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天30万军队被俘,军火损失无数!这大国精心备战,为何仍惨败?
原标题:18天30万军队被俘,军火损失无数!这大国精心备战,为何仍惨败?
相比一战后欧美西方国家泛滥的歌舞升平与和平主义思潮,当时新成立的苏联却是非常清醒的国家,国防意识极强。这和苏联当时面临的恶劣外部环境是分不开的。但是在二战爆发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仍然遭受到了重大损失和严重失利。
据统计,苏德战争的头18天,苏联损失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0,000名苏军被德军俘虏。到了1941年底苏联才半年时间就损失了至少100万军队和70%的工业生产能力。苏联红军在整个战争期间累计阵亡约900万人,苏联全国兵役适龄(16岁-40岁)男子几乎全部非死即残。那么这样一个对未来战争有着清醒认识的国家,为何照样在二战初期遭到惨败呢?
苏联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未来战争研究的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结束后,出于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戒备心理和推进世界革命的使命感,苏联军事理论界即开始从战略上对未来战争作总体分析。20年代中后期苏联广泛开展的关于战略概念的讨论,曾一度引起“战略研究热”,推动了军事理论的普及和提高;带有输出革命倾向、强调主动出击的进攻战略观点,也在这一过程中奠定了作为国家军事战略的正统地位。
30年代初,随着军队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机械化新兵种的建立,苏联军事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若干突破趋势。主要是:从战略角度对现代战争初期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并逐步完善了大纵深战斗、战役理论;就大型机械化兵团和空降兵的使用原则进行了实战性试验……
甚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苏联早就清楚地看到面临的战争环境。诚如斯大林所言,苏德条约可以为苏联争取一段时间的和平,但最终“我们不可能不卷入战争。这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从1939年9月起,苏联一方面继续从外交上努力,力图把参战时间推迟到1943年以后,另一方面国家生活的重心已加速向军事轨道转移,展开了空前紧张的国防建设。
然而从30年代开始直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军事战略的发展和对国际局势的清醒认识以及积极地备战手段,并不能掩盖一系列致命错误。首先就是战略创新遭到压制。本来苏联在西班牙战争中派出了机械化部队,但由于效果不理想,反而得出了大型机械化兵团不具有独立作战的观点,居然转而发展骑兵。而这一保守的观点,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更使得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的思想受到空前压制。
结果是解散原有的1个坦克军,代之以坦克数量减少一半的机械化师,并把其编入作为主突力量的骑兵机械化集群:独立的坦克部队仅保留少量坦克旅,其余坦克部队被分解,或者以团的建制编入骑兵师,或者以营的建制编入步兵师。同时骑兵部队扩大,伏罗希洛夫在纪念红军建军20周年的报告中甚至宣称:虽然其他国家的骑兵正在消亡,但我们坚信,红色骑兵仍然是所向无敌和决定性的武装力量”。
结果军事理论的倒退很快就受到了苏芬战争实践的惩罚。苏芬战争犹如一声警钟,打破了苏联军事界历经数年的内耗而形成的停滞、麻木状态,上上下下普遍产生了一种危机感。同时德军侵略捷克、波兰,意味着欧洲更大规模战争越来越近。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重振红军的军威,只能从军事改革中寻找出路。于是从1940年春天起,以苏芬战争的反思为契机,苏联的国防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虽然这次反思,再次确认大纵深机械化作战在进攻中的主导地位。但苏联只是重视和偏爱了具有局部意义的苏芬战争经验,却没有关注具有全局性的德波战争和德军在西欧的闪电战。其最大的死穴,就是在斯大林的政治权威的影响下,仍然片面坚持进攻战略,盲目坚信打出国界、以攻代防的战略教条。
在1940年12月举行的由朱可夫和帕夫洛夫分头指挥的一次对抗性演习中,以“西方”为代号的进攻一方,用强大的突击粉碎了象征苏联的“东方”部队的边境防御。这一结果事实上已经反映出苏联当时的战略态势与其军事学术间内在的矛盾。正是在苏联片面追求进攻战略的战略指导下,苏军战前最后的国防计划方案仍然是:首先以边境掩护部队阻止敌人突击,保障己方主力投入,尔后发动强大反击,粉碎入侵之敌,并将战斗行动转移到敌方国土上。
面对空前强大的德国军事集团,苏联在军事上唯一可能的选择就是防御一一反击。然而战略防御应当置于首要地位,战略进攻只能立足于战略防御取得胜利的基础上。然而苏联却没有看到德军在西欧闪击战的巨大战果,片面坚持以攻代守的战略,甚至对德军的进攻时间和主攻方向都发生严重误判,部署却并没有对德军的进攻方式作出针对性反应,而是继续按照20-30年代形成的战争初期观念行事。
总之,苏德战争前夕苏联在军事准备中的失误,主要并不是“硬件”的不足(如新型武器的生产、工事的修筑等),而是“软件”(战略)设计上出现方向性错误,尤其是战略理论的落后和停滞所导致的战略指导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从而使战备活动、军事改革走了不应有的弯路,损失了本来就已有限的宝贵时间,也使既有的物质条件未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并终于在战争初期遗受了严重失利。
相关文章
-
第三帝国时期的彩色老照片:看看二战前夕纳粹德国繁华下的疯狂
-
女人爱财有错吗?一个军官妻子的心里话,结婚7年,自己越来越孤独了
-
有人称他们是雅利安人,有人说他们是文明毁灭者,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呢
-
基层干部要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
-
乔峰的辽国南院大王到底是个什么唬人的职位?
-
国家将被灭,印度圣人却让大家放下枪,靠尸体逼日军立地成佛
-
俄副外长:若美单方退出中导条约俄将回应 包括军事措施
-
为何说生化危机在美国爆发,丧尸的下场会很悲催
-
王宝强曾被一部电影误导进少林当了俗家弟子,知道真相的他很伤心
-
艺术品里的历史:波斯细密画上的士麦那之战
-
噩耗传来!31岁的他意外离世
-
为何柯文哲支持度被丁守中大幅拉近?
-
元史讲座:李治安教授元康里氏铁著家族世袭怯薛及昔宝赤新考
-
“红船”与共风雨同舟迈向光辉伟大胜利之路
-
此国80%的财富被华人掌握,参加20届奥运会没拿到一块金牌
-
庄子:生儿子太多不好,赚钱太多有害,人这辈子关键看这几个
-
[图文]瑞典部署世界上第一艘隐形战舰 可以避开雷达探测
-
中东风云:1941年的盎格鲁-伊拉克战争
-
埃及艳后的石像被发现,专家经过研究,最终破解了一个历史谜团
-
1955年授勋,哪些人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
-
工业革命为何率先发生在英国,而没有发生在世界其他国家?
-
党史百年天天读·11月22日
-
解密前苏联第三次世界大战计划
-
《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为何要率先退还部分赔款
-
拯救过世界的小人物:他是有史以来救人最多的医生
-
加州死亡人数曾经最多的一次火灾,洛杉矶最大公园遭遇荼毒
-
红缨枪上的红缨有何作用?等刺中敌人时就知道了,佩服古人智慧
-
经商者必须重视这一点,否则就连闻名世界的迪斯尼也差点关门
-
二战中不可小视的英国:有战争的地方就有英国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