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名人资料 > \

毛泽东周恩来的亲情观


毛泽东与二儿子毛岸青、儿媳妇邵华合影。作为共和国的领袖,毛泽东对子女不搞特殊化。中新社发 资料片 摄

 

 


周恩来家规甚严,一生清廉。 中新社发 张茂新 摄

 

人们常说,亲情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然而共和国的领袖们却以其自身的大智慧,在亲情面前公私分明,成为人民共和国廉洁的风范。

毛泽东对于有困难的亲朋好友,总是给予无私的关怀与帮助。但这种关怀总有一把看不见的尺子,从不离开某个度。毛泽东有8个表兄弟,相互之间关系都很好。解放后,毛泽东曾多次给他们写信,寄钱寄物,并接他们上京。但当他们提出要毛泽东推荐介绍到北京工作时,毛泽东都未答应,他说这样做"人民会说话的"。

刚解放那阵,毛泽东外祖父家的亲戚经常上京看望毛泽东,有些人回去后非常神气,不把当地政府干部放在眼里。毛泽东得知这一情况后,给乡政府写信:"……文家任何人,都要同乡里众人一样,服从党与政府的领导,勤耕守法,不应特殊。请你们不要因为文家是我的亲戚,觉得不好放手管理,如有落后行为,应受批评。"毛泽东一直关照杨开慧的家人,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智,建国初期曾抱了很大的希望给毛泽东写信,毛泽东的回信则是"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既感人又不失原则。对待子女,毛泽东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无论是对待毛岸英的婚姻问题,还是对李讷上学往返、住校、吃饭等问题,毛泽东都是这一句话。

"七大"即任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也遇到过和毛泽东同样的情况。他有个妹妹解放后来看他,并提出让他给湖南省委写封信,给她丈夫安排个工作,任弼时的回答是:"这样做不合组织原则。"

周恩来没有子女,待侄女周秉建视同己出。就是这样亲的人,全国知青上山下山中,周恩来也把她打发去了内蒙大草原插队。后来周秉建参了军,一次去看伯伯,周恩来却劝她脱下军装,继续回去当牧民。周秉建回到内蒙古又几次放弃了上大学和去工厂的机会。她刻苦自学蒙古语,于1975年10月考入内蒙古大学蒙古语专业。毕业后,她遵从伯伯的教诲,又一次回到了已与自己结下不解之缘的大草原,真正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

周恩来有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面对如此家规,人们除了肃然起敬,能说什么呢?

言传不如身教,教育者的以身作则更能打动被教育者,他们的思想工作更具说服力。正如毛泽东卫士所说:"三年困难时间,我为毛主席服务,千真万确一点光也不曾沾上。但我心顺,无牢骚。因为毛主席就在我身边勒紧了裤腰带。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一盘野菜聊以充饥便坚持了夜以继日的工作。只此一条,我便愿意跟随他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来源:党史纵横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