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4位兵团司令,在解放战争胜利后,继续领兵打仗的只有他一人
原标题:四野4位兵团司令,在解放战争胜利后,继续领兵打仗的只有他一人
第四野战军简称四野,这支部队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四大野战军中的其中一个,也是佣兵人数最多的一个,同时战斗力也是最强的一个。可以说第四野战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第四野战军麾下四位兵团司令员,也是功不可没,如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就是四野历史一位赫赫有名的战将。在解放战争一爆发后,萧劲光就在东北战争上建功立业,在没有担任12兵团司令员之前,他就是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成功解放长春,之后又指挥了衡宝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然而,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他没有再领兵打仗了,毛爷爷交给他一项更重要的任务,组建我国海军,并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虽说在解放战争胜利后,他没有继续领兵打仗,但是,为我国海军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还有第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将军,他是我党一位能文能武的将军。在土地改革时期,程子华就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就连当时有老虎之称的徐海东,都给他当过副手。可见,程子华是我党一位十分出色的将领。
在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野战军还没有改编第四野战军之前,他就担任东野第二兵团司令员。指挥了著名的塔山阻击战,解放沈阳等战役。不过在解放战争胜利后,程子华也没有在军中任职了,被调了山西担任省主席,投入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第14兵团司令员是刘亚楼,这位在没有担任14兵团司令员之前,是东北野战军参谋长的职务。在这之前,刘亚楼还是在土地改革时期领兵打仗过,抗战时期他到苏联去养伤了,直到解放战争才回国的,一回国就担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所以说,他领兵打仗经验比较少。
不过,在解放天津这场战斗中,就是他指挥的,29个小时拿下天津,也算是一战成名。本来刘亚楼还想继续带领14兵团南下作战,但被毛爷爷一张调令给留下了。让他,负责组建我国空军,因此在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后,刘亚楼就投入了我国空军事业,并且成为首任司令员。
最后一位就是15兵团司令员邓华,他也是第四野战军,四位兵团司令员中,唯一以纵队司令员的身份,提升为兵团司令员的人员。要知道东北野战军在没有改编之前有12位纵队司令员,唯独邓华被提拔成兵团司令员。可见他的指挥才能是得到林总的认可。
而且15兵团司令员邓华,也是第四野战军四位兵团司令员中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唯一一个领兵打仗的兵团司令员。在解放海南岛胜利后,邓华担任新组建的13兵团司令员,随后,不久十三兵团奉命北上组建东北边防军,也就是后来的第一批入朝参战的志愿军。当时彭老总为总司令,邓华副司令员,还有韩先楚,洪学智等人都是志愿军副司令员。
更主要的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邓华成为彭老总军事上最得力的助手,说他;有战略眼光,细心,是一位出了好主意,是个好帮手。所以,在彭老总回国后,就让邓华担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在他担任志愿军司令员期间,指挥了上甘岭战役,金城反击战,为抗美援朝的结束画上完美句号。
相关文章
-
封神演义有3个凡人武将,个个刀法如神,其中一个能击败神仙
-
湖北挖出一批秦简,上面文字令人震撼:商朝易经找到了!
-
叶公好龙的故事 叶公好龙的寓意是什么
-
神州龙:中国辽宁小型食草恐龙(长1.5米/1.25亿年前)
-
此人送几船鱼给红军,师长说:你!搞后勤!结果一干就是二十年!
-
古代对儿童与老人的特殊保护:7岁以下80岁以上,虽有罪不加刑!
-
中国史观发展概况
-
文化团出访周总理让我们广交朋友寻求友谊
-
方腊最后的王牌,手持方天画戟,杀秦明斗关胜,最后死的相当窝囊
-
小型偷蛋龙:河源龙 介于鸟类和恐龙之间(有鹦鹉喙状嘴)
-
财源滚滚新年到,正月初五祭财神,这项习俗竟与姜子牙有关
-
清军入关后 此汉人献上一计 害惨江南百姓 最终死得大快人心
-
一物一故事丨房山区北洛中学嵇禹宁:后母戊鼎的故事
-
他是唯一独腿开国中将毛主席亲授免死金牌一条腿爬过夹金山
-
首位影后胡蝶的曲折情史 青岛小楼“劫后桃花”
-
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中国在声明中改了两个字
-
为什么各地方的国民党军队会被称为绥靖公署?
-
张九九:究竟谁指挥了淮海战役?
-
南越国发现两千年前的古井,古人为保水质清澈,竟用三种高科技
-
建党百年专栏·”追寻革命足迹,聆听红色回忆”丨《海河之北》有声刊31期丨红色文物:《周恩来旅欧期间使用的公文包》
-
恶魔角龙:北美小型角龙类(长3米/颅骨占62厘米)
-
达克龙:拥有海鳄类唯一锯齿状牙齿(海洋顶级掠食者)
-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毛泽建:勇敢的女游击队长
-
历史解密岳飞周亚夫从严治军结局悲惨
-
古代女子为了取悦男性创造的夸张审美,一个时代的噩梦
-
论韩愈的乐府观念及其《琴操》的创作(上)
-
黄蓉到底有多爱郭靖把她三个孩子名字连起来读,真相呼之欲出
-
假若你是这四姓氏,可能你非华夏子孙,而是九黎蚩尤的后代
-
武术之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