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卢沟桥事变历史不能失忆 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
日子过得匆匆,各种忙碌,各种琐屑,让人难以瞻前顾后。偶一抬首,便是"七七"-;-;卢沟桥事变75周年纪念日。
对中华民族而言,这个陈年的伤口,曾经是那样鲜血淋漓。尽管这个伤口,一直如风湿痼疾一般,每到阴晴不定的时节,就会隐隐作痛。比如,几乎同一天,日本宣称要促成钓鱼岛有关岛屿的"国有化",中国外交部则表示,中国领土不容买卖。
各种现实故事,其实一直在真切地提醒我们,历史不能轻易遗忘。遗忘,对一些人来说,是刻意的回避和粉饰;对另一些人来说,是对历史事件的习惯性麻木和漠然。如果我们真的对历史失忆,历史或许就不惮以同样的方式重演-;-;因此,为了后人,也为了曾经的伤痛,为了永不遗忘,我们有必要继续发掘并传扬历史的真相。
-
要"永不遗忘",不仅需要教科书的传扬、纪念馆的再现、节日的组织活动,恐怕,当下更重要的,是让历史真正成为"人民的历史"。比如,在孩子们的系统教育中,以庄严和科学的态度,向他们呈现真实的、全面的历史;比如,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澄清更多的历史细节,记录"小人物"的经历与痛楚;比如,从还健在的历史亲历者中,抢救性地发掘真相、还原真相……
对一个拥有五千年记忆的古国而言,历史漫长得足以令后人忽略太多的细节、太多个体人物的命运。一卷史册,本纪、列传之类,全是帝王将相,弄个把江湖人物进去,就算很另类很照顾了。至于小小百姓,在五千年的叙事中,有多少人关注呢?
不要说太远的过去,就是近百年的中国史事诸如八年抗战,尽管我们有很多概念性、结论性的宏大叙事,数亿中国民众的抗战故事,也有《四世同堂》、《亮剑》等大批优秀作品在呈现讲述,但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许多真实的人物、真实的故事,正随着当事人生命的飘零,在历史长河里不留一丝痕迹。
几天前,由崔永元策划的纪录片《我的抗战2》在一家门户网站首播,这是一部类似口述实录式的历史文献片。崔永元说:"也许我们能够记住战场上将军振臂一呼,但是我们记不住冒着枪林弹雨冲上前线的士兵的身影。可是真正的历史,是由所有冲上战场的人组成。"为还原历史中"被遮蔽掉"的平民身影,这个团队就花了10年时间,抢救式采访了4000多位抗战亲历者……那些生命行将结束的平凡人物,在历史教科书中曾是"沉默的大多数",被虚化成一个个庞大的数字,现在借着话筒,发出了细弱的声音。
有消息说,这个团队曾一度拮据得停发工资了。相比那些动辄5分钟上千万元却效果平平的宣传片,相较那些"拍你千遍也不厌倦"的清宫戏、穿越剧,这难道不是一种历史深处的忧虑?
在这样的时候,纪念日正是一种提醒:在庸常的生活中,不要忘了,生命中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内容,等待我们去关注、去参与、去推动……
相关文章
-
北方四岛问题是怎么来的,为何俄罗斯赖着不还
-
老照片:镜头下二战战场上的狙击手,一把98k百里收人头
-
二战中日本的武器只能算“三流”,为什么战斗力这么强呢?
-
明朝的火器很强大?看看明朝与同时期欧洲的火器对比就知道了
-
二战德国单兵实力有多强?坦克杀手京特,一个人摧毁21辆坦克
-
克兰普-卡伦鲍尔:默克尔女接班人,未来的德国总理?
-
[图文]台湾空军成功潜入大陆核基地投下监测器
-
损失巨大!中国2800亿大单被土耳其取消,军迷怒吼:太欺负人了
-
80年代台风刮过后的西沙中建岛苦中作乐为国戍边的海军战士
-
二战最著名的斩首照片:处决白人的日军刽子手,战后下场如何?
-
虎门海战:大清海盗张保仔的最后狂奔
-
探究:曾业英编《蔡锷集》中的重复现象及其辨正(下)
-
马克思银像在旌德
-
沉痛悼念 | 刘绪贻先生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
黑泽明眼中的末代武士,位列日本影史百佳之首丨日签
-
毒气飞机装甲车:苏联出动集团军镇压抗粮农民
-
民国的帮会有不少规矩,只要明白了门道,行李放地上也不会丢
-
广东省一县级市,人口超110万,建制历史超800年!
-
阿拉曼战役隆美尔为什么会战败?从始至终,数量上就没超过对手
-
《心居》顾清俞太自私,为了自己的事业,竟然让弟弟蒙受奇耻大辱
-
《雪中悍刀行》陈芝豹结局是好是坏?陈芝豹为什么反北凉要杀徐渭熊?
-
[图文]日本借口朝鲜卫星发射公开搞太空军事化 已开始三大项目研发
-
古朴厚重 如城如山(书里乾坤)
-
民国才子李叔同,遭遇“伤情”选择出家,后世如何对他感念至今?
-
【有故事的老照片】抚顺这座山不仅以山水闻名,更因古迹流芳
-
下一任日本天皇的年号会是什么呢?
-
拳脚相加为何不抢先“开枪”,看完后半句话,中国人恍然大悟
-
张作霖落魄之际,被一寡妇收留,有权势之后他以这种方式报恩
-
美国二战网站:1937年的蒋介石阅兵、讲演的珍贵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