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军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冻死,他们为什么却不去抢劫苏联人
原标题:德军士兵在莫斯科成片成片冻死,他们为什么却不去抢劫苏联人
二战苏德战争中,莫斯科保卫战是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通过顽强的防御,成功逼退了德军的精锐之师。德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也就此终结。同时,这场战役使得苏联军队树立了信心,并为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的大反攻,埋下了伏笔。
德军失利的原因有很多,莫斯科几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在零下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无数德军士兵依然穿着秋衣,甚至是夏装作战,冻死冻伤一大片。
(莫斯科保卫战)
那么,德国为什么不给战士们配发冬季作战的棉衣呢?
照理说,德国方面不可能没有考虑到苏联冬季天气严寒这个问题。因为早在一百多年前,拿破仑就已经做出了一次失败的示范,所以希特勒肯定会对这个问题有所考虑。
再说,德国方面的物资贮备也绝对没有问题。在占领法国之后,德国已经将欧洲绝大部分的资源都霸占了,战备储存是比较富足的。况且德国连武器装备的补给都能跟上,就更不用说区区棉衣了。
既然如此,德国为什么却不给士兵发棉衣呢?
真实原因,是希特勒根本就没有准备棉衣!他压根就没有想到,战争会拖入冬季。
希特勒之所以会如此自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德国陆军的表现实在太过出色。
德国的闪电战让欧洲各国闻风丧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德国就已经占领了欧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哪怕在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军队面对德军依然显得不堪一击,德军在极短的时间里就全线深入了苏联的国境。尽管后来德军在列宁格勒遇上了一些麻烦,但却并不影响希特勒要在冬季之前拿下莫斯科的信心。
(德国闪电战)
于是德国军队信心满满地对莫斯科发起了进攻,但随着苏联人顽强地将防御坚持到了冬季,气温骤降,冰天雪地,德国士兵全都傻眼了。
不仅士兵,希特勒也傻眼了,他急忙命令制造了近200万套冬衣支援战场。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德军的物资补给线路也出现了问题,等这批衣服到位之后,莫斯科保卫战早都已经结束了。
那么,既然从后方抽调物资已经来不及了,那为什么德国士兵不去抢劫当地居民呢?难道他们真的是人道主义战士吗?
说起来,德国的军队纪律相比于日本和苏联,确实算是比较严格的。军队纪律明文规定,士兵不得随意掠夺百姓,否则要受到军法处置。
但这个所谓的严格,也只是相对的,实际上,德国士兵在侵略过程中,曾出现过不止一次的掳掠。而且德国人也不可能在自己都快要冻死情况,还继续坚持所谓的“纪律”。战争毕竟是以成败来论英雄的,没有太多人关注过程。
而他们之所以不掳掠的真实原因,实际上是他们根本就没有抢劫的对象。
(失去战斗力的德军)
早在德国大军向莫斯科开进的过程中,苏联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竖壁清野”策略。所谓“竖壁清野”,就是指防御一方在面对强敌入侵时,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
莫斯科城市周围有一些小村庄,居民并不多。苏联红军首先将所有居民全部领入到莫斯科城中,而物资则能转移就转移,不能转移就一把火把房子连带村子一起给烧了。甚至对于周边一些有树林的区域,苏联红军也把树木砍了,一并带回城里。
在苏联这样的战略下,德军在冬天既找不到衣服御寒,又没有木材等物资可以生火取暖。不仅身体要遭受严寒,战斗意志也都被消磨干净了,他们的失败是理所当然的。
(参考资料:《第三帝国的兴亡》)
相关文章
-
平民情怀——平山郁夫藏丝路文物展:无极斋分享青铜金银篇
-
留学生活|博物馆,文明的记录者
-
同样是超级大国,为何美国打日本那么难,而苏联却能轻松获胜
-
[图文]解放军的一口锅改变了一个日本女人的人生
-
新中国最猛的开国上将,美国人曾因为他奉劝全世界别惹中国
-
70岁曹杨一村“脱胎换骨”:居民回搬“喜提”新生活
-
不要命的撞军舰,日本“神风特攻队”真的不怕死吗?
-
【每日金句】
-
古希腊人的奇葩炫富方式:一次性杯子用完就扔,结果文明崩塌
-
全世界独一份的奇葩造型盾牌,欧洲骑士比武专用竞技盾简介
-
谁说印度人不善战?独立后的几场战争中仅仅打输了一场
-
[图文]美国飞虎队教官来华拜访中国最后飞虎队员龙启明
-
“宗族”的概念究竟指什么?
-
明清时期的江南盛景,是被夸大的历史假象?
-
两汉对战匈奴始末:北匈奴最终何去何从
-
伟大!为了世界上孩子们的健康,他放弃了几十亿美元专利费
-
党史中的纪律|改革开放“反腐第一案”
-
话说世界系列:点燃一战导火索的青年加夫里洛·普林西普
-
阿拉伯凭什么能征服埃及?
-
周喜安会见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崔泳杉一行
-
三星堆金面具“撞脸”埃及希腊墨西哥为何世界古文明偏爱打造金面具
-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小说家太宰治诞辰
-
美国急了!一个记者险些毁掉千亿军收大单,特朗普搬出王牌
-
上将刘亚洲说,“过去,中国军队像农民队伍,日军士兵有杀气!”
-
贾府有四大经济收入,为何依然入不敷出?这三个原因是关键!
-
西方人怎么翻译“令和”?
-
二战时期,几个苏联士兵便可押送一群日本俘虏,为何俘虏不反抗?
-
穆罕默德是如何统一阿拉伯半岛地区的?
-
百名民警讲英烈故事:永远的丰碑——杨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