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年间的黄培诗案是怎么回事?
作者:雷晓凡,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有清一代发生过不少大案要案,其中“文字狱”这个类别尤为引人注目,“黄培诗案”即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性案件,案情曲折复杂,最后甚至牵连到了大思想家顾炎武,惊动了康熙皇帝,山东巡抚、总督也亲自过问,这个大案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最后又有怎样的结局。下面我们来简单回顾一下。
黄培
黄培,字孟坚,号封岳,山东即墨人,按今天的行政划分属于青岛人。16岁史荫袭了锦衣卫指挥佥事,这在当时属于正四品的官阶,是可以接触到皇亲贵胄的政治地位。但是不久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宣告灭亡,黄培失去了官职,回到故乡,绝不仕清,蓄发明志,做起了大明的遗民,以创作诗文养活自己,据说还曾接济过反清义士的武装抗清活动。1663年,黄培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含章馆诗集》,此诗集一开始只是在同黄培志同道合的“遗民”中流传,后来逐渐传阅开来,落入了与黄培家有宿怨的姜元衡手中。
《含章馆诗集》书影
姜家曾是黄家的家奴,一度也改姓黄。明清鼎革之后,姜家后人黄元衡潜心读书,后来还考中进士做了翰林,并且恢复了本姓。但这个满腹诗书的姜元衡看见黄培失去官职无依无靠,心生为祖宗“报仇”的歹意,就在《含章馆诗集》上“下起了功夫”。
姜元衡“苦心研读”,使用断章取义、主观发挥的“解读方法”,终于在黄培的诗作里找到了不少“反动”言论。黄培诗句中有“一自萑符纷海上,更无日月照山东”、“杀尽楼兰未肯归,还将铁骑入金徽”、“平沙一望无烟火,惟见哀鸿自北飞”这样的说法,在常人眼中这些诗句不过是直抒胸臆的私语而已,但姜元衡却认为“更无日月照山东”是黄培怀念大明的铁证;姜元衡还指出,“杀尽楼兰未肯归”,是黄培暴力反对清政府的号召。经过这样一番扭曲,姜元衡将此事诉至公堂。
黄培自然不会承认这样的污蔑,姜元衡被激怒,于是想把事情闹大,称明朝遗民顾炎武曾经与黄培多有交往,还一起创作并印制了反清刊物,其背后的“团队”可能有数百人之多。聚众谋反,这对于满清统治集团而言,触及了最敏感的神经。康熙帝亲自下旨追查,提审顾炎武,山东总督、巡抚亲自询问案情。、
顾炎武雕像
康熙七年(1668年)二月,顾炎武再三权衡,决定到山东投案,被投入大牢达七个月之久。在名士朱彝尊等人多方奔走营救之下,他最终在九月得以保释出狱。但“主谋”黄培就没有那样好运,次年被清廷处死。
参考资料:
陆月宏:《顾炎武》
王春瑜:《明清史散论》
陈益:《钥匙桥:江南人文手记》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即墨文史资料 第9辑》
相关文章
-
唐朝时,唐僧去古印度取经,为什么他能听懂当地语言?
-
纪念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
明治维新150周年:日本改革开放,教会了中国什么?
-
安徽省的江浦县,1953年,为何划分给了江苏省的南京市?
-
蚩尤政权及其首任帝
-
锦绣未央中李未央的原型古人骂她不知廉耻今人却视其为千古一后
-
此上将去世,两元帅、三大将、15位上将去机场迎灵!
-
聚师新语|千古一帝:“靠谱”秦王扫六合
-
什么是全真道?
-
鬼谷子为什么是禁书 鬼谷子在什么时期被禁的
-
红军罕见搭配:红5师师长政委,双双20岁,比少共师年龄还小
-
此国曾是我国的省份,如今虽独立发展,但仍享受中国遗留的福利
-
吕不韦和赵姬什么关系?两个人关系相当复杂扑朔迷离
-
差点统一世界的三个人:拿破仑/成吉思汗/希特勒(明垂千古)
-
古代诗词里总提到攻破楼兰,楼兰到底是哪里,为何流行度这么高?
-
唐伯虎为10两银子,给地主家的厕所写了一幅对联,不料成千古名对
-
同是贾府女管家,为何阖府上下皆嫌恶王熙凤,秦可卿却声名鹊起?
-
乌奎洛龙:阿根廷小型食肉恐龙(长3米/距今7000万年前)
-
日本肉食恐龙:加贺龙 仅出土两颗牙齿(处于疑名状态)
-
根达亚文明的真实性 它是玛雅文明预言的第一阶段
-
离阳王朝的四张底牌,来头一个比一个大,有两个是雪中最强十人
-
何新:“道德”诂义·再释德
-
开国少将受了重伤,领导让他坐担架,他说你这是瞧不起我
-
40年前中日欧“化肥战” 中国智破西方化肥垄断
-
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
不断砥砺深厚家国情怀
-
帝司马炎为什么要分封诸王 司马炎分藩、削藩
-
漫漫追寻路,殷殷故土情——程开甲院士寻根记略
-
赵义京:创造了平原地区伏击战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