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姓氏出身的人,可能并不是“炎黄子孙”,而是“波斯人”后裔
原标题:这个姓氏出身的人,可能并不是“炎黄子孙”,而是“波斯人”后裔
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往来也非常密切,所以中国境内其实有不少人并不是血统纯粹的“炎黄子孙”。其中有些人根据姓氏就能判断其血统起源,比如姓安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波斯人的后裔,这种说法有确切的史实为证。
其实安姓的起源非常广泛,包括波斯人、唐朝的一些少数民族、清朝时的沙俄外邦等。在这些起源中,最主要的源头就是波斯人,波斯人是今日伊朗的主要民族,在古代虽然不算非常强大,但是同中国之间有不少外交往来。
安姓人有很多是波斯人后裔,这源于安息国国王安清
波斯人大量迁往中国主要集中在汉朝时,这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汉朝虽然不算中国古代最强大的时期,但是对周边小国的震慑力十足,同时也为很多亡国的小国王公贵族提供政治避难。
此时的伊朗还叫安息国,正处于建国初期,算是周边小国中比较强大的存在,但是在汉朝面前,只是一个稍微强大些的小国家而已。
当时亚洲很多国家的名字都非常长,古代中国习惯了简称,一般都用国名中的某个字代指这个国家。
因为历史比较短,很多国家的王族也直接使用国名做姓氏,因此中国在同这些国家往来时,称呼他们的王族也习惯用简称,这就是安这个姓氏最早的起源。
至于安姓大量出现在汉朝境内,则是在安息国一个国王禅让王位之后。
这个国王名叫安清,这并不是他的本名,而是他到汉朝后,为了适应中华文化取的中文名字。
安清从出生起就对做国王不感兴趣,他醉心于佛学,一直希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佛学研究中,可惜他是太子,没有选择的权力,最后只能被迫继承王位。
继承王位后的安清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佛学研究,并在一段时间后选择禅让了王位。
为了更好地研究佛学,他还带着一些仍旧愿意追随自己的臣子从安息国来到汉朝境内定居。彼时汉朝拥有相对非常齐全的佛学文化知识,同时还有很多来自外邦的佛学大师。
安清带来的人都随之姓安,他到中国的原因并不简单
跟随安清一起前往汉朝境内的人很多,除了臣子外,还有一些王室成员、服侍他们的随从、侍卫等。
这些人的后代全都跟随安清姓安,因为这个群体的人数不少,又在汉朝境内同中国人联姻,留下了不少后代,所以安清被认为是安姓最正宗的祖先。
至今为止,姓安的共有170多万人,在中国并不算非常罕见的姓氏。大多数的安姓祖先,都集中出现在汉朝,这也是安清被认为是中国安姓最早祖先的重要原因。
从这一点来看,汉朝时跟随安清一起来到汉朝境内的追随者们,绝大多数都定居在了汉朝,没有再回到祖国。
如果说安清到汉朝定居是因为热爱佛学,那么他的这些追随者们也一直留在汉朝境内,这件事背后的原因就非常值得深思了。
汉朝政府会和安息国有外交往来,主要是因为安息国处于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汉朝才会同这个国家往来比较多。
但是安息国从建立到灭亡,只经历了短短30年的时间,所以这个国家在丝绸之路上起到的作用有限。
虽然后来的安息帝国成为了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国家,但是此时的掌权者已经不再是安清一脉,因此安息国和安息帝国之间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同一个国家。
安清离开安息国前,将王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叔叔,随后大批安清旧臣跟随安清来到汉朝,这让人不得不多想。
很多人都认为,安清到中国是逃难之举,跟随者众多
很多人认为,安清会到汉朝境内生活,除了热爱佛学外,很可能也是为了逃难。安息国内部的权力争斗从未停止过,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从建国开始,安息国的内部就很不太平。
在安清离开安息国时,这个国家内部很可能刚刚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一场大的政治内斗,而安清或许在内斗中失败了。他离开后不久,安息国就变成了安息帝国,可见安清的禅让行为也未必完全出自自己的本意。
若是安清真的醉心于佛学,对治国没有丝毫兴趣,完全可以选择一开始就不继承王位,或者将政务放权给王室子弟,自己专心研究佛学知识。
除了安清本人的举动,他的跟随者们也很奇怪。
安清一个人痴迷佛学至此,愿意为了佛学研究跋涉千里前往汉朝境内并永久定居,或许可能,但是他的追随者们未必都对佛学研究感兴趣到这种程度。
至于追随者们选择到汉朝定居的原因,很可能也是为了避难。
身为安清的支持者,若是安清已经在内斗中失败,那么他们的处境也会非常危险。若是留在安息国,或许会被清算,也只有带着全家跟随安清,才有一线生机。
不管这些人为何跟随安清,他们到汉朝定居后无法再回到安息国都是既定的事实。面对现实,很多人都选择了妥协,即使是一些已有家室的臣子,也安心留在汉朝重新成家,留下了不少后代。
为了进一步适应汉朝的生活和中华文化习俗,安清给自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同时他的追随者们也都改姓安,并分别取了中国名字。
安姓由此建立,此后唐朝时,一些少数民族在融入进中原地区的过程中,也选择姓安,安姓因此得到进一步扩大。
但是安姓中占比最多的祖先,始终是安清及他的追随者们,所以今日的安姓国人多数被认为是波斯人的后代。虽然大家的祖先不同,但是经过世世代代的生活洗礼,这些人和真正的炎黄子孙没有多大差别,没必要刻意强调彼此之间的差别。
相关文章
-
孔子南游到过宁国吗?
-
康熙皇帝死因解密 康熙被毒死说法是真的吗
-
周月林出卖瞿秋白? 两个女人蒙冤几十年
-
白垩纪的海洋掠食者,矛齿鱼(身长1.5米以鲨鱼为食)
-
最诡异的三座皇陵:一座不能挖,一座不敢挖,另一座找不到
-
府兵制:古代最优秀的兵制,李世民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倚仗
-
火烧圆明园 英法联军原计划烧紫禁城?
-
《余生请多指教》顾魏巧借林之校的嘴,“嘲讽”了多少人?
-
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礼仪兵器——戟的发展简史!
-
“知县”和“县令”有何不同?仅有一字之差,两者却是天差地别
-
他是最讲义气的开国将军,陪士兵一起淋雨,为受批判的战友讲话
-
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虽然才华横溢奈何恃宠而骄
-
凝练青年“三气”勇担复兴使命
-
与李世民齐名的千古名君,装痴傻36年,称帝后才知他是大智若愚
-
宋真宗为什么只有一个儿子 宋真宗儿子都去哪了
-
重庆忠县:诗意山水忠义之州
-
大椎龙:非洲小型食草恐龙(长4米/距今1.94亿年前)
-
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们反而兴奋不已,称之为“升官”?
-
工业老建筑|成丰面粉厂楼曾是济南第一高战争年代是重要占领区域
-
点天灯是什么样的刑罚:将人架在高处点燃(出自三国演义)
-
南宋四大家是哪四位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爱国诗人)
-
皖南龙:中国小型杂食性恐龙(长0.6米/距今7300万年前)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分类汇编(三):音乐、文娱
-
拉美西斯二世蛇形手镯送给了谁 如今的手镯位于何处
-
朱门酒肉臭的高岗在仕途上为什么能够一帆风顺
-
汉代政府“打拐”趣闻:斩首还要分尸
-
龙场悟道王阳明悟出了什么?
-
杜甫最狂妄的一首诗,一开头李白都服气,末尾两句李白更没话说
-
周恩来为何顶着干扰力挺《东方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