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道德”诂义·再释德
原标题:何新:“道德”诂义·再释德
何新:“道德”诂义·再释德
(一)
道德一名,乃中国古代思想中一极重要之范畴。而考其初义,则皆与行路有关。《说文》:“道,所行道也。”《荀子·王霸》:“道,行也。”《尔雅·释诂》:“道,直也。”综此,道之本义,道路也。引申之,顺路而行亦谓“道”,或称“得道”、“有道”(“有”,初义训取,见《经义述闻》)。再引申之,万物生灭所循之抽象规律亦称“道”。故庄子言:“道,理也。”(《缮性》)老子言:“道者,物之所由也。”(并见《庄子·渔父》)韩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万理之所稽也。”《释名》:“道,导也,所以通导万物也。”德之本字,在甲骨文中从直从行,与今之“循”字形近(容庚说),“示行而视之之意”(闻一多说)。《集韵》训徝与陟为同字,“从彳,直声。直犹正也,当也。”《说文》:“直,正也。”而直古音读如德、得。《集韵》:“陟,得也。”由此可知,徝即德之初文,而正直即德之初义。清钱大昕亦指出:古无舌上音,故直读如特。德、直上古实同音,后乃分化为二音。德今读乃直之古音,而直则变为今之读音也。(说见《十驾斋养新录》卷五)
又《周易·剥卦》:
“君子德舆,小人剥庐。”
《升卦》: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文中德字,皆通作陟。此德、徝、徏古义相通之例证也。又,王引之《经义述闻》卷十一,亦指出:德、置二字古相通。引《大戴礼》:“躬行忠信而心不置”,《荀子》文作:“言忠信而行不德”等例。置音从直,此乃德、直古义通之又证。《庄子·大宗师》:“以德为循”,尚存古义。但其后此字之形与义变异甚大。其字本义今存于晚出之“巡”字中(《说文》:巡,视行貌)。而其字形在西周金文中则演变为“德”,战国古文中演变为“惪”,其义亦大变。所最可注意者,是字中增入“心”符,为甲骨文中所不见也。《左传·桓公二年》:“在心为德。”疏:“德是行之未发者也。”又《成公十六年》:“德谓人之性行。”《周礼·师氏》注:“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仁行于内,谓之德之行。不形于内,谓之行。”《管子·形势篇》:“德义者,行之美者也。”《四时篇》:“德者,贤人所修。”综此,德之初义在殷商本为视巡或正视而行,逮于周代始引申、转义为正直善美心性之称。而此种语义变化,又与商周之际文化宗教思想之激变有关。“道德”二字连称,经典中最早似仅见于战国末叶之《易系辞》:“和顺于道德”。老子书旧虽称《道德经》,但据马王堆帛书本,又当称《德道经》。经文中亦无“道德”合称之名。要之,道德二字,就语源看皆取义于行路,周代方演而为衡量人事行为之价值观念。故顺行称“有道”,逆行则称“无道”。正直之行称“德”、“明德”、“正人”,而邪曲之行则称“昏德”、“邪人”或“奸邪”。
(二)
拙作《释德》发表后,李泽厚先生来函:“曾疑‘德’原指氏族习惯法规,今如加上共同遵循则豁然矣。‘循’—一功能要求,转而为‘德’——名词实体。”
案,此说极确。据此似可解决“德”之古义这一难题。甲骨文及周初金文中德字均书作“值”(参看郭沫若《文史论集·周初四德器》一文)。德乃循之本字。所谓“德行”实即“循行”。循即顺(见《说文》),故亦即“顺行”。因之反德即曰“逆”、曰“曲”、曰“悖”。正直之行曰循,正直之心曰“德”(周金文中“德”字有书作此者),增一“心”符,乃由动词转作名词。又,“循”音从盾,在定母。“德”古音读登(段玉裁说),在端母。同为舌尖音,属旁纽双声之变音,故循、德二字古音相通。知“德”之本义为循、动词,则古书中一些向来难解之义,亦可自明矣。如“同心同德”(《尚书》)、“异姓则异德”(《国语》),文中“德”实当训“循”。旧注家皆释此为道德之德,误矣。
(原载《诸神的起源》,何新著,三联书店,1986年版。编校:黄世殊)
相关文章
-
史海拾遗 ┃ 黄兴佚文20篇——纪念黄兴逝世102周年
-
古代皇帝死后,为何遗体要摆放几个月才入土,尸体腐烂了怎么办?
-
【党史天天学】张仲瀚同志《忆新疆》手稿
-
长孙无忌是忠臣吗 是,历仕三朝(凌烟阁24功臣之首)
-
王阳明是哪个朝代的人有什么作为
-
国民党历任主席赶场火力集中“台中以北”
-
她长得比杨玉环还漂亮,是唐玄宗的秘密情人,行事作风却高调猖狂
-
长得帅也未必全是好事,古代就有人被围观致死
-
溥仪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原因有三(据说从小被宫女玩)
-
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被称为什么:唐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
没有虎符的皇帝,为何不能再做一个虎符?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苹果引发牛顿哪些思考
-
“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可以这么随意吗
-
《铁马金戈沅陵情》发行 再叙与元帅的深情厚谊
-
明初巨富沈万三迅速崛起千古谜案
-
宰相张弘靖楷书可比美虞世南!
-
《西游记》中提到了几种烹饪唐僧的方法?
-
古代女子原来这样自称,并没有什么本宫、哀家、臣妾!
-
人丹与仁丹 一中一外有不同
-
历史上消失的四个人:老子骑铜牛西去 徐福寻长生不老药
-
大内高手“宫猴子”保护张作霖6年周全,史书中的3句评语无人能及
-
原来康有为墓地旁还有一位名人的墓地!
-
乐不思蜀的主角是谁?他为什么会乐不思蜀
-
七七事变旧影:日本派遣军用犬部队增援廊坊并用飞机轰炸南宛
-
唐文宗试图将宦官一网打尽 甘露之变为什么最后会失败?
-
徐晃在投靠曹操之前在谁的帐下效力?——徐晃(一)
-
一到岁末公司就爱开年会,这到底是个什么“文化”?
-
周总理是礼宾工作者的楷模
-
岳家军的诞生与悲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