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原标题:“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明代的国家祭祀是什么样的?
本文作者为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程世鹏。
在古代中国,祭祀是和战争一样重要的头等大事,是我们华夏礼典的一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何为“祭祀呢”?天神称祀,地祇称祭。但是,祭祀是要严格按照等级制度的,所以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来祭,诸侯大夫只能祭山川,而士庶则只能去祭己祖先和灶神。由于祭祀与国运息息相关,这一礼制就被延续保留了下来,明朝也不例外。
古代祭天的场景
在对前代的祭祀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明代的祭祀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明初五礼,祭祀活动列于“吉礼”,分大、中、小三个级别的祭祀。其中,大祀又包括:朝日、夕月、圜丘、方泽、宗庙、社稷、先农;中祀包括:风云、雷雨、岳镇、太岁、星辰、海渎、山川、先师、旗纛、历代帝王、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寿星;其他诸神的祭祀都是小祀。大祀皆是皇帝亲自去祭拜,中祀和小祀则是派遣其他官员去致祭。每年大祀十三次,中祀二十五次,小祀有八次。
从大、中、小祭祀来看,明代国家规定的祭祀对象是十分驳杂的,包括自然、先师、祖先、历代明王、英雄豪杰、大学问家、道德典范、有功于国家社稷或者地方社会者、个别民间信仰神、无家野鬼合成的群体。这些群体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天”。
古代祭祀雕刻
除了这些规范性的祭祀活动之外,明朝还会因为一些具体当时发生的事情,不定期的举办一些其他的祭祀活动,比如说天文异象或者自然灾害等等。除此之外,明朝还会举行一些斋醮法会,比如超度军人,给皇室祝寿等等。可以看出,明朝的祭祀体系是一种观念上的秩序框架,维护者民间信仰的稳定,但是在崇拜祭祀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以儒家为基础,又融合了佛道观念以及民间杂神,为民间活动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古代祭祀礼器
参考资料:
张廷玉:明史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
余继登:典故纪闻
小编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胡一舟 王雪慧
相关文章
-
闻鸡起舞写的是谁?祖逖是一个怎样的人
-
陶渊明为什么选择归隐,他真的是不想做官吗?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
-
揭秘:蒋介石要除掉宋庆龄为何先杀孙中山秘书杨杏佛?
-
"九一三"后周恩来的思虑:第一是打仗第二还是打仗
-
陶朱公书是真的吗 陶朱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民国四大美女,只有一人得善终
-
上帝对宇航员的警告 宇宙中存在智力比人类更高的群体
-
郎士元是哪个朝代的 郎士元诗的特点及代表作有哪些
-
炎帝姜明—精卫之父
-
中国鸟龙:中国小型食肉恐龙(长2米/带羽毛的恐龙之一)
-
“炮兵之父”朱瑞悼亡妻:她死得太早,因她才廿二岁!
-
古代后宫也有宫女,为何皇帝只让太监贴身伺候?有4个原因
-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分析
-
三国甄宓简介 甄宓写诗被丈夫曹丕赐毒酒身亡
-
古代三妻四妾指的是哪三妻,哪四妾呢?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
万贵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一代悍妃历史档案解密
-
在古代,国家真的给发对象?
-
秦桧和岳飞之争:宋朝最后崛起的机会在将相争斗中彻底消失
-
冯友兰先生二三事
-
蛇颈龙:侏罗纪海洋中的霸王(长6米/距今1.5亿年前)
-
王翦到王导,谢安到谢晦,王谢二族由盛至衰,折射出历史的变迁
-
《天龙八部》中此人与萧峰齐名,可以秒杀慕容复,为何被严重低估
-
不流血的“改朝换代” 历史档案解密
-
我党三个历史重要时期,十位大将人员里,谁立下的功劳最大
-
为什么明朝历史评价很高:永不和亲,最后一个汉人王朝
-
赵匡胤的后代拿回皇位了吗 赵匡胤后代在靖康之耻时上位
-
《还愿》慈姑观音背景故事介绍
-
他的诗句时常被人挂在嘴边,本人的知名度却不高
-
4万对敌20万!华野本准备牺牲这个师,他们却完整无损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