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38岁成“中国航天第一人”,妻子因太担心,成半个气象专家
原标题:杨利伟38岁成“中国航天第一人”,妻子因太担心,成半个气象专家
中国的航天事业如火如荼,如今也属于世界领先,这些名誉,都源于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大量投入,以及无数航天员的共同奋斗。
提到航天员,家喻户晓的是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航天员这一职业虽然体面,但是背后成千上万次的训练,以及随时牺牲的可能,都让光鲜背后险象环生。
而航天员杨利伟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不同场地的模拟,终于成功进入太空,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树立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众人都知道杨利伟是为中国航空立下汗马之劳的英雄,但却鲜少有人知道他背后的女人——张玉梅。
担任航天员,首要就是要面临超乎想象的压力以及频繁苛刻的训练,与亲人常常分离。值得庆幸的是,杨利伟遇到那一个能够与他携手渡过难关的人——张玉梅。
飞行员与人民教师
杨利伟从小都称得上“别人家的孩子”,一路凯歌成为飞行员。他的父母曾经对他说,“踏踏实实办事,老老实实做人”。杨利伟一直将这句话奉为圭臬,在读书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点学校尖子班,又参加了许多数学竞赛,屡次获奖。
不过,杨利伟心中一直根植着军人梦想,在他高中成绩出类拔萃时,原本可以报考地方大学,他却毅然选择了梦寐以求的军营。
在学校选飞时,18岁的杨利伟因为条件优异,又怀揣军人梦,最终被空军第八飞行学院录取。经过不断地学习,杨利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歼击机飞行员。
然而时运不顺,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因为“百万大裁兵”的潮流,杨利伟面临着是否继续飞行员梦想的抉择。
面对众人的劝阻、同事的改行,杨利伟还是坚定自己心中的梦想,决心飞行。组织看到他坚定不移的态度,于是派遣他到成都空军某部。
飞行员的确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在试飞后多次换场地,更是对于飞行员的家属,带来莫大的考验,聚散分离实在是家常便饭。杨利伟的飞行员身份虽然注定聚少离多,但是在母亲同事的介绍下,杨利伟还是找到了能够体谅这种辛苦的另一半——人民教师张玉梅。
1990年两人喜结良缘,但没想到仅仅在两年后,杨利伟夫妇将面临新一轮、更为艰巨的考验。
爱女病逝
1992年杨利伟被调往了成都空军某部,然而由于场地在深山老林处,环境和住宿条件都比之前的差,爱人张玉梅也因新环境无法找工作。
还好张玉梅能够体谅丈夫的工作条件,从来没有抱怨,更没有向丈夫哭诉,增加隐形的负担。这一善解人意的举动,为杨利伟能有动力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提供了莫大的信心。同时恩爱不疑的两人,还在婚后育有一女。家庭的圆满与幸福,为杨利伟能够安心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住宿条件、工作环境的恶劣已经带来了不少困扰,然而更艰巨的是,当时的场地,气候条件较过往而言,更复杂多变,对于杨利伟而言,无疑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若是仅仅有环境和学习压力也就罢了,但让人痛心的是,仅仅在几个月后,杨利伟夫妇两岁多的女儿,就因病去世。
孩子在出生后,获得了夫妻俩的极大关注。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二人算得上是尽心竭力,倾尽心血。孩子的到来,也为整个家庭添增添一丝生机。然而女儿病逝后,一家三口的欢乐瞬间化为泡影。对于事业起步的杨利伟,以及陪伴丈夫深入山岭的张玉梅而言,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生活依然要继续,理智让夫妻二人携手并进,两人强忍着伤痛,又来到了改装新机的训练场。
在新的训练场中,依然是环境极端恶劣,在夏天甚至能够达到40多度,飞行员身上的装备被烤的滚烫,稍不注意,飞行员的皮肤就会被烫出血泡。杨利伟在这样的训练环境下,实在是分身乏术,没有精力去照顾家庭。张玉梅体谅丈夫的艰辛,默默地承担了家里的所有,只为丈夫能够专心飞行。
航空飞行员
在1996年,全空军有1500名飞行员参加航天员的海选。最终,两年之内,筛选出14个人。而飞行具有天赋,又不怕吃苦的杨利伟,赫然在列。
比起飞行员而言,航天飞行员的选拔训练更为严苛艰辛,而且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张玉梅毅然决然跟随丈夫,在荒山野岭外,照顾丈夫的起居,陪伴他,患难与共。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两人在杨利伟成为航空飞行员前,还拥有了第二个孩子。在杨利伟无法分身时,妻子张玉梅也担负起了教育孩子的任务。
直到后来,张玉梅意识到,即使整日流泪,再如何担心丈夫也无济于补,于是张玉梅学习了相关的气象知识,成为半个气象专家,能够根据天气能见度判断是否能够飞行,让自己更能明白丈夫的行业,也更确定丈夫的安全。
这样夫妻共同进步的力量,深深地影响到了杨利伟。张玉梅渐渐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使得杨利伟能够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航天飞行训练中。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利伟最后圆满完成任务,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其实杨利伟能力卓越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他最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之中,圆满完成任务,都源于他妻子与他,在生活中的美满与幸福,让他能够后顾无忧地准备这项伟大的事业。
据知情人说,张玉梅与杨利伟在婚后,从来没有发生过较大的争执,都尽量互相尊重着对方。而在杨利伟跟随部队四处奔波,从南到北,从荒漠到海岛,张玉梅都义无反顾地紧跟丈夫的脚步。甚至在第二个孩子出生时,张玉梅也没有因此去耽误丈夫的工作。
最后张玉梅也因为自己的学习,成为了部队资料员,与丈夫一同在北京航天城工作。
作为飞行员背后的女人,固然能够享受到丈夫的荣誉与光环,但是也肩负着常人难以理解的难处。丈夫杨利伟也深有感触,总觉得欠妻子太多,在一年春节时,当着一众亲朋的面,将一首《懂你》送给妻子,张玉梅感动得泪流满面。
文/枕猫
相关文章
-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冰人
-
97岁的他说“以身许农是我一辈子的事!”
-
黄皮肤的蒙古人为何能孕育出白种人民族,乌孜别克族因何定居新疆
-
洪秀全的妃嫔除了要陪他睡觉,还有其他作用,大臣都看不下去了
-
刘擎:人应该如何理解和应对困境
-
德国投降前后老照片:战俘比姚明还高,妇女们喜笑开颜
-
赛约河之战:蒙古欧洲扬名一战,10万骑士:6万骑兵,结局如何?
-
老照片1978年的苏联模特看看那时候苏联的时装
-
11岁的希特勒:梦想当艺术家,公务员的工作让人反胃
-
他在神农架苦寻野人27年,三婚三离,如今被人怀疑动机不纯
-
伪满时期黑龙江,呼兰石人头像和瑷珲气派的商会馆如今是啥样?
-
欧洲四大经济体是哪四个国家,欧洲四大老牌工业经济强国
-
图集丨用大炮处决犯人血腥程度令人发指
-
关于瓷器进口报关的相关流程及相关进口所需资料
-
霍金去世前夕,为何特意警告了中国:千万别主动联络外星人?
-
斯大林曾配备了很多替身,如果都没人认出斯大林和替身怎么办
-
古代盔甲为何多是黑色和红色,给盔甲刷漆真能提高防御力吗?
-
日本人为何最喜欢蒙古?除了认为成吉思汗是日本人,还有这个横纲
-
全球寿命最长的流亡政府,所做之事令人敬佩,国歌名字却充满讽刺
-
[多图]1939年,尼赫鲁冒着战火访华发表演讲
-
【亲绿民调宣称:蔡英文声望飙至71.2%创历史新高】
-
几十万华人生活在该国,却没有1条唐人街,跟74年前战争有关
-
索姆河战役英国士兵跃出堑壕,拥有重机枪的敌军却叫他们撤退
-
从仿制到创新,新中国手枪发展史
-
80年前巅峰期德军阅兵:罕见全高清彩照为希特勒庆生
-
抗战时我军大刀队真如抗日神剧中那般无敌?老兵道出实情令人心痛
-
日本皇室成员的站位,悠仁成年后,他会走在爱子公主的哪里呢
-
麦克阿瑟统治日本7年,对日本各种羞辱,临走时为何百万人送行?
-
魏晋时期的杂技艺术:融贯东西,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