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系列之三:周倜分享

原标题: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系列之三:周倜分享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系列之三

周倜分享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后被尊为释祖或佛祖。“佛”为古印度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智者或觉者。

佛教在中国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经西域传入,后逐渐发展与兴盛。佛像在佛教信徒传经弘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义上的佛像包括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早期佛教艺术品仅以宝塔、莲花、菩提树、法轮、足迹等表示佛陀的存在和活动。公元一世纪,佛像艺术产生于古印度,十六国时期,中国内地出现了真正具有礼佛目的、独立供养的佛像。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主要是石刻造像和鎏金铜像,石造像以北朝和隋唐为主,金铜造像从十六国直至清朝。这些造像总体上可分为汉、藏两种风格,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伟大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

藏传佛教造像是流行于我国蒙藏地区的佛像艺术形式,题材广泛,风格独特,与汉传佛像有明显区别,体现了蒙藏民族特有的宗教追求和审美情趣。由于政治及地理等因素,早期藏传佛像艺术表现出明显的外来艺术特点。从元朝开始,西藏归入内地中央政府,藏传佛像开始向中原形式转化,元明清宫廷造像为这一时期经典之作,为藏式风格向中原艺术转化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藏传佛像艺术的演变之路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西藏与中原地区密切的政治、文化渊源关系。

16世纪西藏黄铜阿閦佛

无量寿佛 清乾隆 黄铜鎏金 北京

17世纪西藏黄铜旃檀佛

康熙 北京 黄铜 镏金释佛坐像

18世纪内蒙古黄铜镏金旃檀佛

释迦牟尼坐像 15世纪 黄铜鎏金 北京

14世纪西藏西部黄铜嵌红铜阿閦佛

聚会树 高48厘米 18世纪 内地

聚会树,又称福田,即上师和所持本尊等聚置一法界之谓也。台座代表的是佛教所说的四大洲中间的大海,上有如意果树,树上枝繁叶茂,鲜花盛开,果实累累。在如意果树的最上方是上师五世达赖。其下方为无量寿佛,再下为释迦牟尼佛,周围是十八罗汉、阿难、迦叶、四大天王,最下方为难陀和跋难陀二龙王。藏密修持最重师承,必须有上师灌顶开示才能修行有成,故有“事师如佛”之说。所以,在一切“圣凡界”亦称天地界的题材中,祖师始终居于中轴线最上方最显赫的方位上。

中 16世纪西藏红铜镏金释佛坐像

左 14世纪西藏合金黄铜错红铜释佛坐像

右 14世纪西藏合金黄铜错红铜释佛坐像

中间 12世纪 西藏 合金黄铜释迦牟尼诞生像

左 10世纪斯瓦特红铜释佛造像

右 11世纪西藏合金黄铜佛说法像

十五世纪西藏红铜镏金释迦牟尼坐像

清 康熙 释迦牟尼坐像

文殊菩萨 15世纪 铜鎏金 北京

弥勒菩萨头像 15世纪 红铜鎏金嵌宝石 尼泊尔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微号发布

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