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儿童与老人的特殊保护:7岁以下80岁以上,虽有罪不加刑!
原标题:古代对儿童与老人的特殊保护:7岁以下80岁以上,虽有罪不加刑!
古代的弱势群体保护:儿童7岁以下老人80岁以上,虽有罪不加刑!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矜老恤幼”的历史传统。《尚书大传》云:“老弱不受刑,故老而受刑谓之悖,弱者受刑谓之克。”受这一思想影响,古代皇帝为了施行仁政,经常下令对于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犯罪进行宽大处理。
汉代戴圣所辑的《礼记·曲礼篇》中说:“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意思是说,八、九十岁的长者与七岁以下的幼童,即使是犯了罪,也可以不受刑罚。比如汉景帝就曾下诏:“八岁以下犯罪者,宽大处理,不必用刑具和囚禁。”汉成帝也在鸿嘉元年颁布诏令:“不满七岁的儿童触犯死刑,要向廷尉(汉代最高司法长官)报告,可以减免死刑。”
此后,历朝历代对于老人、妇女、小孩、残疾人犯罪往往会网开一面。就算是因受十恶之首的“谋反”大罪牵连,这些群体也往往只是被发配边疆而已,不会被真正处以死刑。
作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立法水平最高的古代法典,《唐律疏议》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原则作了详尽、系统的规定。《唐律疏议》规定:十五岁以下的儿童,触犯流刑以下罪名,用钱赎刑。犯加役流、反逆缘坐流、会赦犹流这样的重罪(这些罪名重于流刑,次于死刑,要在指定地点服苦役),虽然不可以用钱赎刑,但也不必服苦役,只需服刑。十岁以下的儿童,触犯谋反、谋大逆、杀人应当判处死刑的,奏请皇帝裁决。七岁以下的儿童,虽犯死罪,也不处以刑罚。
上述条款归纳一下,就会看得更明白:
10岁以上,15岁以下,若犯了流放罪以下的罪行,唐朝把罪行分五个等级,唐律有笞、杖、徒、流、死五等刑,只要你不是犯了死罪,比如像谋反,杀人等……可以用金钱来保释。
8岁到10岁,如果犯了偷盗或者是伤人,可以用金钱减免保释。但如果是犯了杀人,谋逆之事,是否减免,需上请皇帝亲自裁决。
7岁以下的儿童,犯了死罪,不加刑。这个年纪犯罪可以免除刑事责任,死罪也是如此,但是有一种情况会受到惩罚,那就是父、祖辈们如果犯了谋逆之罪,作为后代子孙会受到牵连,无法免除罪行,子孙仍当配没,顾名思义就是发配为奴隶。
到清朝以后,统治者发现一味地恤幼并不能有利于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于是开始尝试将法网收严。但是,由于历史局限,也并没能寻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在罪与罚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多方都满意的平衡点来。
(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
距越军十几米远给战士送饭?对越反击战中我军炊事兵迎炮弹向前冲
-
冷历史:复工后困扰你的减肥难问题,古人也经历过
-
夜读|90年前的中央苏区,是如何抗疫的?
-
南京挖出王安石父亲墓,考古队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请立即住手
-
史上最痴情皇帝,一生只娶一人,为爱发明一件东西,如今家喻户晓
-
西方媒体如此描述李鸿章在官邸举办宴会
-
唐代竟然就有圣诞节?而且还放三天假!
-
天启四骑士:瘟疫/战争/饥荒/死亡(令人畏惧的神秘形象)
-
在四大文明中,为什么古埃及文明,先于其它三大文明成熟起来
-
谜团最多的英雄:关于武圣关羽身上的谜团有哪些
-
乾隆为什么重用和珅:有才能干,擅长揣度人心(长相俊逸)
-
明朝的春宫画为何盛行 连大家闺秀也喜绘于春画
-
三国枭雄曹操的最爱 揭其一生最喜欢的女俘
-
蒋介石败退孤岛为何要葬在慈湖?
-
孔子第72代孙孔子玉去世,系建国后山东曲阜首任县长
-
《觉醒年代》观后感
-
皮影戏发源地 皮影戏的来历与特色
-
杭州一口千年古井内现两条蛇,一铁匠下井清除,无意间发明了剪刀
-
这个不知名的小地方,牺牲一军长,元帅差点负伤,令两幸存者均为大将!
-
水浒中武艺比武松高强的四个好汉,最后一人曾击伤15名梁山高手
-
秦异人的简介:秦庄襄王(秦始皇嬴政的父亲)
-
中国最强姓氏:创立了12个王朝,出了60位皇帝,如今人口已破亿
-
学林轶事|梁思成先生给我改稿
-
104岁老人悄然离世,翻开档案一等功就有10次,一生付出令人敬佩
-
伏尼契手稿在哪被发现 神秘的伏尼契手稿是什么
-
甄姬是谁的夫人:魏文帝曹丕妻子(原本是袁熙之妻)
-
她们三位虽不是皇后,但身份地位却等同于皇后,且都深受皇帝宠爱
-
侧空龙:北美大型恐龙(最长18米/德州州立恐龙)
-
制衡有术|追求权欲,太监中战斗机,宦官擅权皇帝为何无法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