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虚堂:黄土背景下的民间传统
原标题:重虚堂:黄土背景下的民间传统
《尚物》读本中的版面设计
黄土背景下的民间传统
重虚堂
在上党地区逡巡了三天,我没发现任何纯朴传统的物件,于是驱车向西,准备经洪洞向吕梁地区深入。中午时分,清明时节的山西阳光温暖,在经过一个小镇的时候,我恰好赶上了一个不大的集市。集市大抵都是混乱而热闹的,车子在这样的集市中穿过须得小心再三,随时出现的缓慢的行人以及在路中间的闲聊者,对催促的鸣笛根本充耳不闻。忽然,有个黄色的生命在车窗外一闪……
那是一个老人在路边摆的地摊,一只黄色的布老虎和一个红色的鸡枕。
这个造型的布老虎我第一次见到:身被五毒,尾巴回旋,张开的血盆大口中,利齿森森!
山西的布老虎造型纷繁,几乎在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这是我在后来才慢慢发现的。但还是温顺者多,凶悍者少。就像晋南的布狮子、晋中的肚兜和涎水牌、晋西北的人头虎枕等,除却卡通般的造型,另外因为细腻的色彩和质感,分外具有亲切的人文精神。
同样是老虎或狮子,进入陇东以后,就开始有了一些强烈的异域风格。狮子的造型不再是黄河流域常见的丰硕威严,而是俊瘦玲珑,不像是佛教传统所赋予的“威猛”神兽,倒像是家庭饲养的宠物。
狮子、老虎以及雄鸡之类的民间玩具,当然有着一贯的文化象征意义,但是我更关心的是从黄河中游上溯,在广大的西北地区,那些仍在被民间制作和使用的图腾性质的玩具,因为他们是鲜活的,是仍然在顽强地繁衍和流布的。
在晋南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个远近闻名的民歌手,同时,她也是这一带摇头狮子的传人。在她家的土炕上,我发现了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的一大堆杰作:狮子、鱼尾虎、蛙耳枕、灯帘、荷包……这些传统的形象在她的悉心呵护下不被打扰地生活着。
这村子很小,随处可见老房子前矗立的拴马桩,随处可见头顶布帕的妇女,宁静的生活和闭塞的环境使这些手艺得以在市场化的今天存活,得以不发生“经济至上”所带来的恐慌。
然而,这样的领地正在蚕食下迅速萎缩,一个陕西宝鸡的老奶奶喃喃地说:不做了,这些活计没人稀罕,不做了……
内容曾发表于《尚物》读物总第一期
本文已经获得《尚物》艺术中心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
揭秘古代如何对待出轨女人 用刀捅女人下体致死
-
中国古代导致人口大减的14次人口屠杀 我们生对了时候
-
由两次失之交臂的唐代铜尺说开去
-
毛评价最高的帝王是谁 刘秀为什么可以获得这么高的评价
-
董卓暴晒汉武帝的尸体 恶霸董卓盗墓案
-
周恩来参与决策开国第一战内幕
-
中国历史上十大诗人
-
古墓出土一件文物,专家:这项工艺原来不是印度的,是我们自创
-
喀左中国暴龙:目前最大的早白垩纪暴龙类化石(长10米)
-
宣城与南京的历史渊源(中)
-
为什么说古代女子一旦充军就完了?
-
汉服为什么能影响亚洲各国?揭开其五大神秘色彩,一美女独创此裙
-
颜值高也不一定演得了历史美人,这么多年看下来,也就这11位撑住
-
千禧中国鸟龙:唯一长毒腺的恐龙(仅火鸡大/会滑翔)
-
爱因斯坦的后脑勺图 爱因斯坦后脑勺和一般人不一样吗
-
盗墓恶贼董卓 暴晒汉武帝尸体
-
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
-
金元宝长啥样,你可能都不信,掉在地上你可能认不出来
-
古代士兵打完仗,为何即使再热也不脱盔甲?常遇春:千万别学我!
-
四川乐山大佛发现密室,位于大佛的胸口,出土之物揭晓千年的传说
-
为什么有人会把“死入八宝山”作为人生追求?八宝山第一墓是谁?
-
【家风家训】古人家训重视啥
-
叶牙龙:葡萄牙小型恐龙(长1-2米/牙齿呈树叶状)
-
白垩纪肉食暴龙:惧龙 能与霸王龙一较高下(有60颗尖牙)
-
狼性时代的英雄故事 历史上的五胡乱华
-
读《李固传》,品“为官三诫”
-
被西方记者问及蒋介石回大陆的问题,周总理思考后说了一句话
-
现实里的寻龙诀是什么样子,在线教你如何合法“盗墓”
-
这位开国上将,当过两个大军区司令员,儿子当过两个省军区司令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