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原标题:对越反击战时如何让越军投降,这一招最管用
1979年2月16日23时10分至24时,陆军第14军第42师步兵第124团5连1排,对距离我国河口农场10队约4公里的越军前哨据点拉敏实施突袭。1排发扬解放军近战夜战的传统战法,利用夜暗隐蔽接敌,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采取迂回包围的战术手段,以突然勇猛的动作,5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此战毙敌大队长(相当于连长)以下57名,俘敌1名,缴获60炮1门、班用机枪3挺、火箭筒1具、冲锋枪、步枪54支,子弹3万余发、炮弹140发。整个战斗过程干脆利落,除了配属分队伤亡各1人外,1排无一伤亡,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打得很精彩,赢得很漂亮,是一次极为成功的以少胜多的山岳从林地夜间歼灭战例。战后,昆明军区授予该排“夜老虎排”荣誉称号。
美中不足的是,由于1排是第一次参加战斗,缺乏对越军作战的经验,占领表面阵地后没有认真组织清剿,未能发现掩蔽部里还隐藏着残余的越军。
战斗结束后的2月17日上午,团后勤和俘虏收容所推进至拉敏。不久就发现一股残敌企图悄悄逃跑,于是喝令其站住,残敌仍然继续前行,指战员们果断鸣枪示警。越军听到枪声之后,只得慌慌张张地退了回去。俘虏收容所的负责人立即对昨天晚上抓到的俘虏进行了审讯,证实了拉敏的掩蔽部里的确有残敌存在,便组织力量向这股越军喊话。
最开始,是由配属部队工作的两名翻译轮流向敌人宣传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向他们指出负隅顽抗是死路一条,只有放下武器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喊了一阵,只有1名越军出来投降。这时,又给原先抓获的2名负了伤的俘虏做工作,讲明我军政策,对其伤口进行包扎,给他们吃干粮和罐头,使这2名俘虏很受感动,表示愿意配合我军向工事里的人喊话。
俘虏阮某某朝着工事喊:“我是254团的,现在被俘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我很好,他们不打骂,不杀害,给我罐头、干粮吃,还给我包扎伤口。你们不要再为黎笋集团卖命了,出来投降才是唯一的出路。”此举果然奏效,过了不久,就有14名敌人出来投降。
就这样,翻译和俘虏交替喊话,坚持了近10个小时,促使22名敌人全部投降,缴获炮弹10余箱、机枪3挺、步枪20余支、冲锋枪2支以及军用物资一批。
相关文章
-
他是东三省保安总司令,据说比张作霖还富有,被一块炸死在皇姑屯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没想被一成语“打脸”
-
庄重:淮海战役日记摘抄
-
懂权谋的女人有多厉害?她才能不输武则天,网友:后宫人数也不输
-
技艺|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
-
揭秘:古代皇帝为什么要与“偏房”共天下?权力被谁“分寄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的传奇故事
-
古代帝王为何普遍都是“短命鬼”?
-
▲日本古代大规模的攻城战,你见过吗?
-
毛评价最高的帝王是谁 刘秀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
河北为何简称冀?因冀州为九州之首,天下之中
-
燃灯古佛和鸿钧老祖谁辈分高 这两人谁比较厉害
-
你知道什么是三教九流吗?快来对照一下,你的工作属于哪一流
-
“语迟终显贵,步紧必定穷”是啥意思?说话慢,走路快暴露出什么
-
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重温恢弘革命历程
-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为什么喜欢吃胭脂:习惯(在女孩堆长大)
-
公主坟来历之谜 公主坟内的公主到底是谁
-
古代人不爱吃猪肉但为何字里都有猪
-
敬亭山缘何声名鹊起
-
新华网评:一段“渡江传奇”,一个初心故事
-
葫芦套抗战老兵一路走好
-
嬴政一统天下 解密谁为他打下的基础
-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名字取“建县伊始”之意!
-
雍正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瓷器是什么瓷?
-
清朝历代皇帝
-
他是彭老总麾下的小将,当过上海市委书记,逝世后降半旗致哀
-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十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此国曾是我国的省份,如今虽独立发展,但仍享受中国遗留的福利
-
赵姬长相复原图片:善舞容貌绝美(是秦始皇的生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