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为什么要抱着一块木板上朝?原来除了会议记录,还有这些用处
原标题:百官为什么要抱着一块木板上朝?原来除了会议记录,还有这些用处
许多朋友在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时,都会把眼光放在封建社会特有的宫廷上。古代的许多大臣都需要上早朝,而我们能从很多古装剧以及历史典籍中看到,古代的大臣上朝,怀里都要抱着个木板,这是为什么呢?
木板的名字叫“笏”,毕竟在许多电视剧中并没有细致的对笏的描写,所以有不少人将笏看成了卷轴、书卷一类的东西。但笏的历史比书卷的出现要早很多,早在夏朝时,笏就已经在史书中有了记载,最开始的笏就是用于记录事件的。
而到了后来,早朝被先民所发明出来。最开始的早朝并非用于君臣之间议事,而是为了遵循周礼中的礼仪制度。《周礼》规定,大臣每天早上都应到帝王那里去问安,以表达对君主的尊敬,和尽到该尽的礼节。直到后来,由于社会形态的演变、社会阶级的划分,以及统一国家的产生,中原王朝逐渐将原本的早朝利用了起来,用于朝政议政。
而在议政时,皇帝通常会交代一些比较重要的事项,这就像我们今天公司开会时、老板交代工作一样。大臣是需要把皇帝的这些话记下来的。当时没有造纸术和纸张一说,于是本来用于记录的笏板就派上了用场。
最早的笏板是用木板所制的,但是到了后来,象牙制品传入中原地区,再加上玉器的开发与成熟,以象牙和玉为材料的笏板也逐渐出现在朝廷上,这样更能彰显持笏人身份的权贵。笏板在中原王朝流传了很久,基本可以从夏一直算到明清,但是到了后来,由于笔和纸的发明,记笔记远不比纸张方便的笏板就逐渐失去了记录的功用。
到了明清,笏板更多的则是装饰以及礼节功用居多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后期所使用的笏板,依旧延续了最初周朝的规制,笏的长度要有二尺六寸,宽不少于三寸。但这些属于古代的度量衡,如今出土的古文物笏板里,笏板的长度还是比较中庸的。笏板并没有记载中的那么长,一人躬身持笏板,笏板上端顶多可以挡到脸。
古代官员的笏板到了后来,就成为了朝廷礼仪的一种象征,即便大臣们不再以笏板记事,笏板还是上早朝时必要的持有物。富贵人家为了彰显自己的不凡,通常还会携带不止一块笏板。笏板的礼仪性作用最主要在于遮挡,这和古代的屏风和影壁的作用有所相似,笏板的存在给官员和皇帝的视线留下了缓冲空间,让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些不礼貌的直视有了中间的落脚点,从而起到恭敬礼仪、促进交流等作用。
相关文章
-
麻沸散源于哪个朝代
-
陈布雷"尸谏"蒋介石自杀之谜 如何向周恩来"托孤"?
-
江南青团:艾草如何从药材变成食材?
-
现在的犹太人怎么样了?分散在世界各地(早已经同化)
-
古代一传奇女性,不仅嫁给了开国皇帝,还生了一个千古明君
-
首位影后胡蝶的曲折情史 青岛小楼“劫后桃花”
-
这样的军队,一定能立于不败之地
-
揭秘:解放战争前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一次绝密飞行有惊无险
-
杜文玉:高力士为李白脱靴事质疑
-
解密太子孙登33岁英年早逝成孙吴政权的遗恨
-
日寇的“特移处理”是什么?真相让人不敢相信!
-
曹爽与司马懿 曹魏皇权的衰亡
-
北宋活字印刷残页比韩国宣称最早印刷品早100多年
-
清明上河图里死人在哪?
-
为何作宝方鼎被锈蚀,而应公方鼎却完好,因古人有神秘“黑科技”
-
开国将军中谁的枪法最准?他贵为开国大将,枪法神准堪称第一
-
犹太人高智商原因:有三点(注重教育很重要)
-
周恩来妥善调处叶挺项英矛盾促进军部领导团结
-
商鞅强秦、张居正改革,要评出历史上十大丞相,你觉得都有谁?
-
张宪的妻子是谁?他是不是岳飞的女婿还有待考证
-
李白杜甫巅峰一战,为同一处景点写诗,李白写出七言第一,杜甫呢
-
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是怎么来的?古人过年都吃啥?
-
柴荣家庭出身如何 柴荣作为异姓宗族如何登上皇位
-
木乃伊是什么样子的照片:人工干尸(起源于古埃及)
-
史上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是哪几位?白手起家,文韬武略都很厉害
-
邓攸岂能是邓氏最早入闽始祖?
-
“全真七子”丘处机和崂山的不解之缘
-
怒卷狂沙雕射落 弯弓不闻鸿雁飞 ——古人射雕与猎雁文化
-
湖北吕氏祖辈下江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