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战争史料 > \

1942年美军史上最大投降事件,战俘被迫巴丹死亡行军

原标题:1942年美军史上最大投降事件,战俘被迫巴丹死亡行军

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力军是美军和日军的较量,然而,在巴丹半岛战役结束后,发生了美军史上最大投降事件。

1942年4月9日,美国和菲律宾组成的盟军部队由于数量上处于绝对劣势以及被疾病和饥饿所困,在菲律宾巴丹岛经过4个月的激战,已被日军彻底打败。36,000名守军在20万日军突击队的进攻下,几乎全部被俘或阵亡。

1941年12月8日,日本的轰炸机来到菲律宾进行了狂轰乱炸。日本的空袭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大量的美国海军设施,及陆地上的空军核心设施。12月末,日本军中将本间雅晴准备展开决战,派了5万日军到吕宋岛的海岸。下图为1941年12月12日,为菲律宾卡维特的美国海军造船厂在日本袭击后被烧毁。

美国在吕宋岛的军队虽然超过10万,但他们的枪械不仅少,还非常落后,很多枪炮甚至是一战时遗留下来的。1942年3月11日,当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被调离菲律宾时,他答应巴丹半岛上的士兵,他还会回来。留守吕宋岛的乔纳森·温莱特(Jonathan Wainwright)被提升为中将,负责指挥美菲联军。日军的持续攻击,迫使美军退居到巴丹半岛丛林内。这使得疟疾和痢疾等丛林疾病,在军队里蔓延开来,同时他们也陷入缺乏淡水和食物的严重困境之中。下图为美军在菲律宾的营地。

1942年4月3日,日军再次发起总攻。4月9日,日军突破美菲联军最后防线,巴丹半岛失守。认为抵抗已经毫无意义的巴丹半岛最高指挥官爱德华·金(Edward P. King)投降。爱德华·金是乔纳森·温莱特的部下,当时温莱特的指挥部搬到了雷吉多尔岛,在没有向温莱特请示的情况下,爱德华·金于4月9日向日军举起白旗投降。下图为1942年4月9日,美军统帅爱德华·金(Edward P. King)与日军经过数个小时的谈判,疲倦的、饥饿的美国及菲律宾守军在战事已经沉寂的巴丹半岛向日军投降。

美菲联军投降后,投降人数约有78,000人,这78,000人成为日军的战俘后,被日军押解到约100多公里外的战俘营,路程以徒步行军为主,整个行军过程除了初期给予少许的食物外,一路上不许战俘再有任何饮食,凡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沿路上因饥渴而死及遭日军杀害者达15,000人之多,史称“巴丹死亡行军”。下图为1942年4月9日,在菲律宾巴丹半岛,日本军队押送美国和菲律宾战俘。

这100多公里的行程,成为了很多美军战俘的噩梦。下图为巴丹死亡行军中被虐待的美国战俘双手被绑在背后。1942年4月,日本人占领巴丹后,他们强迫所有的俘虏到不同的地点。

据报道称,菲律宾地处东南亚,气候极其炎热,战俘们口干舌燥,可是日军根本不允许他们喝水。下图为日军清点美军战俘。

美军战俘用临时搭建的担架来运送他们的同伴,他们的同伴在从巴丹出发的途中,由于缺乏食物和水而沿路倒下。

凡是企图找寻饮水与食物的战俘,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同时也驱赶、阻止当地的菲律宾人给予战俘食物与水,即便有若干侥幸者躲过日军眼线而偷喝到几口河水,也因河水已严重遭受污染,最后引发严重的腹泻、呕吐而死。下图为“巴丹死亡行军”中的战俘。

在6天的行军中,战俘们遭到日军肆意殴打、侮辱和屠杀,路边随处可见战俘的尸体。有报道称,并非抵达战俘营后就摆脱了死亡,由于日军也在营地内虐待战俘,包括拷打折磨、逼迫苦力劳务、刻意让其挨饿等,如此在抵达营地的两个月内又死去了约26,000人。下图为“巴丹死亡行军”中的战俘。

在巴丹岛陷落之后,日军继续对克雷吉多岛发起进攻,5月5日深夜,总攻开始了,克雷吉多岛上的防线被日军一点点攻破。温莱特发电报给罗斯福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说明了他已经尽最大努力进行战斗,无力抵抗只有投降。5月6日中午12时,为了保存在克雷吉多岛上全体官兵的性命,温莱特被迫选择了投降。下图为1942年5月,美国军队在菲律宾克雷吉多岛向日本投降。

随后,被俘后的乔纳森·温赖特将军向菲律宾各地分散的美军残余部队发出呼吁,要求他们不要再牺牲生命。温莱特将军被俘后,先后被辗转关押在6个战俘营。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