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原标题:古代的战马为何大都矮如驴,且培养不出优良的品种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早在很久之前,人们就明白了物尽其才的作用。对于植物,人们食用、观赏、药用。而对于动物,除了作为食物和宠物外,人们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特性,用牛耕地,用驴拉磨,而马则被用来成为战争的作战工具战马。
战马的使用不仅影响了作战方式和作战效果,而且还延伸出了一种新的兵种——骑兵。骑兵以其灵活性和敏捷的反应性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而作为骑兵不可缺少的战马,在我国古代都有哪些品种呢?而古代战马的外貌大都是矮如驴,为什么在古代培育不出优良品种呢?
- 一、战马品种:作战英勇 提供军需
在古代战争中的战马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作战,另一个就是提供军需。
1.大宛马
大宛马这个名字可能并不太被人熟知,可是它的另一个别名汗血宝马应该更加有名吧。大宛马原产于西域古国大宛,因此被称作大宛马。据传说,大宛马在快速奔跑后,肩膀位置慢慢鼓起并流出红色的汗水,像鲜血一样,因此又被叫做汗血宝马。
张骞出使西域后,大宛马才被汉朝使者发现,因其强健所以被带回汉朝,后来汉武帝令人使大宛马与蒙古马杂交,马种改良,汉朝的军队战斗力也大大提升。在《史记》中,司马迁描述汗血宝马为“其先天马子也”,李白的《天马歌》中也这样写道:“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纹龙翼骨,嘶青云,振绿发,兰筋权奇走灭没。”从中我们更是可以看出大宛马的强健英勇。
2.乌孙马
西汉时的乌孙国主要位于七河流域,现在的新疆昭苏县就是古乌孙的旧地,在西汉时隶属于西域都护府的管辖。张骞出使西域后,乌孙国王向汉武帝进献乌孙马数十匹,更赋诗《西极天马歌》一首:“天马来兮从西极,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障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汉武帝高兴的称此马为“天马”。
乌孙马就是现在的伊犁马的前身,也属于哈萨克马的一种,骨骼粗实,皮毛厚密。短跑时比蒙古马略快,长跑时与蒙古马相差无几,更适合于距离较短的近距离攻击。
3.蒙古马
在辽宋金元时期的战争中,蒙古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甚至是世界上比较古老的马种之一的蒙古马,体型相对其它的马种来说比较矮小,虽然其貌不扬,但其本领却不小。
成吉思汗大踏四方征战南北时,靠的就是蒙古马,蒙古马速度惊人且具有超强的耐力,可谓是长时间的战争中的好帮手。更因其高速度与长耐力,在历朝中都喜欢将的马种与蒙古马杂交以培养更优质的马种,足以见得蒙古马的崇高地位和超强本领。
以上这三种马都是作战用的战马,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军需用的战马!
1.西南马
分布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西南马,体型较小,颈高昂,鬃、尾、鬣毛较为丰长。善于走山路,是在恶劣地形作战中重要的物资运输工具。其中著名的就是四川建昌马、云南丽江马和贵州马。而西南马除了作战时运送军需外,在茶马互市中运输货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河曲马
原产于中国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河曲马,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军需战马,也是一种良好的农用挽马。河曲马的体型较大,十分强健,颈肌发达。历史上曾称其为吐谷浑马,早在汉朝时,就已被养殖并进行杂交改良。作为一种轻挽和乘骑的优良马种,适合配套马车拉物,载重量极大。对于运输军需用品有很大的作用。
- 二、培育不出“高头大马”优质马种的原因
1.引入马种所遭遇的杂交危害
头细颈高的大宛马,其四肢修长也算得上是“高头大马”的一种,但大宛马被引进之后,统治者为了使本地良马也具有大宛马速度、力量和耐力的优良特性,多安排大宛马与本地马种杂交。
杂交在初代的时候可以明显的展示大宛马和本地良马的优质特性,但由于数量上的差异(大宛马少本地马多)和几代之后的优质特性下降,又加上为了使战马保持优良特性,战马多被阉割,严重影响了引进的大宛马的繁殖能力,因此,我国古代引入的战马都会经历“引种―杂交―改良―回交―消失”的过程,进而导致不复存在的下场,所以这是我国古代缺少优质马的重要原因。
2.宋代育种学的破坏和基层养马的影响
北宋初年一个叫王禹偁的人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北宋初的将领符彦卿喜爱养马,他府中就有善于培育良马的人,为了保持良马的优良性能,养马人使母马在生下小马后,企图使母马与小马乱伦杂交生下性能更优良的马种,但是却被二马发现察觉,最后二马自杀。于是就有人发表言论说:“礼称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夫马本兽也,古圣人调伏而策御之,故曰伏牛乗马是也!是马也兽其身而人其心乎?”
虽然这件事想表明连马匹这样的禽兽都懂道德,那些小人又怎么好意思不如禽兽呢?但我们从这个故事可以发现当时的宋代人已经掌握了回交育种技术,但也经过这件事之后,宋以前积累的本土育种学就慢慢处于下滑趋势,而那些所谓的理学大儒对育种学的批判间接影响了育种学的发展,回交育种不再被使用,科学的育种学成果被抛弃。
除此之外,宋代为了建设骑兵而实施的保马法,“熙宁以来,有保马、户马、其后又变为给地牧马。”宋朝将养马的重担全部交给了民众,民众一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为马匹提供营养补给,二没有科学的养马方法,养出的马匹的优劣程度自然可想而知。之后的明代也效仿此养马之法。
经过这两件事之后,宋代以后中国的马种品质大大下降也是必然的。
3.优质马种的缺乏
在中国古代中最常用的马匹就是蒙古马,且多引用优质马与蒙古马杂交,因此受数量较多的蒙古马影响,杂交出来的马种的个头也不会太大。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国将领就曾抱怨中国的马体型小,因为在外国人眼里,低矮的体型就意味着较低的载重力和缓慢的奔跑速度。
法国人之所以可以对中国的战马颐指气使,那是人家确实有资本嫌弃,早在六七百年前,罗马教皇就曾经送给元代皇帝一匹法国马,《元史》中描述这匹马“长一丈一尺三寸,高六尺四寸”引得元顺帝兴奋不已。
法国的马之所以高大,除了法国人对于人工育种的精挑细选之外,来自西亚中东的优良马种也是重要原因。中国古代的马种大都是蒙古马,与中亚的马种相比,速度、耐力是远远不如,而宋代以来过度依赖蒙古马种,对中亚马种的不屑,则深刻影响了中国战马品种的优良。
中国之所以缺少优良品种的马匹,缺少科学的养马知识和受社会观念影响等都是重要的原因,所以要想培育良种马,不断学习经验知识重要,吸取以往的教训也重要。
文:瑞秋
参考资料:
【1】《史记》西汉司马迁
【2】《天马歌》唐代李白
【3】《元史》明代宋濂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
-
副栉龙:北美大型恐龙(长9.5米/拥有最长的棒状头冠)
-
皇帝招才女入宫,才女作词一首,结果一生无宠?原因很简单
-
栅齿龙:欧洲小型鸟脚类恐龙(长4.5米/双足奔跑快)
-
古代捕快:一人从业三代不许参加科举
-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何谓“蹚将”?有何历史渊源?
-
中型甲龙:林龙 像穿山甲一样蜷缩(蹲到敌人无聊走开)
-
司徒雷登在中国的形象变迁
-
宫斗戏是真的吗?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后宫活下来的几率有多大
-
他是铁匠出身的开国将军,在黑山一战成名,俘虏国军名将廖耀湘
-
青铜器收藏亿元时代的雷池禁区
-
王克勤: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战斗英雄
-
难怪500年后悟空说“如来骗了他”,你看看他有没有翻出如来掌心
-
数据观市(601):中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及总生育率
-
植食恐龙:鸭嘴龙 化石遍布北美(头顶长有夸张冠饰)
-
破解古墓长明灯千年不熄灭之谜:古墓长明灯奇闻
-
这些文化常识,再不背就晚了!
-
历史上真的有熹妃这个人吗?她又扮演着什么角色
-
最大的似鸟恐龙:恐手龙 手臂长达2米(指爪就有25厘米)
-
千古悠悠宛溪河
-
特等功臣杨春增:血战京几山,最后关头支开小战士,原因让人泪目
-
在宋代,从“邸报”到“都进奏院”的演变,看古代新闻的一路向前
-
中国古代为什么不做全钢的枪矛呢?
-
揭秘:古代男子眼中最美乳房的标准是什么?
-
潘金莲嫁给武大郎的原因 阴差阳错(得罪了张大户)
-
皇帝赐弟弟毒酒:望你能活1000岁,弟弟机智回一句话,保住性命
-
朱瞻基为什么要弑父:没有弑父(朱瞻基回京时明仁宗已死)
-
历史档案解密皇帝选妃侍寝的七大独门绝活
-
在西藏制造社会动乱的总根源
-
西方人为啥认可千古一帝是杨坚,而不是秦始皇?看完这3点,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