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谜
原标题:灯谜
传统的春节,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正月十五那一天,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有挂灯的习俗,所以也叫灯节。然而古人的灯并不仅仅只是好看,灯上还写有谜语,叫灯谜。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谜语就已经出现了,当时一些学者和思想家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游说列王,往往把民间故事传说加在文中进行隐喻,当时就把这种方法叫“隐语”或“瘦词”。
到汉代时,这种隐喻逐步演变成为以破译文字形义为主的谜语。这时的谜语还是比较粗糙的,有民间百姓创作的,也有文人骚客创作的。到了三国时,谜语的书面创作形式已十分盛行。
谜语与元宵赏灯结合在一起,是起自宋代的习俗。由于经过了唐诗的发展,灯谜多以诗的形式出现,丰富了灯节的娱乐活动。在宋代,游乐场所“瓦舍”兴起,瓦舍就是一种民间艺术演出场所,是中国戏剧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瓦舍给灯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灯谜的发展。当时,有不少的文人都成了制谜高手,大家都以此为乐。
有人制谜,就有人猜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很快就流传了起来。
后来,元宵灯谜活动也给一些青年男女制造了相遇的机会,灯谜因此又增添了一种浪漫气息。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曰:“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词人所思慕的女子,就在“灯火阑珊处”,也就是一个挂满灯笼和灯谜的地方。
明清两代是灯谜发展的极盛时期,有些文学家还把猜谜活动写入小说中,比如《红楼梦》里就描绘贾府制谜、猜谜的生动场面。
灯谜的习俗被保留至今,许多地方举办的元宵节灯会、灯展等活动中,那些形状各异的灯笼上,也都会题上谜语,让观赏者一边赏灯,一边猜谜,猜中了,便在过节的欢乐之余,又增了一大乐。(宗合)
相关文章
-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白朴等(第一为窦娥冤作者)
-
中国人不配搞科幻?这些古代神作来打脸
-
50年国民党女兵裸身逃亡事件 因拿去充当娃子
-
湖北省“二程”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
-
孝文帝迁都背景与影响 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解密
-
侏儒蜥脚恐龙:欧罗巴龙 长期在岛屿生活(体长仅1.7米)
-
古代没有身份证、摄像头,被诛九族者为何不逃跑?这里告诉你原因
-
“大陆清明都学台湾的”vs“台湾也过中秋节?”
-
【家风家训】中国历史上的“宰相村”,培养59位宰相,关键在于这16字家训!
-
楼兰古国是如何消失的?废墟遗迹仿佛在诉说千年前的故事
-
唐僧出家的原因 唐僧祭母泉水退让的传说
-
尼克松水门事件何时产生 其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
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
封神榜中开天辟地的神仙有六个,盘古大神只是其中一个
-
大宋皇帝顺序表及名字 南北宋共18位皇帝(宋朝享国319年)
-
哈拉巴文明消失的时间 当时人类已制作工具冶炼金属
-
考古出土汉尺,还原关公真实身高,“身长九尺”相当于现在多高?
-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与徐志摩本是好友,婚后醉心工作,竟被人插足
-
最命好的女子:皇帝死后被赶出宫,回家路上嫁乞丐,乞丐又成皇帝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残破的圣母塔,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国家安全部最后一位红军战士、硬核“国安爷爷”孙彪逝世
-
安徽将冷淡漠视纳入家庭暴力范畴!家暴不再是家务事!
-
红嘴蓝鹊捉虫表爱恋,曾被称为青鸟大有故事
-
钱穆:中国传统文化的希望和目的
-
古代也有商品造假那时古人如何打假维权?
-
泰姬为什么不断生孩子 泰姬不停生孩子原因是什么
-
英雄抱,将军泪!钢铁之躯呼唤温情相待
-
大泽乡起义时,那群误期的戍卒,等待他们的真是必斩的结局吗?
-
“小二,来两斤牛肉”,古人吃肉真的可以这么随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