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原标题:“锄禾日当午”是何意?蒙曼的解读出现常识错误,引来网友争议
“巾帼不让须眉”,“巾帼”这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国志.魏志》中,原本,巾帼指的是古代的贵族女子。在举行祭典时,这些女子会在头上戴着一种珍贵的头饰,而这种头饰也被称为“巾帼”,后来,巾帼被解释为“女中豪杰”,因此,“巾帼不让须眉”等同于“谁说女子不如男?”
论武功,巾帼不让须眉,古代这一类的女中豪杰有花木兰、钟无艳、梁红玉、穆桂英等等,论文学,巾帼不让须眉,古代这一类的女中豪杰亦有很多,诸如李清照、唐婉、蔡文姬、柳如是等等。
今天要讲的这个女子,她叫蒙曼,是一个极具才华的女子,蒙曼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的博士,其在隋唐五代史上的研究造诣极深,曾经先后五次上过《百家讲坛》,曾几何时,《百家讲坛》红遍大江南北,蒙曼凭借着在《百家讲坛》的节目《武则天》,大红大紫,其在《武则天》中的精彩表现,很多观众至今记忆深刻,佩服万千。
随着时代的发展,《百家讲坛》退出了舞台,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随之而来的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一档节目,极具创新性、趣味性、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而蒙曼则被邀请进《中国诗词大会》,当点评嘉宾
蒙曼温文尔雅,落落大方的性格,以及渊博的知识,深刻的点评,赢得了一大批粉丝。然而,在有一次点评一句家喻户晓的唐诗时,蒙曼“翻车”了,她的解读引来了争议。
事情发生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第五季,选手的选项中,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诗。众所周知,这句诗出自中唐诗人李绅的《悯农》,《悯农》这首诗,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启蒙诗,人生最早读到的唐诗之一。
你觉得“锄禾日当午”是什么意思呢?蒙曼的解释是“农民在春天里播种稻谷”,蒙曼这一解释,激起了千层浪,甚至有网友直接了当地说:“蒙曼不懂常识”。简而言之,蒙曼的解读出现了常识性的错误。
为何这么说呢?“锄禾”“日当午”整句诗,蒙曼都理解错了,首先季节不是在春天,“日当午”指的是季节在夏天,指的是三伏天下的炎炎烈日。
从常识便可知道,农民播种稻谷,是在春季进行,因此,这里的锄禾,不能理解为“播种”,因此,蒙曼的解释完全错误。
其错误的缘由,是先入为主,过于简单地、片面地理解“锄禾”二字,当然也表现出蒙曼对于农民劳作、对于农村农事生产的不熟悉。
那么,整首诗最为关键的“锄禾”,应该如何理解呢?
锄禾并不是播种,而是一种管理作物的农事生产环节。锄禾可以是用锄头,除去过于密集的禾苗,也就是所谓的“简苗”或者“疏苗”,也可以是用锄头,除去多余的杂草,简而言之,锄禾是除去杂草和多余的禾苗,以便让剩下的禾苗拥有足够的营养和空间,进而提高整体的收成。
无论是禾苗还是杂草,在没有农药的古代,要想铲除并不简单,而在炎炎烈日之下,阳光可以将铲除的植物根须晒干,增加工作效率,因此农民不惜冒着烈日,在正午时分太阳最辣的时候,下田“锄禾”
因为辛勤劳作,汗水顺着额头,滴落到土地上。
中唐诗人李绅,早年穷困潦倒,是农民出身,对于“锄禾”这一农事活动,并不陌生,他看到农民锄禾的场景,深有感触,于是写出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千古名句。
以上,便是“锄禾日当午”中,对于“锄禾”二字的解释,这一解释更为正确的,与蒙曼的解释是截然相反的,由于蒙曼对于《悯农》这首诗的解释,错误太过明显,太过严重,因此引来网友争议,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总结:
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神人,即使是知识再渊博的人,也会存在知识漏洞和认知偏差,这一点是无可避免的 。因此,不能因为对于一句诗的解读,否定了蒙曼在除这句诗之外的成就和奉献。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交流。
相关文章
-
清朝著名三代帝王,个个在位几十年,为何只有他当了13年的皇帝?
-
敌人重兵压境 陈毅给出了上中下三策 他考虑再三后说:我选下策
-
经学大师郑玄与古籍档案整理
-
八宝山的这个无名墓,唯有主席总理知道是谁,31年后才被世人所知
-
皇帝赐10车肉,霍去病放臭了扔掉也不给士兵吃,事后才知他多高明
-
人称“菩萨皇帝”,40年不碰女色,最后却饿死宫中
-
大唐太子李承乾是同性恋吗:据说是双性恋(男宠叫称心)
-
甘肃甘州为“西夏国寺”打造“数字孪生”
-
解析民间传说中女娲为什么是人首蛇身
-
东西问|彭林:礼仪之邦如何重振中华之礼?
-
汉朝巫蛊之祸的经过:解读汉武帝的昏庸晚年生活
-
日本刀始祖,中国刀剑巅峰之作——唐横刀
-
为什么有人会把“死入八宝山”作为人生追求?八宝山第一墓是谁?
-
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时间最长的,不是彭德怀,而是此上将!
-
【百年党史】9月9日
-
19岁荣立特等功,与战友两人打退美军41次进攻,专家:这就是奇迹
-
回味无限|年画
-
曾统一中国北方的民族,从历史上消失,如今在此国发现400万后裔
-
这套千古谋略奇书名言警句比比皆是,只读一遍也受益匪浅!
-
四川治水第一人并不是李冰父子
-
白色恐怖下中共中央机关曾有这样一位“好管家”,他三四十岁却被称作“老太爷”
-
农历2月24“天赦日”,俗语:男逢天赦不愁、女逢天赦事顺,这是啥意思?
-
见证丨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敌人都敬他为"战神”
-
初心如磐,步履坚定——2021感恩您与中共曲阜市委党校一路相伴
-
古时候女人避孕的方法 比现代人还要伤身
-
文史|宋代贵族子弟专用荫补制
-
商朝的摘星台在哪里?现名摘星台,只剩楼基(位于淇县)
-
武则天为何要改国号 武则天是哪里人
-
古人言:“五树进宅,人穷家败”,指的是哪五种树,为何不能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