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特等功臣杨春增:血战京几山,最后关头支开小战士,原因让人泪目

原标题:特等功臣杨春增:血战京几山,最后关头支开小战士,原因让人泪目

近几年来,有关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一方面,我们了解了更多的战争细节,明白了当年那场战争背后的残酷性与艰巨性;另一方面,我们也知晓了更多的英雄人物,如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英雄……

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有一个人很少被提及,但他的功绩并不比其他人逊色,他就是“特等功臣”杨春增

图 | 杨春增

翻开《中国革命史辞典》等史料,我们就能从中找到杨春增的名字,他的事迹也记录在列。

在京几山战斗中,他作为排长,带领战士们牢牢守住了阵地,给敌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可是敌人人多势众,又凭借优势火力,阵地失守难以避免。在最后关头,杨春增却支开仅剩的一名小战士。

这其中有什么原因?为何要支开那名战士呢?他有什么特殊任务吗?

答案揭晓后,其中缘由让人泪目。

短短几笔,难以叙述杨春增的英雄事迹,他的故事也不仅仅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杨春增这个英雄人物。

一、英雄多磨难

1929年,他出生于河北省沙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给他取名为“春增”,农村人思维很简单,就是春天降生的意思。他的出生给家里增加了几分喜色,但同时也增加了几分忧愁。

杨春增的家庭本就贫寒,如今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日子自然更加艰难。况且此时是1929年,正是社会动乱之时。

杨春增小时候干过许多苦事,放牛、捡柴、挖野菜……虽然干了这么多事,但他还是填不饱肚子,穿得也不好,可以说是吃尽了苦头,受尽了磨难。

在他八岁那年,也就是1937年,轰动全国的卢沟桥事变发生了。国民党军队抵挡不住,连连败退。各地都出现了不少的散兵游勇,他们一路南逃,没吃的没穿的,就向老百姓抢。战火纷飞、百姓逃难,成了那个时代的悲哀。

杨春增也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痛苦,因为各地战乱,他不得不讨饭为生。小小的年纪、瘦弱的身板,却已经经历了太多。

有一次,他去附近一个财主家里讨饭。可那财主不仅不给饭吃,还放出了恶犬,吓得杨春增急忙逃跑。他的衣服被咬破,腿也被咬伤了,而那时他才十一岁。

为了能有口饭吃,杨春增挨过打、受过白脸。可是不久后,他们那里遭遇了旱灾,庄稼都绝收了,谁家还有多余的粮食给他呢?第二年又遭遇了蝗灾,无奈之下,杨春增跟着几个乡亲去一家铁矿做苦力。

这家铁矿是日本人和汉奸经营的,为了多挖矿,汉奸想尽办法压榨他们,巴不得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干的活又苦又累不说,吃的还很差,大冬天居然让他们住在简陋的棚子里。

杨春增在那里干了几个月,到了过年前,也只是拿到了几升谷子。他的父母看到孩子变得又黑又瘦,身上还有不少伤痕,心里别提多难过了。

除了这些,1943年杨春增还被伪军抓去给日本人修炮楼。要出力不说,还经常被敌人打骂,动不动鞭子就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的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痛恨,可他年纪小、力量薄弱,根本无力反抗。

杨春增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下长大的,在那样的时代,能够活着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他吃的苦、受的难,都让他的内心更加坚强,更能抵抗磨难,这也为他后来走上战场提供了精神上的巨大帮助!

二、好男儿,参军去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杨春增的家乡也获得了解放,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激动得到处叫着:“鬼子投降了!鬼子投降了!

图 | 日本投降仪式

在这之后,杨春增积极投入到村里的民兵组织当中,站岗放哨成了他的日常工作。同年,他在乡亲们的欢送中,胸前戴着一束大红花,走上了参军的道路,加入了八路军。

进入部队这个大家庭后,杨春增感受到了巨大的温暖。大家对这个16岁的小战士都很关照,将他看作弟弟一般。杨春增在部队里还接受了学习,明白了普通百姓受苦受难的原因,对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深恶痛绝。

由于他在部队里的突出表现,进入部队一年左右的时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杨春增担任了一名通讯员,为部队之间传递消息。在一次战斗中,因为敌人炮火过于猛烈,部队的马受惊了,四处奔跑。局面有些混乱,前方还在战斗,炮火不停,几名战士也控制不住这个局面。杨春增看到这一幕立即警觉起来,作为通讯员,马是他们的好伙伴。

他突然看到有一匹马往田野奔去,而那匹马的背包里还有司令部的电报密码,重要性不言而喻。他立即向那匹马追去,炮弹就在他不远处响起,他也全然不顾,一边躲着,一边盯着那匹马。

追上那匹马后,他死死抓住缰绳,怎么也不放手。因为马受惊了,炮弹还在响起,短时间内也停不下来。杨春增一开始还能跟着马跑,可是马的速度太快了,不一会儿,他就被拖在了地上。

那马拖着他穿过田野、山丘,一路跑了几里路,才渐渐停了下来。而此时的杨春增,早已精疲力竭,衣服磨得破烂,手上、脚上都磨出了血迹。

为了保住马上的电报密码和其他重要文件,杨春增不顾自身安危,硬生生用人力拖住了受惊的战马。战友四处寻找他,到了傍晚时分,这才看见他牵着战马,一瘸一拐回来了。

当大家看到他回来的时候,非常关心他的伤势,得知他并没有大碍,这才放心。部队首长和战友们都对他称赞不已,夸他是个“小英雄”。

杨春增的举动完全是出于对机密文件的保护,自己作为通讯员的责任感,和对部队安全的考虑。

在此之后,杨春增又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每一次的任务,他都出色地完成了,而且都表现出了一种“拼命三郎”的精神。

在淮海战役中,杨春增救助首长和战友,保护机密文件;在南阳卧龙岗战斗中,他上战场解救负伤的战友,顶着暴雨查看电话线……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迹,虽然年纪不大,却已经参加了大大小小几十次战斗。

他的足迹也从老家河北,逐渐到了淮河流域,然后跨过长江,解放江南,之后进军大西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杨春增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重庆。他看着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得到了解放,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短短几年时间,他从一个苦命娃娃变成了解放军战士,还担任了排长。

可是好景不长,杨春增心里美好的愿望被打破了。美国入侵朝鲜,党中央、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各支部队开始做战斗准备,战士纷纷申请参加志愿军。

杨春增也不例外,他顺利成为了志愿军的一员!

三、血战京几山

杨春增申请参加志愿军后,他所在的部队于1951年进入朝鲜。进入朝鲜后,眼前的一幕幕场景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到处都是断壁残垣,房屋不是被炸塌,就是被烧毁,道路上、田野间随处都能看到炮弹坑……

这些场景又让他想起了当初解放战争的画面,他本就是贫苦百姓,知道战乱对一个普通家庭的破坏有多大!他对美帝国主义恨得咬牙切齿,心里想着:都是因为美帝国主义的压迫,只有把他们赶出去,才能过上好日子!

杨春增进入朝鲜时,已经是一名排长了,他们在1951年秋天前进到了战斗最前线,开始进行防御作战。在行军中、战场上,他都身先士卒,以自己的情况鼓励战士,照顾每一个战士。在他的带领下,他们排在一次阻击战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获得了集体三等功。

1952年8月5日,京几山战斗打响。这次战斗就有杨春增所带领的排,那次战斗打得怎么样呢?杨春增经历了什么?

那一天,天渐渐黑了,黑夜笼罩着京几山。可是在这黑夜的背后,却暗藏着无数危险。突然,几颗照明弹升上天空,将京几山照耀得如白昼一般,杨春增等人都抬头看着敌人的阵地。

没过一会儿,我军的炮弹就向敌人在京几山的阵地开火了。几分钟后,炮弹声停了。已经在山脚下埋伏了一整天的杨春增等人,立即带人冲向了敌人的阵地。

短短时间里,杨春增等人就占领了敌人“541高地”,消灭了驻守在这里的敌人。我军的这个举措让敌人惊慌失措,因为“541高地”恰好在通往敌人主阵地的必经之路上。

我军占领此地,就相当于在敌人咽喉处扎了一根刺。不仅给敌人主阵地造成了威胁,还给通往主阵地的敌人带来了困境。既然如此,敌人自然要夺回“541高地”。不久后,两个连的兵力就向杨春增他们杀来,“541高地”展开了一场血战。

敌人凭借着优势武器向我们进攻,先是飞机进行一波轰炸,然后敌人的炮弹随之而来。杨春增他们刚占领的阵地,还没有完全修复好,就被炸得稀巴烂,阵地上硝烟弥漫、尘土飞扬,杨春增他们只能躲在坑道里,毫无还手的能力。

图 | 飞机轰炸

一番轰炸过后,敌人的步兵就迅速冲上来了。杨春增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兵,自然明白这一点,他立刻钻出坑道查看,看到敌人冲了上来,他大喊道:“敌人上来了,准备反击!”

话音刚落,战士们就从各处钻了出来,拿着枪对准了敌人。等到距离靠近,杨春增的枪首先响起,然后战士们立即开枪,敌人顿时倒了一大片。受到阻击的敌人不断发起反攻,可是多次进攻都被杨春增他们打了下去。

敌人眼看拿不下来,就退了下去,战斗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乘着这个战斗间隙,连长屈海群来到了阵地上,仔细观察了地形,对“541高地”的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

屈海群召集排长等干部开会,商讨作战计划,传达上级命令。他对着杨春增等人说道:“541高地有多重要,就不需要我多说了吧?现在这个位置在我们手里,敌人一定会想尽办法夺回去,战斗会很艰苦。上级命令我们,派小部队守住山头,牵制敌人。”

屈海群连长的话刚说完,杨春增就率先站了出来,他说道:“这里是我们排先拿下的,那这个任务就由我来完成吧!我带着战士们守住这里,人在阵地在!”

连长拍着他的肩膀说道:“我相信你,你带着9班守在这里,注意观察敌人动向,乘着战斗间隙休整工事,只要等到明天天黑,我们的大部队上来了,胜利就是我们的了!”

杨春增接下了这个任务后,立即就带着战士们收集弹药,哪里需要加固工事,哪里需要布置机枪点,他都仔细思量。除了加强火力配置外,他还给战士们做思想工作,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杨春增瞧见小战士牟元礼作为一名卫生员,先帮战友清理伤口,处理完了后,又去帮着搬运弹药。他对着牟元礼说道:“小牟,做得不错,继续加油,争取立功。

图 | 牟元礼

牟元礼听到排长的鼓励,笑得很灿烂。他干劲更足了,他见弹药不多,还到战壕外去把敌人遗留的弹药拿了回来。战士们看见他拿回来的武器弹药,纷纷夸奖他,其中一名战士说道:“小牟现在不错啊,还当起我们的后勤部长来了。”

牟元礼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我可不是后勤部长,后勤部长是美军,是杜鲁门,是李承晚。” 大家纷纷笑道,都被牟元礼的话给逗乐了。

杨春增看着战士们嬉笑的一幕,也不禁笑了。在大战来临的时候,战士们能有这样的场景,足以看出他们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可是这大战前和谐的一幕很快被打破了……

四、舍生取义

天慢慢亮了,敌人再次发起进攻。依然是飞机大炮先轰炸一番,然后再由步兵冲锋。面对众多的敌人,杨春增深知自身人数不足,弹药也不够,可是坚守一天的任务又必须要完成。

他跟战士们强调:“大家注意节省弹药,等敌人放近了再打,提高杀伤率。”听到杨春增的命令后,战士们先是用步枪反击,瞄准了就打。等到敌人越来越近的时候,就端起机枪扫射,顺带扔几个手榴弹。

这样下来,敌人倒下了不少人,山岭下到处都看得到敌人的尸体。眼看杨春增他们顽强反击,敌人拿不下来,直接逃命去了。从早上一直打到中午,敌人几次进攻都被打退了。

在打完一次进攻后,杨春增本以为按照敌人的惯例,差不多要吃午饭了。他也趁好让战士们休息,可谁知敌人又冲了上来。

一次又一次的反击,虽然敌人都被打退了,可是杨春增他们毕竟人少,敌人人数众多,火力又强大。战斗到了下午的时候,“541高地”上已经仅剩下杨春增和牟元礼两人了,而且杨春增的左脚还被弹片击中了。

眼看天就要黑了,敌人的进攻也暂时停了下来。但是杨春增明白,敌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进攻一定会更加猛烈。因为敌人的飞机来回轰炸,他们和后方部队已经失去联系了。大部队一时也难以冲上来,因此守住“541高地”暂时就只能靠他们两个了。

看着牺牲的战友,杨春增心里非常难过,他对着牟元礼说道:“小牟,你怕吗?”

牟元礼坚毅地说道:“不怕,为了完成任务,我什么都不怕,将来战友会给我报仇的!我们一定会胜利的!”

小牟,说得好!我们是革命战士,我们坚不可摧!就是死,我们也要死在战场上!人在阵地在!

说完,杨春增把脚伸到牟元礼的面前,牟元礼不懂杨春增的意思。杨春增笑着说道:“帮我把弹片拔出来,不然我怎么反击敌人呢?”

牟元礼有些震惊,他颤抖着双手,慢慢撕开杨春增的裤脚,弹片逐渐露了出来,一半已经进了肉里,另一半露在外面。牟元礼含着眼泪,慢慢地把弹片拔了出来。当弹片拔完后,杨春增早已疼晕了过去,牟元礼又帮他包扎好了伤口。

包扎完后不久,杨春增醒了过来,他立即问道:“敌人上来了吗?”牟元礼摇了摇头。杨春增松了一口气,然后他又让牟元礼去把剩余的弹药全部收集过来。

弹药收集完后,敌人的炮弹就在山脚下响起了,他们立即趴下躲好。炮弹停了后,敌人已经冲了上来,杨春增立刻让牟元礼准备战斗。等到敌人跟他们相距只有几十米的时候,两个人一起端着机枪扫射了起来。

前面的敌人倒了,后面的依然冲上来。他们只有两个人,弹药也是有限的。在打退了敌人进攻后,面对剩余不足的弹药,杨春增做出了一个让牟元礼震惊的决定。

杨春增对牟元礼说道:“小牟,你现在立即撤退,去后方寻找弹药,然后和部队取得联系,将我们这里的情况告诉上级首长。”

牟元礼自然不愿答应,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想要和排长一起战斗。牟元礼明白,如果这个时候离开,排长很可能支持不住,敌人会立刻冲上来,他表示自己要留在阵地上。

杨春增没有跟他商量,十分严肃地说道:“执行命令!

可牟元礼也明白,弹药确实不多了。如果能找到部队,那么排长和阵地说不定都能解救。看着杨春增严峻的脸庞,牟元礼含泪回复道:“是!”

说完,他就从后山跑了下去。可是没跑多远,他就听到了枪声和剧烈的炸弹声。他回头一看,排长杨春增所在的位置已经是一片硝烟。原来,杨春增看着越来越多的敌人上来,等到他们靠近的时候,拉响了仅剩的一枚手榴弹。

看到这个场景后,牟元礼悲痛欲绝,他顿时明白,排长想要他去联系部队,寻找弹药,只是一个借口。实际上排长想让他活下来,将“541高地”的情况报告给上级。

牟元礼抑制住内心的悲伤,擦干眼泪。他明白,自己现在回去也于事无补,只有找到大部队,带着他们回来,才对得起排长的一份良苦用心。

牟元礼也没有辜负杨春增的期望,他找到了部队,然后带着部队回到了“541高地”,将敌人又赶了下去,为杨春增报了仇。

杨春增所在的排在“541高地”坚守一天一夜,消灭了几百名敌人,为部队整体进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敌人的防线也受到了影响,最终导致崩溃。

这一次的战斗,杨春增带着战士们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是他,还有所有守卫京几山的战士,他们一同的努力才换来了胜利!

1953年,在杨春增的家乡,党和政府为他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杨春增的上级、还有牟元礼都来到了现场,牟元礼上台发言,详细地跟在场的人叙述了战斗的经过。讲到后面,牟元礼已经泣不成声。

图 | 牟元礼在讲述杨春增的事迹

1962年,杨春增的家乡还兴建了杨春增烈士纪念塔,以此教育后人,也供后人缅怀。

杨春增早年吃尽了苦头,看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但是他依然怀着赤子之心。参军后,他积极投身到解放穷苦大众的运动当中。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在最后关头和敌人同归于尽,把死留给了自己,把生留给了战友。

牺牲的时候,杨春增年仅23岁。他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那个年纪,但是他的光辉却永远照耀着后人。

向杨春增烈士致敬!向所有牺牲的革命烈士致敬!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