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寒窗苦读18年,双非女硕士”为何拼不过学历、工作没人要?
原标题:“我,寒窗苦读18年,双非女硕士”为何拼不过学历、工作没人要?
唐代诗人岑参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
从古至今,读书人都是一个倍受尊敬的职业,而且学历越高代表着身份职位自然水涨船高,尤其在古代往往以学识高低评价一个人的官位高低,状元的前程往往比榜眼、探花等人要好的多。如果连科举都进不去,那么就只能算作一个穷酸秀才。
如今也有很多企业是根据学历来定工资水准,211、985的毕业起点往往比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的薪资待遇更好。
一个双非女硕士在找工作时候就碰到了很多困难,让她对于自己的学历价值产生了怀疑。
“我,寒窗苦读18年,双非女硕士”为何拼不过学历、工作没人要?
“双非”女硕士的求职痛
网上一个双非女研究生在找工作的时候连连碰壁,感叹211、985的学生太吃香了,相较于他们,自己的遭遇就非常难受,她是双非专业毕业的学生,根本没有进入面试的资格。
女孩去应聘教师这个职业,由于职业本身属性,造成了社会上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现代很多学生家长更加认同名牌大学学生当老师这个思想。所以就造成了,这个女孩如今的境地。
在找工作的初期,她为了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花费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准备,一步步地完善自己的简历,就是想通过简历来提升自己的实力。
可是当他满怀欣喜地拿出自己的简历给相关工作人员来的时候,得到的最多一句话是:“你的简历做得非常完美,可是我们需要双一流高校的学生”。
这让她很是惊讶:“我也是研究生,只不过是双非专业,为什么差距这么大,连一个面试的机会都不给我。有了面试机会我才能有和他们同场竞技的资格,我不会比他们差。”
可是一次次地被拒绝,让她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打击。到了最后干脆问,你们这里招双非专业的女硕士嘛?可是得到的答案也是寥寥无几。自己不知道和她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难道就是因为一纸文凭,才造成现在的局面。
很多热门专业的企业招聘速度,远远低于人才输出的速度。对于她这种现象大多数城市都是普遍发生的,那些双非毕业的研究生可能都不如一个重点大学的本科生。
是什么引发了求职痛?
这件事折射出的不是个例,而是很多双非硕士普遍面临的问题,让他们放弃研究生的身份去工作,不甘心。如果找一个研究生专业的,他们又比不过那些重点院校的学生,而且对于招聘研究生学历的企业,
那些双一流的学历要求都是硬性指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社会就业压力的加大、毕业生就业难,毕业学生质量参差不齐等,让很多企业不得不提高自己的标准,来降低本公司的风险,虽然很多重点院校出来的学生,大多数在其领域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双非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他们几乎三年的时光全部泡在实验室,其科学素养基本上也是很高的。可是等毕业出来发现,自己的努力成果到头来还是比不过双一流高校的文凭。
或许你和重点大学学生研究的是一个课题,一个方向,也许你的科研成果要比他们好上一些,可是步入社会的起点上可能就已经输了。
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客观性及自身对专业的选择性和判断性,都是造成双非硕士的悲惨遭遇,尤其是对于现在一些地区对于女性的标准及要求均有所不同,双非女硕士的求职之路往往更加坚信。
双非女硕士的希望
对于很多不是热门的专业来说,硕士的专业程度相较于本科来说的就业率及竞争力都是比较突出的。随着思想内核的顺变,大部分地区对于女性的工作能力已经有所改观,女性在职场上的耐心、细心等特性已经逐渐转变为不可或缺的部分。
当下社会竞争中,双非女硕士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在双非专业有这么大的压力下,可以选择进一步地提升自己,可以去考取博士学位,提升自己的高度及市场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科学素养肯定能够超越双非研究生。也可以通过重新考取硕士研究生学位,调整自己的专业方向,也是一种错位竞争的方式。
在初入职场中,要积极调整心态,以学习为导向,不断的用实践知识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在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时,避免一些热门或是不适合自己岗位的竞争,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现状的工作,或许就业机会能够增加很多。
更不要坚持去纠结一些高薪、轻松的噱头,无论在何时,能力永远是一个人最自信的名片,而不断学习更是一个人不断保持竞争力的前提。
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
现如今的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性,企业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有本事的人,而不是空有虚表的重点大学学生。
为了更好挑选符合本公司的应聘者,很多企业会进行笔试、面试等环节,笔试是考取你的专业知识和水平,面试才是考验你的临场应变能力。学历如果比不过重点大学的学生,还可以通过笔试的专业性,面试的适应性来挑战他们的高学历。
无论说什么,打铁还得自身硬。学历固然是一个硬性的指标,可是如果没有真正的实力,就算来到了世界五百强的公司,同样不能得到想要的。
文凭固然是衡量一个人专业知识的标杆,可是他也不是最终绝对你地位的最终尺度。双非女硕士也是有很大把的机会去争取,刚刚毕业碰到很多就业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既要正确认识自己又要正视失败。在失败中成长,才是中国新青年最可贵的精神面貌。
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不要被当下束缚,学历只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后半程的跑道才刚刚开始。学历的高低注定着起点的前后,但是在人生的长跑中,只有加油向前才是冲向终点的关键,只要坚持就有机会超越你前边的任何人。
相关文章
-
霜降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冬天即将开始(每年的10月23-24日)
-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国指哪个朝代:南北朝(杜牧代表作)
-
巨鹿之战项羽多少人 项羽巨鹿之战只是吹嘘
-
岐伯活了1200岁是真的吗?岐伯是什么人为什么活这么久
-
这位开国少将想上前线打仗,毛主席不同意,亲自给他做工作
-
中国朝代更迭多次,为何汉人的称谓从汉朝起就没变过?
-
脑洞大开,瓜州有钱人曾以这种方式显摆
-
这位独臂将军虽个子不高,但十分的勇猛,士兵和他摔跤都不是对手
-
镭这种元素是谁发明的 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
-
谢辰生忆郑振铎(二):他是如何提出文物“保护是第一位的”
-
规律-因势而就:制度变化的秘密,人事架构才是理解制度的钥匙。
-
毛主席视察安徽时,为何不愿在舒城吃饭而是到合肥吃?背后的原因令人感动
-
湖南娄底无名老太太被毛泽东尊称为“国之贤母”
-
揭密太平天国三千女兵为洪秀全自焚而亡内幕
-
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
-
中国学者在楼兰研究上有了发言权
-
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之一的成吉思汗,其逝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
滑齿龙:欧洲大型海洋爬行类(体长6米/长有鱼鳍)
-
湖南人大部分祖籍是江西,那湖南本土居民去哪了?说出来别不信!
-
【家风家训】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村”,培养59位宰相,关键在于这16字家训!
-
芈月与义渠君说不明道不尽的关系
-
古代饮料花样多
-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其实下一句更经典,心酸的让人落泪
-
世界十大名刀 昂贵的历史名刀
-
书香政协|《茶馆》
-
党史天天学|2021年12月27日
-
特洛伊木马屠城战争是否存在?战争可能存在但细节有偏差
-
努尔哈赤反腐杀子谜案:一国之君为什么萌生了杀子动机
-
【独家】你我的根,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