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醒的勇气——读孟泽《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有感
原标题:独醒的勇气——读孟泽《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有感
文/余孟孟
谈及中国近代史上改革者们的个人遭遇,史学名家陈旭麓先生在他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尤为凄惨的是郭嵩焘。作为中国第一任驻外(西方)使节,他是在一片冷嘲热骂中步出国门的。作为洋务同辈里见识、才干高人一头的早熟者,他又因真话讲得太多而备受攻击,体无完肤。在他生前,《出使日记》被毁版;在他死后(庚子事变正盛之际),有人还奏请戮他的尸体,以谢天下。”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有这般遭遇,的确让人唏嘘感慨。可是,郭嵩焘何许人也?他的生平、事迹、才智、命运,究竟如何?大多数人对个中详情恐怕都不甚了解。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其他改革者相比,不管是被梁启超称作“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的李鸿章,还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郭嵩焘的知名度和重要性都要逊色很多。然而,倘若拉长历史的视线,站在今天“后见之明”的立场来看,就可以透过郭嵩焘身上披挂的诸多误解,而看到一个先知先觉的人物。又倘若挖掘历史背后的深层原因,从思想变动层面探求近代中国的变革历程,就可以发现,郭嵩焘虽改变历史似少,但提醒后人实多。可以说,从18世纪后五十年的“短历史”来看,郭嵩焘的实际影响力有限;但是,从近来以来至今的二三百年的“长历史”来看,郭嵩焘的启发意义巨大。尤其是在今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际局势当中,如何看待全球化?如何面对西方文化?如何对待自身的传统?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与解答,郭嵩焘可能是一把非常合适的思想钥匙。
1.独醒之累
当代知名学者、中南大学教授孟泽先生的《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一书,最近由岳麓书社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书源于十多年前孟泽先生在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所作关于郭嵩焘讲座的文字实录。十多年来,通过讲、读、写,删、改、增,今天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这部以“独醒之累”为主标题的郭嵩焘大传,可谓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孟泽先生以情理兼备、文质相融的笔法,用40余万字的篇幅,深描出了一位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浪潮之中,求学、做官、隐居、出洋,用自己赤子般的直率与纯真面对家国大事,将自己的生命积极融入时代大势之中,却屡屡遭受挫折,不断面对误解,只能背负“独醒之累”的时代先知的悲剧人生。
郭嵩焘是一位饱受争议的近代历史人物,他在生前就已背负骂名,身上被泼满了“脏水”。这样的人,自然也很难得到家乡父老的尊崇。孟泽先生就说,他曾去郭嵩焘的老家湘阴、汨罗一带,却几乎找不到郭嵩焘的“遗迹”。而同样作为湘阴人,又与郭嵩焘同时代且一生相交甚密的左宗棠,却得到乡人格外的重视。左宗棠的能耐、才识和功业当然是百年难遇的,但是孟泽先生却自信地预测:“五十年之后,郭嵩焘的名望会高于左宗棠。”这当然不是一种武断的轻言,而是孟泽先生对郭嵩焘本人及其所处时代大变局,作全面的考查、同情的了解、严谨的研究之后,得出的清醒判断。
相关文章
-
乌龟墩、徐衢墓及其传说
-
此人前半生被人当做傻子,后半生被人扶持称帝,竟摇身一变成明君
-
常念的“南无阿弥陀佛”究竟啥意思?译成汉语,才知很多人读错了
-
清明|除了扫墓和踏青,古人还会这样过清明节……
-
牛不牛!全国十大将军县,有没有你的家乡呢?
-
我国汉唐时期西域栽培水稻疏议
-
揭秘:颜回死后,孔子的接班人是谁
-
古人都讲究衣锦还乡,独霸山西的阎锡山,回家乡时是怎么做的
-
民间故事:《道士下山》第七集
-
揭秘历史上七宗惊天谜案 历史上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件
-
毛泽东情感上对粟裕为何比对林彪逊色?
-
图穷匕见的主人公是谁 荆轲,文才武略无所不通的人物
-
重庆珍档丨打开民生公司电灯部尘封的历史
-
东汉时称南海为
-
中国千年内乱的根本原因:宫闱之变,权臣之擅,宦官之祸
-
一封来自悬泉的信‖长报人伯书
-
黑雾事件:投手打假球,引出日本黑道交易7名球员禁赛
-
唐代“恶钱”:政府部分认可的假币,为什么又要严厉打击?
-
他是我军最厉害的侦查参谋,为名帅提供情报,一人可抵十万雄兵
-
曹爽与司马懿 曹魏皇权的衰亡
-
十大元帅中,三人年过90岁,最长寿的竟是负伤最多的他!
-
为什么说古代女子一旦充军就完了?
-
《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第四十一集历史转折
-
1984年湖北一村妇去世,28年后真实身份被孙子揭秘,其身份不简单
-
揭秘蒋经国初恋:16岁时与冯玉祥女儿冯弗坠入情网
-
红旗屹立薪火相传——大别山精神述评
-
哪位元帅,建国后既当过总参谋长,又当过副总理和国防部长
-
王麓水:今天为国为民努力才能享受未来的幸福
-
“咒语”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古代人遇到事了爱“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