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二战数据:若法国不供给粮食,约有1/3德军要饿肚子
原标题:出乎意料的二战数据:若法国不供给粮食,约有1/3德军要饿肚子
1941年6月22日德国不顾跟苏联签有的《苏德友好条约》,出动兵力数百万,以坦克为先锋形成装甲洪流压过苏德边境,打响了二战中最惨烈的苏德战争。
中国有句古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出兵打仗怎样保证自己的士兵能够吃饱肚子是个首要问题,有时甚至比士兵手中武器还重要。
德国调动百万大军出击,而当兵的德国人往往都是青壮年,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简而言之即德国出兵的大小,是和粮食的产量挂钩的。
所以当无数的德国人怀着满腔热血投入战场之时,德国本身的粮食产量开始下降。对于这一无奈局面,德国政府计划了用占领区的战俘去替换参军的德国青壮年。
但是战俘也是要吃东西的,就算给他们最低标准,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因此这种替换的方式,只是放缓了德国缺少粮食的步伐,并未把德国因战争深入陷入粮食困境的问题给解决。
因而为能保证德国军队不会在战场上饿肚子,在6月22日进攻日前一个月的5月23日,负责苏德战场粮食后勤补给的德国东方事务司,从自身职位掌握的数据总结出了一个给德国军方的必须完成的任务。
即为以3年为期限,在战争开打三年之后,德国军方在战场上的粮食补给,必须要在占领区解决,本土的粮食将仅仅是供给给德国本土的生产者和普通公民。
基于这个大的任务背景,东方事务司给出的具体分配任务是,德国控制下的法国政府提供的粮食,需要养活全德国1/3的德军,而剩下的2/3则是需要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所谓东方地区提供。
根据这个任务的要求,可见要是没有法国政府提供的粮食,约有1/3德军要在战场上饿肚子,而根据战争后期,德国几乎丢掉所有东方占领区的历史事实来推论,战争后期法国承担的军粮比例将会远远超过1/3。
如此一来法国作为德国第一个灭掉的大国,它那块土地成为支撑德国继续打仗的“核心”存在之一。
与此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个任务,德国士兵在战场上除了要力战防御的苏联人外,还必须把眼睛盯在食物上,军队所接受的任务除了去打仗。
还有就是去占领区收刮粮食,根据《柏林金融日报》1943年12月2日的报道,德国士兵在被苏联猛打到被迫撤退之时,也没有忘了这个“收刮”使命。
每个战区都有很大一批列车不是装士兵撤退,而是挤满了羊、牛、马等肉类,他们是德军撤退前对当地人最后一次无情的掠夺。
有些德国士兵为此开玩笑道,当年斯大林跟我们玩焦土战略,不给我们留下一粒口粮,如今他们也要“焦土”,不过苦了当地的普通老百姓,一次战争被迫接受了“2次焦土”。
相关文章
-
全世界最厉害的四大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排倒数,第一名是中国
-
[多图]曾经的反日游行:天安门前高举“同胞快醒”
-
五位开国将军的意外之死:是谁在大院中被刺杀
-
开在博物馆里的“密室逃脱”,穿越大明朝,沉浸式解密运河!
-
[多图]全世界最后一辆装甲列车 直到2005年才退役拆毁
-
乔峰的辽国南院大王到底是个什么唬人的职位?
-
[图文]美国南北战争 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
揭秘日本天皇在侵华战争中做了什么?
-
二战结束后,末代台湾总督、日本人安藤利吉最终到哪里去了
-
南通成立唐闸近代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专家指导委员会
-
民国军事专家蒋百里建议的打鬼子方法,很先进
-
澳大利亚对华发动“魅力攻势”,不料总被美国“抢戏”
-
英国为何能容忍葡萄牙在英属印度保留多块殖民地
-
二战期间,日军在东南亚掠夺的金银财宝下落之谜
-
[图文]傅作义之女讲述在父亲身边的潜伏史
-
德国放弃强渡英国令德粉扼腕叹息,希特勒无奈:你以为我不想吗?
-
二战中,为何3个日本兵就能控制10万人县城?
-
守门石雕狮子有什么作用
-
史上最大的汉奸,变卖家产为日本鬼子捐40架飞机,受到天皇的召见
-
史久成:路漫远兮,举薪者与来自口腔医学世家的理想与荣光|牙医纪事
-
华人保钓历史:中国大陆民间首登钓鱼岛
-
把全国富二代拉去战场,雅典人打起仗来可以有多野?
-
老照片80年代驻韩美军先进的M60主战坦克
-
男人投降时,女人仍在战斗:战争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
韩国正在研制多管火箭发射系统 命名为“天茂”最大射程为80公里
-
她16岁被日军抓去,被当做四脚牛做事,一生都在等待一个道歉
-
犹太人“保卫”波兰,引发德国“报复”,4个月中25万人牺牲
-
从一个“行军袋”说起——记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上世纪50年代主要负责人彭成清
-
[图文]红军第一叛将龚楚:叛变后差点抓住项英和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