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原标题:古代都是木城门,为何士兵攻城时不选择火烧?专家:烧了就死定了
在很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攻城拔寨的现象。大多数守城的将士站在城门楼子上,向下面的敌军扔石头,发射弓箭。而攻城的将士却是一个个扛着登云梯放在城下就往上爬,紧接着很多士兵托起一块粗大的树桩就开始撞城门。看到这一幕如今的很多人会感到可笑,认为攻城的实在是太傻了,城门不是木头做的吗,用火烧呀,在四个城门各放一把大火,多么省事又减少很大的伤亡,很有可能还会把城里的人给呛出来。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古人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有诸多的不利条件。专家们甚至直言,火烧并没有用。
当我们在思考如何用火攻来打破城门时,其实历史上早已有相关的经验存在。为了应对敌人选择火攻的方式,城门的建造者,也是绞尽脑汁的想要找到应对方式。其中,第一种方式就是选择坚硬的木材来组成城门的材料。城门给人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厚实,也正如大家所见到的一样,建造者通常会选择树龄超过一百年的巨型木头作为材料,也会选择不易燃烧的木头作为原料。像铁桦木、枣木、榆木等能够耐高温的木材,作为城门的主要材料。这样在面对战争时,对方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就烧毁城门,实现破城的目的。从这点来看,城门的建造者还是在其中花费了不少心思的。
第二,城门在设计之初都采用了灭火设计。众所周知,城池一般都建在近水地带,即使没有水,城主也要差人挖一条护城河出来,和护城河就是灭火利器。据史料记载,早在宋代,襄阳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每逢战事吃紧时,城内军民就取护城河的水用来灭火。此外,襄阳护城河还有一套完善的排水系统。据《襄阳县志·岁修章程》一文记载:宋郭杲旧设二闸,盛涨之时闭北闸,开南闸,放浑水入汉(汉江);大水既退,则闭南闸,开北闸,导清水入壕,方法极为尽善。由此可见,护城河非但可以灭火,还不用担心在雨季时发生洪涝灾害,有护城河存在,放火烧城门这种操作就完全不可行。
在古代,也曾经有过士兵在攻城的时候采用火烧城门的办法,但是实践证明这种办法真的不管用。在《明史》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公元1461年,大太监曹吉祥的嗣子曹钦举兵叛乱,派兵攻打皇城的东安门。曹钦手下的士兵攻城的时候,采取的就是火烧城门的办法。然而守卫皇宫的士兵却乘势加柴,火反而烧得更猛烈了。攻城的士兵虽然将城门烧毁了,但却还是被火势阻挡在城门外。等到明英宗援兵到来,这些叛军只能束手就擒。
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长期战争的攻城实践,双方的策略可能更比我们现代人想的多得多,毕竟,他们一直都在实践,他们并没有想到用火来攻击城门,而是火攻城门的难度系数太大,不实用。对于古人来说,由于技术的不发达,低端的条件创造了他们的防御模式。但是古人并不愚蠢,他们非常聪明,对于城市防御,他们充分利用一切,保持最好和最稳定的防御模式。例如,古城门也有一个特点,就是门是推着开的,而现在我们每个家庭使用的防盗门是反方向的。这种开门的方式也是为了更好地抵御外敌入侵。想象一下,如果门向外推,所有的防御都会暴露出来,现在农村的许多城门,都还保留着古城门推开这一点的防御优势。
相关文章
-
此公主太傲气 驸马忍无可忍 宁愿满门抄斩也要弄死她
-
王昭君:西域千里路迢迢 谁怜汉女思故乡
-
西风龙:美国小型二足食草恐龙(长1.8米/1.13亿年前)
-
【校对稿】十八路诸侯111:史上级别最高的撕逼大战,李傕劫持皇帝、郭汜扣押公卿
-
周恩来问此人:华国锋这人怎么样?他答四个字,不久后华恢复工作
-
《白鹿原》:步步为营,精打细算,鹿家父子还真有当财主的风范
-
程万军:大明才子解缙的官场迷信
-
古代妃子伺候皇帝,除了不能发声,还要接受3个特殊要求
-
齿河盗龙:阿根廷大型食肉恐龙(长7米/距今6500万年前)
-
鲨齿龙科的五大恐龙:第一最长14.5米(被称第四大肉食龙)
-
绣花鞋都是晋献公发明的你告诉我他们喜欢穿素色?!
-
光武帝刘秀被迫造反历史谜团
-
北方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为何最初都是因为“复仇”发展起来的
-
盘点中国历史上典型的十大暴君列表
-
中国西部人的灵魂归宿|日月合璧止于昆仑
-
韩国为什么叫棒子国 韩国棒子国的由来
-
武则天的男宠:薛怀义/沈南嫪/张易之/张昌宗(四大著名男宠)
-
盘点中国历史上的十大英雄皇帝的传奇故事
-
她出身平民被召入宫,因得罪画师不得皇帝宠爱,后来却名垂千古
-
天青石龙:蒙古小型恐龙(长80厘米/尾巴带有扇状羽毛)
-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的目的 长城竟是用来
-
重庆为何被称为英雄之城?因为有一座改变世界历史的合川钓鱼城
-
特狈路龙:欧洲小型食草恐龙(化石只有牙齿/体型未知)
-
赵云的故事有哪些 从这些故事看出赵云是什么样的人
-
毛泽东的六大经典“军事名言”
-
中国地图里暗藏的天机,读完才发现之前的历史、地理统统都白学了!
-
里约龙:南美大型蜥脚类(长10米/因干旱进化变高)
-
谢辰生忆郑振铎(三):力保团城,反对发掘长陵、拆除城墙
-
绽放青春之花:给张霁帆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