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但凡家境殷实的人,一定会有三妻四妾
原标题:古代但凡家境殷实的人,一定会有三妻四妾
根据《清稗类钞·讥讽类》的记载:“一夫多妻,为数千年来之旧俗,其见于《礼记昏义篇》者,则若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可谓伙矣。而诸侯、大夫、士庶,亦莫不有妾。晚近富贵之家,恒有姬侍,多者至数十人,粤中尤甚。”
所以,要说如今社会的最大变化,一夫多妻制度的废除肯定是其中一项。因为,这项制度的终结意味着女性地位的提升,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标志。在古代,妇女地位低下,毫无人身自由可言,而因为一夫多妻制度的盛行,但凡是家境比较殷实的人,一定会有三妻四妾。
可是,让人想不通的一点是,那个时候娶妻的数量没有限制,更没有计划生育政策的要求,基本上就是随便生。而且,但凡能够娶到几房姨太太的人家大多都家境殷实,养活孩子肯定是不成问题,但是,为什么古代人口还是那么少呢?
据记载,除了宋朝和清朝人口过亿之外,其余朝代最多也就几千万,这才是让后世人最疑惑的地方,明明婚姻和生育没有任何限制,人口却一直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数值,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出现这种社会现状的原因有很多:医疗、战争、当下的卫生环境和民众的重男轻女思想,都是影响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首先,医疗水平太过落后。古代跟现在医疗技术方面的对比还是非常明显的,以前一场瘟疫可能会要了一个村庄所有人的性命,可如今瘟疫早就无法对人类造成生命威胁了。再说了,古代根本没有所谓的剖宫产来帮助难产的孕妇顺利生下宝宝,如果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克服难产或者胎儿逆位的困难,那么,则很有可能会导致一尸两命的结局。
就拿顺治皇帝来说,他和董鄂妃育有一子,四皇子降生时他龙颜大悦、昭告天下,除了想让百姓们共同庆祝这个喜事之外,也是想将这个儿子作为立诸之选。却不想,这个皇子在出生几月之后就因疾病夭折了,皇帝之子都如此难以存活,更不用说平民百姓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因为家境贫寒缺衣少粮都是常有的事情,生病时更是请不起大夫,所以很多人只能活到50多岁。
第二,就是战争,古代战乱四起,除了刚刚改朝换代时会一片祥和,普通民众也可以丰衣足食,完全不必有任何生活上的困扰之外,朝代的中后期都会面临各种战火纷飞,别国入侵,内乱不断。好像每一个朝代的后期都会面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结局,当朝者为了巩固势力保住自己的江山,只能不断防抗,所以,经常会爆发战事。
在战争中,冲锋陷阵的都是男人,士兵们的武器又不像现在这样有枪有炮,只凭借刀剑棍棒的厮杀,所以,在战场上,鲜血和死亡是再常见不过的景象。一场战争,就可能导致上万的男人死亡,这样庞大的数字对于当时人口总量也是有很大影响的。当时,的家庭收入基本全靠男人维持,因战而死的男人,家庭基本上也开始步入贫困潦倒阶段。
女人没有能力养活孩子,更无法再继续生育,所以,幼儿的死亡率非常高,新生儿的出生率下降,最终,致使人口数量才不会有较大的变动。
第三,就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泛滥。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人一直看重香火的传承,不管是不是有钱人家,生儿子是很多家庭的毕生追求,尤其是古代更为严重。在他们看来,儿子是整个家族的光辉延续,就算是穷人没什么可以让儿子继承的,也会把男孩子当做是让家族振兴的希望。即便男孩长大后什么成就都没有,至少也能充当劳动力赚钱养家,自己老了也有依靠。
而女儿嫁到婆家就没什么用了,如果再生不出儿子,在婆家的地位也是相当低的,根本不受婆家人待见。不要说贴补娘家了,就连自己的生活也很难熬。所以,很多女孩子都不得器重。尤其是对于那些重男轻女的家族来说,可能,生下女孩子就直接卖掉或者狠心丢掉让她自生自灭,久而久之男女比例开始失调,肯定会影响以后的人口生育。
再说了,有钱人大都三妻四妾左拥右抱,可是,穷人就不一样了,生活都成问题更不用说娶妻生子了。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亦实行一夫一妻制。现今,许多非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如泰国)都实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至今仍是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最后一方面,就是卫生环境太差了。在古代生活中,并不像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进行各种体检,及早发现身体的疾病,就算有任何不适也会到医院就诊,赶紧治疗。当时的大众只信任一个真理,就是男耕女织的生活才是保证家庭收入的唯一方式。除此之外,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其它问题。衣食住行都不能很好解决,更不用说卫生状况了,谁还会在意呢?
可能为了生存,有些人连隔夜的馊饭都会吃的很香。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普通人就算身患重病,因为贫穷也只能一忍再忍,稍微轻点的疾病更是不在乎,所以,平均寿命才会那么低。所以说,在那个时代,就算社会制度再开放,对娶妻生子的数量再没有限制,因为各方面的制约,人类仍然无法保证高生育率和存活率,所以,人口数量才不像预期中那样大肆增长。
参考资料:
【《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表》、《一夫多妻制》】
相关文章
-
朱超龙:扬州出土唐代波斯人李摩呼禄墓志研究
-
毛泽东用兵就用这三招,但招招都是高明
-
聂力回忆父亲聂荣臻:开国元帅的“潜伏”生涯
-
31岁北大考古博士坠崖身亡
-
泾县宝胜寺的两幅楹联
-
山西地区的沙陀集团,为何能够左右唐朝末期50年的格局?
-
洪秀全“书法”曝光,看完终于明白他4次科举都落榜的真正原因了
-
周朝始祖后稷有无父而生的传说,闻一多先生竟认为五帝都是女王
-
徐向前手下双雄并立的两员虎将,为何一个成大将,另一个只是中将
-
红色记忆·讲述|宋学义的“华北解放纪念章”
-
翁有为 | 中共民主革命理论建构中的“封建”意涵之演变
-
芈月的原型是谁?探析:历史上那匹不羁的“烈马”
-
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有鸿钧老祖这个神仙吗
-
美媒:为何古代中国人在打仗时表现很业余?中国网友回答很解气
-
【党史教育】这是毛岸英留在国内最后的影像
-
唐高宗李治要立武则天为后,谁反对的最强烈
-
抗战中他只是一个营长,却率五百人血战四万日军,牺牲后举国悲痛
-
如果从汉代起不用儒家而用道家,中国现在会怎么样?
-
古语“穷死不耕丈人田,饿死不进萝卜园”是什么意思?
-
古代诗词里总提到攻破楼兰,楼兰到底是哪里,为何流行度这么高?
-
金国末代皇帝完颜承麟的悲惨命运 即位半天就与国同亡
-
马未都:司马光砸不了缸,宋人烧不出大缸!没想被一成语“打脸”
-
吕不韦是怎么死的?自尽而亡(四点原因导致)
-
名妓李师师:宁当交际花也不当妃子
-
王羲之是怎样成为“书圣”的?
-
穿越古代王朝:我一个小郎中,眼中的不治之症,浅谈中医技术
-
轻小说|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
【钩沉】这位泰州人第一个将红旗插上扬中,和杨根思一起出席全国英模会
-
咸丰皇帝的简介及其后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