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青年学子实地触摸“伟大转折”
原标题: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青年学子实地触摸“伟大转折”
80多年过去了,一场会议的影响仍在持续。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城琵琶桥东侧原贵州军阀师长柏辉章的公馆里,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遵义会议。
如今,在遵义会议会址周边,道路常常是拥挤的。一名出租车司机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小长假或者寒暑假,这里常常堵车,“来游览和学习的人很多”。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陈晓琴就是其中一员。今年暑假,她和同班同学组成了一支8人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遵义市寻找书本里读到的遵义会议的痕迹。
他们花了半天时间徜徉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一个馆一个馆地看,逐字逐句研读史料。她强调,自己不是游客,是到那里学习的。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是教材里的权威描述。陈晓琴说,直到亲身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并在遵义会议纪念馆里细细品读史料中有关这次会议的各种细节,自己才真切感受到这3个“挽救”的深刻含义。
遵义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改组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红军自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来走过的路,遵义会议纪念馆里有完整细致的介绍。走进遵义会议纪念馆,在大厅的左侧,参观者能看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这几个大字。陈晓琴说,对于什么叫“转折”,到了这里才有了切身体会。
一支笔、一杆枪、一本记事簿……一件件展品让陈晓琴仿佛置身现场,她在这次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里写道:在历史长河中看似寻常且不起眼的物件,却让如今的我们浮想联翩,想象着红军战士正拿着这杆枪四渡赤水,拿着这个本子记录着党内如何纠正“左”倾错误,桩桩件件都映射着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会址在1954年开始复原陈列,195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文章
-
伟大的父亲,5子4女,全是人中龙凤
-
山下智久暂停演艺活动什么原因 山下智久为什么暂别娱乐圈
-
在古代中国被称为九州,九州又是指那些地方,其中有你的家乡吗?
-
为什么盐在古代是战略物资?因为盐是一种官民双赢的征税方式
-
小型兽脚类恐龙:美扭椎龙 体长5-7米/诞生于1亿6千万年
-
长臂猎龙:北美洲中型食肉恐龙(长5米/距今1.45亿年前)
-
狭盘龙:欧洲小型恐龙(体长1.5米/1.45亿年-1.4亿年前)
-
我有一张古琴,为何从来不弹l五谷丰
-
运河文化|解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最大的剑”
-
《知否》:明兰的生存哲学和成功之道,是我们必学的生活法则
-
床单上的血迹怎么快速去除?陈旧的血渍去除小窍门
-
这是武松人生中最大的污点!血溅鸳鸯楼,这6个人绝对是冤死!
-
“指挥棒”到底该咋挥?
-
太监为了夺权将一个傻子推上皇位谁知此人成了一代明君
-
为何取经后观音菩萨未被封赏?原来做了2件蠢事,让如来耿耿于怀
-
南京城最大的一座水关,可藏兵屯粮、走水行船,防止敌人潜水进城
-
中国古代极具魅惑力的10大美女
-
红十军团几乎全军覆没,此人仅率800人突围,后成开国大将
-
白起后人的祭祀:杜邮春草名关中 千古战将义长存
-
科技赋能文物新生创新厚培文化沃土
-
历史上什么朝代最早?
-
神农炎帝是中医的祖师爷吗?
-
“皮有功”中原突围,巧施旋风战术,毛主席亲自指示授其中将
-
【党史百年·天天读】12月4日—12月7日
-
每天学党史(第124期)
-
博妮塔龙:阿根廷大型食草恐龙(长9米/8000万年前)
-
九代单传全女儿,为什么女娲后人不能是男人?紫萱已经告诉你答案
-
解放大西南之前,毛主席问贺龙带哪支部队入川,他的回答出乎意料
-
一日一成语|尾生抱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