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封建君王为何都不敢退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原标题:在古代,封建君王为何都不敢退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退休制度是让辛劳一生的人平静享受晚年的人性之举。封建年代的君王非常劳心劳力,人们往往只见贼吃肉没见贼挨打,君王固然可以天天玩乐,但很可能会被亲人或臣子杀掉,或者被敌国入侵灭掉。若天天勤勉国事,时间一久,也必然身心皆惫。然而纵观《史记》,从黄帝到汉武帝,只有尧、舜、赵武灵王和燕王哙达成或部分达成了退休愿望。
尧在位60年时就希望有继承人,十年后,臣下们才发现了舜。尧立刻开始考验他,并把自己的两个女儿都嫁给舜—可见他想退休的愿望有多么强烈!考验、培养了20年后,在位90年的尧终于如愿退休,八年后逝世。
舜在位22年后,把帝位禅让给禹。他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似乎是旅游—视察大江南北。整100岁时,舜在去南方巡视的过程中去世—在当时的旅行条件下,百岁老人游兴还如此之浓,难怪后人对他的退休生活生疑。
赵武灵王在位27年后,传位给小儿子,自己带人到西北巡视。可是他太怜惜大儿子,最后导致大儿子叛乱,自己也被包围在宫里三个月,就此饿死。
燕王哙为了和尧有同样的名声,把国家托付给了宰相。宰相坐在君位上行使王权,年老的燕王哙不再处理政务,成为臣子—他以这样感人的方式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其后太子与宰相相互攻打,宰相和燕王哙都死了,齐国趁势攻击燕国,燕国大败……
事情就是这样,君王们不敢退休,首先当然是因为当时没有规范的退休机制,权柄在手则王,权柄脱手则亡。所以不管多么心力交瘁,也得硬扛到底。但因年老体衰、掌控能力弱化,心有余而力不足而被儿子、部下杀掉和饿死的君王比比皆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和一代雄主楚成王就是这样死的。
在中国历史上,官吏有退休制度,《礼记》就规定“大夫七十而致仕”,各个朝代也大致如此实行。但对君王,就没有。而且,对谁来继承最高权力,各朝代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制度,执行起来更是全凭君王的心情。没有明确制度,就没有明确预期,就会有各种变数。康熙曾说:“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除了缺少制度外,还缺少尊重和维护下台统治者的文化。古罗马人传说,独裁者苏拉主动交出了权力,可刚举行完交权仪式,路边突然冲出一个小伙子,大骂苏拉以往如何残忍……苏拉阴沉地说了一句话:从此以后,能够攫取到权力的人就再也不愿意把它交出来了。所以,以制度和文化妥善保障交出权力的人的利益,是保证权力能够正常交替、延续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当然,另一方面,已经退休的君王仍干预政事,也是造成不幸的原因之一。尧禅让之后,舜处理干部仍要向尧报告,赵武灵王退休后仍掌着实权……这固然是由于老王们往往功勋卓著、经验多、威信高,但退而不休就失去了退休的意义,反而会招灾惹祸。既然如此,老王们当然得时刻紧握权柄,唯恐被强制退休了。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孙 凯
来源|《百家讲坛》杂志
相关文章
-
新中国第一部禁片,2012年才解禁!
-
为何古代街头卖身头上要插稻草?
-
茂德帝姬怎么死的:惨遭金人凌辱而死(宋徽宗爱女)
-
东航历史上出过几次空难:4次(21日时东航MU5735坠毁)
-
张学良财富被日本人搜刮殆尽 后代谋生很不易
-
韩岫岩晚年用22个字,总结了王近山的一生,让人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
炳灵寺石窟的唐代勾栏与北宋石塔
-
揭秘:为什么说志愿军上甘岭最后取胜的关键,是12军的参战?
-
中国古代的十位最杰出的三军统帅,谁在你心中排名第一
-
科技赋能文物新生创新厚培文化沃土
-
成吉思汗时代的哈剌鲁人——以海押立、阿力麻里地区的哈剌鲁人为中心
-
王昭君之死:王昭君归汉不成竟服毒自尽?
-
百年前北方农村老照片:房屋破败道路泥泞,农民穿粗布衣服
-
拍唐朝戏,终于可以不再用明清街道了
-
罗炳辉:打造“战略轻骑”的人民功臣
-
汉服的前世今生:影响至今的中国历史服装文化
-
曾绑架李嘉诚儿子,携带炸药大摇大摆进他家的盗匪,结局怎样
-
淮安外国语学校举行“周恩来班”授牌仪式
-
如果把各省的省会改成古称,哪个最霸气,哪个最有诗意?
-
古人被“株连九族“为何不逃跑?
-
州侨联副主席王朝红到建水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
-
观音给的三根救命毫毛,为何孙悟空只用了一次?他在提防谁?
-
劳务协作铺就幸福路--《追寻党的光辉足迹讲传人社惠民故事》系列专题片第五集
-
我党三个历史重要时期,十位大将人员里,谁立下的功劳最大
-
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灌溉面积超七万公顷游客却常叫错名字
-
晚年的慈禧太后和身边小太监发生哪些趣事儿?
-
党史百年天天读|9月5日
-
唯一造假不了的文物,科技也无法复制,专家:数清楚都能算个人物
-
李世民是哪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