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再走长征路第48天丨真情换真心:三万藏民筹集百万斤粮食,竭尽所能补充红军前

原标题:再走长征路第48天丨真情换真心:三万藏民筹集百万斤粮食,竭尽所能补充红军前

7月28日,再走长征路第48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报道团队从四川小金县来到马尔康市。这里被称作长征路上的“北上驿站”。1935年6月,红军在向卓克基进发期间遭到国民党军等力量的前堵后追,牺牲很大,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当地人民伸出援手,竭尽所能为红军补充前进的力量。

这里是文章图片\1.gif

1935年6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翻越长征途中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抵达马尔康境内的卓克基。越向雪山草地迈进,人烟越稀少,粮食供给越是困难,在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时刻,头等任务就是要为继续北上过草地筹集粮食。

川西北的高山狭谷中,梭磨河湍急而过,马尔康市就沿河而建。当年红军长征时,这里少数民族部族的头目叫做土司,马尔康就是以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的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所以被称作“四土地区”。1935年6月,受国民党扶持的土司听说红军要从这里北上,组成民团武装,在必经之地梦笔山狙击红军。

马尔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川虎:

看到有人阻击他们,红军就派了向导,弄了长杆杆,上面写了一封信,意思是我们从这过,不想打老百姓。

但土司并不接受红军的主张,下令开枪击毙红军的藏民向导。红军一再喊话无效,才开始还击,并逐渐进驻、占领卓克基官寨等地区。

卓克基镇西索村如今是马尔康非常著名的一处旅游景点,这里的藏族村寨依山而建,宁静祥和,但当年,控制西索村的土司头人们在国民党军阀的授意下进行欺骗宣传,对百姓讲红军要强占土地。大家害怕全都躲了起来,连家里的粮食也都藏到了山上。

马尔康市卓克基镇西索村村民路业康:

和这个土司宣传就不一样,土司宣传是汉人一个都不剩要把你们杀了,结果红军来了呢没有杀,吃饭的时候还来喊你。

在卓克基土司官寨,我们走进二楼一间特殊的房间,这里还维持着80多年前的模样。1935年7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了常委会议。当时红军虽然完全控制了“四土地区”,但面临着粮食给养、人员兵力严重不足的问题。这次会议就讨论通过了《告康藏西番民众书》,号召藏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军阀,成立游击队,加入红军。

马尔康市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管理局讲解员严木初崩:

可以说是咱们党的历史性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最高级别召开这个民族政策问题会议。进入草地,马尔康是最后战争区域,你在这边民族问题解决不好,粮食得不到足够,进入草地那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在马尔康的乡村,依然可以看到许多革命标语,经历80多年风雨还是那样完整清晰。为消除民族隔阂,红军走村串寨,宣传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的政策和北上抗日方针,藏族乡亲们逐渐了解红军并非土司口中欺负百姓的部队,而是纪律严明的队伍。

马尔康松岗镇松岗村村民周开元:

不打人,不骂人,不抢粮,都一视同仁,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红军是中国的救星,看到中国未来,要靠这个共产党领导。

随着深入了解,当地藏族民众越来越拥戴红军。在当时白色恐怖不断的情况下,善良的藏族乡亲们冒着杀头的危险主动向红军提供帮助,卓克基苏维埃政权的负责人达江男木尔甲就是其中的一位。

马尔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川虎:

把这个土司藏的一些东西,这个物资拿出来献给了红军以后,土司非常生气,他就说这是一个吃里爬外的东西。当时长征红军没离开马尔康的时候,土司就暗中派人,把这一家人,达江男木尔甲、他的爱人和儿子,全部就拉到山顶,很残忍地杀害了。

如今,行走在马尔康街市,农副产品的丰盈随处可见。但当年生活困难、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藏民们挑着干肉、青稞米、大饼提供给红军。红军到藏族老乡家里筹粮,也是给足钱不让藏民吃亏,只在这一处筹集的粮食就超过了100万斤,这几乎是当年的大部分收成。

马尔康市卓克基土司官寨景区管理局讲解员严木初崩:

当时在这一地界,马尔康总人口应该达不到3万人,在当年那个年代,所筹粮食一百多万斤咱们现在可以算一下,一百多万斤,按照两万多,不到三万(人)的这样一个人数来算的话,所筹粮食达到一个极限。

“四土地区”的百姓支援革命,也留下革命的火种。红军在马尔康“三进三出”,组织了梦笔山、松岗等大小战斗10余次,在党坝、卓克基等地建立了13个乡级苏维埃政权,约有5000人参加了红军,为顺利跨越雪山、草地,实现战略大转移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

马尔康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川虎:

红军长征在马尔康能够立住足,筹集到那么多粮食,最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个地方制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当时是非常深得这个地区的老百姓拥护的,所以才有那种军爱民,民拥军的大好局面。我觉得就是长征的精神,也是今天我们应该传承的。

这里是文章图片\12.gif

在马尔康及其周边,红军筹措粮食、补充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共筹粮2000多万斤,各类牲畜20多万头。这座长征路上的“北上驿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生动写照,也深藏着人民对红军赢得未来的真切期盼。用真情换真心的故事,在这片土地上历久弥坚。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