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物新生创新厚培文化沃土
原标题:科技赋能文物新生 创新厚培文化沃土
文物是缄默的文化,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文物保护理念日益勃兴,环境监测、3D打印、三维扫描建模等科学技术为文物重现增效,为文物新生赋能。
高新技术全方位守护文物挖掘。今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的挖掘工作引起全世界瞩目。三星堆自1929年被发现,1934年首次小范围发掘了三星堆遗址,此后在八十多年当中陆续进行了十多次挖掘,彼时科学技术限制了考古学家的挖掘工作,而今,恒温恒湿玻璃方舱、3D打印的文物“防护服”、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等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使三星堆在高科技的守护下得到最大化的发掘和保护。其中多项“高科技武器”都是首次使用。从技术层面来看,可以说是目前国内乃至国际上科技含量最高的考古。正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才让蒙尘、破损的三星堆重新焕发出流光溢彩、耀眼夺目的光辉。
科技创新多领域助力文物保护。文物被埋藏在地底下,千年以来的地质运动、空气和水分的化学作用,往往会有锈蚀、斑驳、断裂。3D打印技术的诞生保护了文物在提取过程中的完整性。在三星堆挖掘工作中,当工作人员在挖掘一座高达70厘米的大口尊时,先使用3D扫描仪搜集器物形态数据,然后3D打印出一模一样的石膏模型。再用石膏模型制作了严丝合缝、保护性强的硅胶保护套,以套箱的方式提取文物。最后,通过启用专门的起重机,将整个方口尊加上内外的泥土等重达1000多斤的箱子平稳吊出祭祀坑。数字化是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精美绝伦但又脆弱,游客的众多增加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致使壁画黯然失色、甚至剥脱。“数字敦煌”资源库的建立解了此燃眉之急。文物信息的数据化,让文物的信息得以永久性保存,让子孙后代永续利用,更让远在天涯海角的人们利用鼠标就能体验近在咫尺的石窟文化艺术。
科技变革多智慧弘扬文物文化。科学技术的创新让文物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与保护,科技的变革增强了文化传播的效果。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生活按下暂停键,物质世界的停摆并没有阻拦我们对精神文明追求的脚步。全国多家博物馆开启了“云展览”模式,吸引了超过50亿人次观览。借助5G直播、数字化等新技术,在文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也让人们在这特殊的假期细心驻足观看、体会老祖宗留给世人无价的精神财富。智慧博物馆的诞生,让远在海外的游子通过手机构架从古到今的桥梁,不仅慰藉对故土文明的思念,更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播外邦,让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照亮世界发展之路。
(溧阳市商务局 史超)
相关文章
-
“四大丑女”虽丑,但很幸福,“四大美女”却相反,你更羡慕谁?
-
诸葛亮预言千年运势,六个已经应验,不愧神机妙算
-
100多位开国功勋后代齐聚北京,只为纪念这位独臂英雄!他是谁?
-
万仙阵他被接引道人带走了 千年后成佛 地位等同如来佛祖
-
女人发配披甲人为奴是什么意思?
-
唐末起义的领导人黄巢兵败下落之谜
-
明朝最大最完整的石碑为什么在这个酒厂里面
-
荐号 |古人宁可孤身睡在坟旁,都不敢进荒庙过夜,怕的是什么?
-
它是中国最贵书信,每个字卖出200万天价,到底是谁写的?
-
宋仁宗张贵妃的爱情故事 宋仁宗张贵妃关系如何
-
他是早于黄继光堵枪口牺牲的战斗英雄,却鲜为人知
-
此公主太傲气 驸马忍无可忍 宁愿满门抄斩也要弄死她
-
靖江马桥镇:汲取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
我国刀类繁多,谁才是真正的中国国刀?
-
王莽的头颅的秘密 历代帝王为什么保存王莽头颅272年
-
三国之前是什么朝代?
-
红楼梦中才情纵横的探春到底远嫁给谁了
-
一件冬衣御深寒冬穿裘皮始自上古
-
沱江龙:四川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与剑龙同时代且相似)
-
揭秘:貂蝉最终的结局如何?关于貂蝉的七个故事
-
俗语:“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指的是什么?
-
古代的银子长什么样?扔地上丑到认不出来,网友:全是牙印!
-
怒江大桥|敬英勇先烈,思祭祀文明
-
敬事房到底是干什么的?皇上不知道,嫔妃们倒是非常清楚
-
《陆贞传奇》获认可 于正新剧不雷人古装职场戏看点解析
-
揭秘:蒋介石圈55名“中国领导人”暗杀对象 残暴不仁
-
乌克提纳翼龙:北美翼龙类(第三对牙齿硕大/长15厘米)
-
没有钟表,古人是怎么看时间的
-
大禹治水主题文化雕塑——大禹治水是上古时期大禹治理大洪水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