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我们已经误读很久了
原标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我们已经误读很久了
“色即是空”,这里的“色”常常被我们理解为女色、美色和情色。甚至韩国还以此为名拍了一部软情色片。其实此“色”非彼“色”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话原本出自唐三藏法师玄奘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经文中这句后面紧接着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唐僧翻译这篇经文时,字句非常简洁,梵文原文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识不异空,空不异识。”因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简洁著称,素有佛法心脏之称,所以唐玄奘在译经时,也比较注重简洁,在译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句之后,后面重复的部分直接翻译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里的色,和受想行识,便是佛教所说的“五蕴”。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则就是佛教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了。
佛教认为我们人类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及五蕴炽盛。什么是五蕴炽盛苦呢?人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遇到的、感受到的各种形形色色的假象,就会迷失自我,陷入痛苦。世人常常为表象所迷惑,因而深陷其中。五蕴炽盛,便是色受想行识带给我们人类的痛苦和困扰了。
一、色蕴凡是我们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能够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摸到和感受到的所有有形物质,即六根对应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皆谓之色蕴。视、听、嗅、味、触、意等六识发动六根而接触六尘,六尘映入六根而由六识判别及记忆保存,再从六识的记忆保存中显现出来,发动六根贪取六尘。
佛教提倡六根清净,我们的六根从来都不曾清净,比如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柔嫩、安逸舒服;意根贪喜乐享受,因为有贪,就会有嗔,贪和嗔又会引起无明烦恼,加起来就是佛教说的“贪、嗔、痴”三毒,以至于所造业中恶多善少,永远难以解脱。
二、受蕴对境领纳事物,为心之作用。谓三领纳随触,即乐及苦、不苦不乐。此复分别,成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快乐是感受,痛苦也是感受。人生往往快乐是短暂的,而痛苦却是绵绵不绝的。
三、想蕴对境想像事物,为心之作用。想即思想之义,谓意识与六尘相应,而成六想,和合积聚也。又谓能取像为体,即能执取青黄长短男女怨亲苦乐等相,此复分别,成六想身,应如受说。我们的思想几乎从来不曾休息,即便是在睡梦之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嘛。六尘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的身心。
四、行蕴对其他之境,关贪嗔等之善恶,为一切心之作用。即除色受想识,余一切行,名为行蕴。行者身口意之造作曰行;又内心涉境,说名为行;又有为法之因缘集起,迁流于三世,亦曰行。造作有为法之因缘而迁流于三世,谓之行蕴。因着色而生贪嗔痴,因贪嗔痴而行杀盗淫。
五、识蕴对境了别、识知事物,为心之本体。谓各各了别彼彼境界,总取境相,故名识蕴。盖识者心之异名,为了别之义,对心境而了别曰识。心王有种种差别,集于一所,则曰识蕴。我们在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与认知过程中,往往产生困惑,然后一再刷新自己的认知。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
纪念馆开展迎中秋国庆双节安全工作大检查
-
「陆军干部见习锻炼基地巡礼-51」战斗模范红一连
-
青年周恩来淬炼共产主义信仰纪实
-
赢稷熬死十五个王:在位五十六年(为秦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
三国时期四大神马 赤兔出世谁与争锋
-
理查伊斯特斯龙:晚白垩世小型恐龙(体长仅两米)
-
懒爪龙:北美大型恐龙(长6米/大爪子形似树懒)
-
见过真家伙,谁还信古代武将用几十斤兵器?
-
这一战,参谋率领一支六十人小分队,强行拦下了敌一个军!
-
她是徐志摩的发妻,徐说她是土包子,后却成中国第一位女银行家
-
古代“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语文绝佳的作文素材!
-
洪水来袭!我国古人是如何进行防汛抗洪的?
-
曹睿怎么死的那么早?英年早逝让人感到惋惜
-
古墓问龟:海昏侯墓中的玄武形象探秘
-
中国古代四大军师,诸葛亮勉强上榜刘伯温屈居第二,第一是?
-
刘备打仗的一个习惯,士兵为此拼命,但关羽效仿之后却是战败被杀
-
一物一故事丨房山区第三中学安薪晔:后母戊鼎
-
泸定桥40吨,十三条铁链连接12164个铁环,古代是如何架起来的?
-
《斛珠夫人》海市为什么叫斛珠夫人?电视剧《斛珠夫人》结局会改吗?
-
在梁山上好汉中,除去卢俊义和燕青,谁可以打过行者武松
-
历史解密剿杀关羽五方行动 刘备丧尽天良谋害关羽
-
学党史|《红色档案》领袖的致敬:人民英雄纪念碑
-
皇帝想立孙子为太子,便问道:长大后想干啥?孙子:杀了你
-
南方猎龙:澳大利亚大型食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
皇贵妃和贵妃的区别 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
湖南发现一条“龙”:身长13米,已有上亿岁,还能“吞云吐雾”
-
古代徽商精神对当代中国红十字精神传承的启示作用(一)
-
为什么秦始皇一死秦国就灭亡了?(统一速度过快秦法严苛)
-
奈菲尔塔利复原图,埃及最美王后(木乃伊被毁/只剩玉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