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外蒙发现大量汉字,翻译后大惊:汉朝军队在此地血战大胜
原标题:1990年,外蒙发现大量汉字,翻译后大惊:汉朝军队在此地血战大胜
1990年,外蒙的两位牧民途径杭爱山南麓的时候,瞧见其中一处断崖上有块巨大的石头,上头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后经蒙古专家鉴定这是中国汉字!
中国字怎么会刻在外蒙的巨石上呢?这之中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
无意间发现的石刻文字竟源于汉朝时期
九十年代初,那两位避雨间无意发现摩崖石刻的蒙古牧民虽然瞧不懂石头上的字,但能猜测出来其应该是块珍贵的文物,故而联系上了相关专家。
牧民发现古代文字的这座山脉被外蒙人称为“杭爱山”,我国古代的汉朝时期称呼它为“燕然”。
杭爱山的原本名字不仅诗意,而且在这里所发现的汉文字石块诸多,上世纪80年代人们就发现了一些零散的刻有文字的小石块,只不过因为面积过小而显得字太模糊,也就不被人重视了。
然而这一次不同,刻有文字的可是十分完整的一块石碑!其上的文章可谓保存的相当完整!
可惜的是蒙古专家认真研究下来却只能读懂上面寥寥几个字,还都是字面意思而无法深究其背后的历史。
当地专家在无法完全读懂其意时,只得在2014年求助中国,而内蒙古大学的蒙古学专家齐木德道尔吉去往实地进行了考察,
他发现上面的文字隶属于我国汉时期,字体为隶书,其确实是汉朝遗留下来的古文字。
这一发现在考古界引起轩然大波,2017年时,中国联合蒙古国组成了一支专门的专家考察队。
他们来到蒙古国境内的中戈壁省偏西南的杭爱山一支脉,此处正是两个牧民发现石碑之地。
他们研究起了西南突出的那块红色岩石,但见这摩崖石刻距离地面足有4米高,宽度也有1.3米,可谓是大到令人震惊了。
然而更让人兴奋的还在后头,即石头上刻有的260多个字!经由考察专家透彻分析,已经能读懂其上220个字!
读解析后的石碑全文不禁令人感触颇深
那么,经过近3年的深入研究所解析出来的文字意义是什么呢?
专家们发现这块石碑出自汉朝的班固撰写的《封燕然山铭》,此文也在古书《后汉书·窦宪传》中出现过。
文章详细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及彼时汉朝军队获胜后欢呼鼓舞之场景,它实实在在记载着军队在此处建立的伟大功勋:
东汉永元元年,此地曾被当时的游牧民族所侵略,而车骑将军窦宪路过时便率军在燕然山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厮杀——兵戎相见加上血肉相搏,双方勇猛的壮汉卫兵们在战场上全力以赴,杀得可谓是天昏地暗,风云变幻。
最终北匈奴在东汉军队视死如归的作战热情下战败而逃,勇猛的东汉战士们向北继续追击着匈奴,后者逃至燕然山(即现今的杭爱山,曾是我们国土的蒙古)终是彻底败在汉军手下!
打败北匈奴,驱逐掉他们胜利之后,随军出征的东汉史学家班固便在这块石头上刻上了这一篇文章,目的在于描绘汉朝军队作战时的勇猛、取得的良好战绩和宣扬我大汉的国威!
班固无愧于史学家身份,刻的此文详略得当令人读来感同身受,他仅仅用了200多字便深刻体现出汉朝君威、征战意义和立碑意境等。
整个历史事件读下来,蒙古专家们内心涌起的是震惊和敬畏,而咱们中国考察队更多的是激动到落泪!
是啊,这是一段埋进记忆里的沧桑历史,这里也曾是我们国家的领土啊!如今却已变为了另一个国家,故而不禁令人唏嘘感慨。
《封燕然山铭》有着各层面的深刻意义
中国同蒙古国彼此协力破解历史之谜,极大地促进了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而石刻版《封燕然山铭》重见天日也让我们更加了解了东汉这一段历史。
当然,破解这石碑文还有一个重大的历史意义,即验证了“北匈奴西迁”这一说法。
正是由于这场战役使北匈奴元气受伤且逃离漠北高原来到西欧交界处,而祸害中华民族近千年的匈奴也于此时彻底“消失”,他们开始在欧洲多瑙河流域发展壮大。
如果不是汉军带着誓死保卫家园的决心同匈奴战斗,或许我们古代的领土被侵犯得愈加严重,这从之后北匈奴在欧洲的一系列凶猛征战中可看出来。
而就文学造诣本身而论,这篇《封燕然山铭》也堪称可流芳千古的佳作,它的辞藻虽华丽优美却不失英雄气概,处处彰显着我汉军的威严以及中华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决心,令人读来是多么动容泪目。
咱们各式的山川环境,地域地形促成了多样的民族文化,
这也致使其内涵无比丰富而使国人读来也颇费一番周折,就甭说不了解中国历史的外国人了。
而对历史文化的深究展现,亦能使外国民族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对于和世界历史文化的沟通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我们自古流传下来的历史瑰宝当然不仅仅是《封燕然山铭》,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物质或精神文化遗产。
《封燕然山铭》留给世人的财富属于整个华夏民族及热爱和平的历史文化爱好者,我们以此为鉴时刻反对剥削和侵略战争!
虽然有人说现在某国很热衷于和我们抢夺“文化申遗”,但我们也看到国家对文化做出的一系列保护措施。
他们想抢先夺去不过是有着杞人忧天的小国心态,欲通过此种手法来满足自身的某种虚荣感。
而我们所知的是,真正属于国家的文化遗产任他们怎么百般狡辩也改变不了既定的历史事实。
因为一切均有赖于“证据”——宛如这《封燕然山铭》便是铁打得不容改变的依据!
相关文章
-
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平息国内反战情绪精心炮制了一则假新闻
-
犹太人永记中国的恩情:二战来华犹太人几乎全部幸存
-
历史上的今天|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逝世
-
一个小家伙,在强者如林的美军中称王称霸20年
-
在俄罗斯,人们为什么要将金帐汗国,认定为俄国历史?
-
摩尔多瓦曾是罗马尼亚的领土,后来怎么独立成国的?
-
阴差阳错!飞行员一个失误,竟然吓退敌人一个装甲师
-
日本评选世界五大伟人,此中国人力压伊藤博文
-
20多年前该国军队突遭日本二战机关炮袭击,2辆军车被打报废
-
萨达姆被捕后,美国对其进行三年世纪审判,后为何非要将其处死
-
汉朝赐给此国一个难堪国名,600年该国后悔,改名并沿用至今
-
时政热点|3月18日
-
太不要脸了!日军偷运中国男子配种,我华夏子孙尊严何在?
-
党史中的纪律|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
-
雍正四个女儿为何一个封和硕公主,三个没有封号
-
1971年,农民开荒挖出一铁钩,30块卖给文化馆,成国宝后禁止出境
-
乔峰的辽国南院大王到底是个什么唬人的职位?
-
“苏联军神”朱可夫存争议,被讽刺:没有人数优势,根本不会打仗
-
西德尼·尚伯格:美国人不能好好地吸取历史的教训,早已臭名昭著
-
英国教授:中国兵马俑是古希腊雕塑家设计的,老外评论出奇一致
-
日本女俘与中国老兵战场结婚,几十年后,儿子成日本名企老板
-
科幻小说中的武器出现在德国?吓得盟军只能疯狂躲避
-
建国初期,为了保卫上海、南京,毛主席亲自请这个国家帮忙
-
朴槿惠对韩国有什么贡献?
-
此民族源于汉朝名将,唐朝时与皇帝成功攀亲,如今后裔遍布中亚
-
战场上装死就能逃过一命?老兵:别傻了,你这是在自掘坟墓
-
他娶日本女战俘为妻,35年后去日本,才发现妻子的另一个身份
-
明末时期英国入侵,而明朝的处理方式,让英国200年不敢踏足我国
-
叶卡捷琳娜身为异国女人,为何能击败丈夫而夺得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