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百年前北方农村老照片: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农民穿粗布衣服

原标题:百年前北方农村老照片: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农民穿粗布衣服

1913-1916年间,出生于荷兰的植物学家迈耶(Frank N. Meyer),受美国农业部雇佣,到中国进行探险考察并采集木本植物。在此期间,他拍摄了一批北方农村和农民的照片,成为我们研究民国初年社会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山东乐陵的村民。

山东泰安的村庄。

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100多年前真实的北方农村面貌。那破败的房屋、泥泞的道路、穿粗布衣服的农民……让人感慨那个时代的贫穷生活。以今天的眼光看来,给人以隔世之感。

山西一座村庄的景象。

民国初年,农村的状况就是从清朝延续下来的烂摊子,民生凋敝。大总统袁世凯接手后在建设农村方面也没有多少作为,农民仍然是靠天吃饭。再加上华北受白朗起义影响,农民生活更加艰难。

山西蒲州一村庄泥泞的道路。

旧社会的农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家家户户都腌一缸萝卜,一年到头吃腌萝卜,用这种齁咸的咸菜佐餐,咽下粗粝的主食。现在的年轻人都没有经历过,不能体会那种磨喉咙的感觉,但是应该听爷爷奶奶讲述过。

山西一村庄的村民正在进行民俗活动。

山西阳平,一个小镇的集市,看上去并不怎么热闹。

河北兴隆一户人家的茅草房。

冯玉祥在《我的生活》一书中这样描写河北中部农民的生活:“吃饭的时候,没见过谁家特意做一碟炒菜,荤菜自然更不用提了。大葱、萝卜、咸菜,是他们经常的菜蔬。有些人家竟连咸菜也舍不得吃。只临时泡点咸水吃。麦熟的时候,才有一两家吃麦子面的,平素吃的都是高粱、棒子、小米面等杂粮。”

河北蔚县村庄,农民在打粮食。

据一份名为《河北省清苑事情》的文献记载,当地农民餐桌上的主要食物都是粗粮,如甘薯、小米、豆类、高粱、荞麦等。甘薯有的煮着吃、有的蒸着吃,也有切成薄片,晒干储藏。有时将干薯片、小米与菜类合煮成粥状;多数农家将干薯片碾成粉,蒸成窝头。

瓜农用简单的工具削西瓜皮。

即便是地主富农家里,粗粮食物也占到70%左右。初夏季节,收了麦子,大家吃几顿白面面条,已经很奢侈了。冯玉祥在河北清苑住了10余年,只吃过一次荤席,所谓的“荤”,也不过每碗里盖了两三片薄薄的肉片而已。

河南开封,晾晒粪肥的农民。粪肥是种庄稼的主要肥料。

河南开封,收花生的农民。

一场自然灾害,能轻易地让农民陷入破产的困境。白朗起义的发生,就是因为河南灾荒严重,灾民成群。这些缺衣少食的灾民无处为生,只能投身绿林,继而酿成事端,蔓延至整个华北。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