
出乎意料的二战数据:若法国不供给粮食,约有1/3德军要饿肚子
-
一分钟带你见识抗日战争中手榴弹的威力!
-
守护新媒体阵地,杜绝假历史传播
-
如果生活在战国,你是哪国人?
-
1990年,外蒙发现大量汉字,翻译后大惊:汉朝军队在此地血战大胜
-
18天30万军队被俘,军火损失无数!这大国精心备战,为何仍惨败?
-
斯大林逝世后被骂贪污千万引发民愤,遗产清算结果却令人感叹
-
抗战时八路军条件艰苦,为何吃日军牛肉罐头却想难以下咽?
-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付出的代价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