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其实并不错,为什么在二战中的表现那么差劲
原标题: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其实并不错,为什么在二战中的表现那么差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意大利军队的表现让人大失所望。“沙漠煮通心粉”“撬不开弹药箱投降”“空军元帅被己方军舰击落”等搞笑事迹广为流传,被人们戏称为“专门来拖德国后腿”的军队。
(意大利远征军)
虽然有这么多笑话,但实际上,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并不错。为什么说不弱呢?
比如苏德战争中,意大利远征军出兵攻打乌克兰,俘虏了10万苏军。再比如在北非战场上,由于英国第22装甲师拒绝意大利的投降,愤怒的意大利军队提枪反击,将高傲的英国人打的大败而归。
另外,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面对苏联两大突击集团的攻击,轴心国集团军已经山穷水尽,只得被迫突围。当时的苏军在顿河区域部下了巨大的包围圈,称之为“顿河口袋”,能突破的轴心国部队少之又少,不过,却有一支意大利军队却突围了。
而且最厉害的是,意大利军队是用刺刀活生生地拼出了一个缺口,硬是让4000人突破成功,其他人则全部战死。
那么,既然意大利军队是有实力的,为什么在二战中,整体表现却那么差呢?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先要搞清楚所谓的强弱是怎么区分的。
(二战中的意大利军)
其实,意大利军队比起自己入侵的非洲土著国家埃塞俄比亚,肯定是强大的,不仅装备上全面碾压,补给和军队的作战素质也比对手高出一大截。
但若是比起自己的盟友,一个前期天下无敌的德国,另一个胆大妄为四面征战的日本,意大利军队就相形见绌了。而且不仅仅是队友,意大利在二战中的主要对手英国也扛起了拯救欧洲的重任,表现非常出色。
由于盟友德国的强势,意大利陆军在战争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充当后勤、掩护、后卫等一系列的苦差事,吃力不讨好。
也就是说,意大利之所以给人一种在二战中非常糟糕的感觉,主要是由于队友和对手的双面衬托,这也是人们从主观上得出的一种判断。
当然了,从客观上来说,意大利军队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就是意大利人对待战争的态度。意大利军队之所以要参加二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墨索里尼的命令,意大利士兵自身是对战争并没有多大兴趣的。
(墨索里尼旧照)
而墨索里尼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投机份子。比起战争狂希特勒,墨索里尼想要的,只不过是能在战争中分一杯羹,并没有什么称霸世界的野心,而且也确实没有那个实力。
因此,意大利实际上上上下下对战争都兴致不高,更多的是去战场上走个过场,露露面,以期战后能分到一些好处。毕竟当意大利军队决定参战时,正是德国陆军横扫欧洲的时候。追随胜利者,并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而从英国不允许他们投降和斯大林格勒中的突围能够看出,意大利人虽然是去打个酱油,但一旦真的威胁到了自身生命,他们也会爆发出强悍的战斗力。
除了对待战争态度消极,还有一个原因。
意大利虽然在一战中是战胜国,但却并没有捞到多少油水,反而自身搞得负债累累,经济发展情况不佳。尤其是工业产能方面更加不足。
换言之,意大利选择打酱油,是他们真实实力的体现。凭那样的国力,他们实在不具备与强国扳手腕的能力。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相关文章
-
他是“血战钢锯岭”式的英雄,肠子被打出来仍然抢救战友
-
这日本将领是谁!为何战后麦克阿瑟点名要枪毙他
-
超级轰炸机:让各国海军都担惊受怕的航母杀手
-
薛宝钗想让林黛玉嫁给薛蟠,贾琏的话表明薛宝钗歹毒
-
二战时他杀掉20万日本人,日本让他道歉,他1句话霸气怼回!
-
红船听书|今日起连播郭学工长篇历史著作《马仁兴传记》
-
尚食:孟尚食自罚,苏月华仍不悔改,姚子妗朱瞻基共乘一骑有点甜
-
夫君和父亲只能活一个,女子做出了选择,却背上了千古骂名
-
【今日历史】1月18日大事记,历史上的今天发生了什么?
-
95后浙大博士在西瓜视频做科普:想把考古知识传播给大众
-
金门巨炮48年稳座台军主力 宝刀已老难阻统一
-
科斯塔奖颁给《被裁剪的女孩》,二战荷兰犹太人的离散故事
-
大水冲了一座400年古桥,重修要花4980万,打捞的构件场面惊人
-
俄国末代沙皇,被集体处决的家族
-
《羞辱》笔记之二:认识这个中东“火药桶”
-
中国新型高超音速飞机首飞 比美军侦察机更快
-
[图文]惨!战争让毛泽东失去六个儿女
-
美军悍马在激烈城战中防护薄弱,改进后车载“鹰眼”60秒内能撤退
-
二战德军散发的色情传单 唤起敌方士兵对后方的思念
-
基辅会战德军一度俘虏苏联60多万人,这些俘虏最终命运如何?
-
适者生存,游牧民族不断侵扰中原王朝,漫谈古代边境各国战斗力
-
15个有趣的冷知识,长颈鹿的舌头能舔到自己耳朵里
-
巴黎圣母院大火:二战时都舍不得碰的建筑,却在和平年代毁了
-
对越反击中 越南女兵不穿内衣竟是为了那个
-
二战德国的神秘大钟:位于波兰的深山可能与时空穿梭有关
-
[图文]中国最能打的将领张灵甫
-
魏晋风流中的三道环节,深受当时人们欢迎,现代人却避而远之
-
人类消灭的唯一“病毒”该不该保留,引发舆论争议
-
拯救过世界的小人物:他是有史以来救人最多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