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朱瞻基英勇善战,为何却英年早逝?
原标题:明宣宗朱瞻基英勇善战,为何却英年早逝?
历史上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英年早逝众说纷纭,因为他去世的比较意外:
生病第一天就不能上朝了,第二天急着写遗诏,第三天驾崩。
这就是史书上关于朱瞻基去世时的记载,这三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朱瞻基又得了什么病,会走的如此匆忙?正是因为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所以大家猜测也许多。
有人认为他是过劳死;有人认为他是吃丹药中毒死;有人认为他是纵欲过度而死。不过这些说法我觉得都没有依据,要说劳累,朱元璋和朱槺比他要操心的事更多,丹药也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吃,那个时代只要是权贵都流行吃丹药,纵欲过度就更说不过去了,朱元璋子女共四十多名,朱瞻基就两个儿子,三个女儿,这能算是纵欲过度吗?
朱瞻基英年早逝的原因,我认为遗传的可能性更大
从明仁宗朱高炽开始,明朝超过四十岁的皇帝就很少,特别是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更是如此,长寿的特别少。那么朱高炽是得了什么病遗传给后代呢?史书上记载,明仁宗“无疾骤崩”。
这就奇怪了,朱高炽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史书上曾记载朱元璋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对一起打仗的次子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那意思就是,你好好干,你大哥体弱多病,估计活不久,以后太子位子就是你的了。
就是朱元璋这句话,给了朱高煦一股强大的干劲,也为后来造反埋下祸根。但就是这位自小体弱多病的朱高炽,最后却是无疾骤崩,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朱高炽不是无疾,而是当时的太医并不知道这种病——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病在平时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出来,但一旦发作就是又急又凶,轻则中风瘫痪,重则死亡。朱高炽骤崩,属于突然死亡;朱瞻基从发病到死亡只用了三天时间,也属于急发性的死亡。
从死亡时间来看,明宣宗朱瞻基死于正月,而后来的明代宗、明英宗也同样是英年早逝,并死于正月。
北方的正月还非常寒冷,而且气温变化较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人体的血管也是一种刺激,容易造成末梢血管处于收缩状态,造成动脉血压的增高,同时心肌耗氧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这样的环境下,心脑血管病就进入高发期了。
朱瞻基遗传了父亲的基因,进入而立之年后病情也开始逐渐加深,最后病发而亡。
结束语
朱瞻基父子在位时间虽然不长,却创下了历史上少有的盛世——仁宣盛世。
他们在位期间下令停止征战,与民休息,并限制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使得社会生产力快速提高,国家经济强盛,百姓安居乐业,明朝国力也在此期间繁荣强大。
相关文章
-
[图文]苏格兰和英格兰长达几个世纪的恩怨是怎么来的
-
[图文]二战后德国约9000名纳粹战犯逃到南美
-
如何去学习复盘,是每个人最好的自我成长方式
-
战地之花——从民族舞演员成长为西北方面军最好的狙击手
-
东南亚有一领土大国,民族数量傲视全球,如今却面临严重解体危机
-
民间故事:男子杀驴凑聘礼,却被踢断腿,婚约取消,道士:好运到
-
《风起洛阳》东川王喜欢武思月吗?东川王和武思月有什么关系
-
使用时要靠肚子帮忙!这把古希腊弩是“黑科技”还是思维奇葩?
-
党卫队旅队长--马蒂亚斯.克莱恩海斯特坎普
-
历史上哪些城市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
[图文]揭秘中国抗日战争时鲜为人知的“日本八路”
-
人类还在进化吗?
-
居里夫人一生献给放射性研究最后却被她发现的化学物质夺去生命
-
“八字桥历史街区封堵河埠头”追踪报道特约评论员观点:八字桥河埠头两次封堵,暴露相关部门缺乏担当作风
-
此国用日本旗,说日语写日文,堪称日本的翻版,却不敢跟中国建交
-
九阴真经天下第一,周伯通已修炼而成,可他为何会败给金轮法王?
-
1960年代香港九龙的平民生活,女人们在打纸牌,两个小孩在学老礼
-
1942年美军史上最大投降事件,战俘被迫巴丹死亡行军
-
波兰“蟹”式自行火炮,曾经想要做东欧第一,但最终靠K-9拯救
-
美国公布日本天皇财产,普通人望尘莫及啊!
-
石皮木心圣母院借火灾翻新是所有大教堂的命运
-
美国研发电磁大炮 新武器威力巨大
-
国共“八六”海战台军作战计划漏洞
-
中国迄今第一个!四川旺苍发现恐龙界“巨星”马门溪龙集中埋藏地
-
之前的乱世,出现的文化大师不多,为何民国出现那么多文化大师
-
年仅16岁纳粹德军被美军俘虏,问想怎么死?说了4个字,感人泪下
-
内阁成员引发桃色事件,英国小报大肆报道,首相一看,如坐针毡
-
人民币发行七十年,五段时期的历史回忆
-
这些皇帝为啥要一帮忠诚度不高的卫队?只因为够野蛮、够强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