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交通不便且没有网络的古代,仅靠通缉令如何抓捕犯人

原标题:交通不便且没有网络的古代,仅靠通缉令如何抓捕犯人

现在信息高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天眼监控系统的出现和运用,让我们的现在生活增加了许多便利,同时也能通过监控系统查找犯罪嫌疑人的身影,帮助抓捕嫌疑犯归案。

可是在信息系统并不发达的古代,当有命案发生时古人又该怎么抓捕嫌疑犯呢?

关于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古代官府会张贴布告来将犯人抓捕归案,布告上面写有犯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以及种种特征,旁边还会附有犯人的画像,但是电视剧上显示的画像都很抽象,与本人相差悬殊,而且古时候作画都是写意画,没有素描油画等写实画的出现,那古代官府又该怎么抓捕犯人呢?

  • 古代律法严格,很少有人逃跑

其实犯罪后逃跑的人都是少数,大多数的人都是选择乖乖认罪,那是因为古人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道德素质普遍都高吗?其实不然,他们不逃跑并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古代严苛的律法大都沿袭秦制律法,并以此为基础。秦代律法最早的提出殃及他人的连坐制度。连坐制度就是一种百姓之间相互监督并且其中一人有罪极有可能危及他人生命的制度。

为了方便百姓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互相约束,官府将附近的百姓编为十户为一什,五户为一伍,这也就是什伍制度,也是当时古代的基层政权组织单位。什伍中的一人犯罪,其他人就要举报,如果不举报的话,就都会获罪。

所以一般临近的人有人犯罪,一般都会被人告发。在这种先例下,后世的法律衍生出了灭九族的大罪,九族直至现在也说不明白是哪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中记载:“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即一家九代人,但是即使是医疗水平高的现代,一家出现五代同堂都十分罕见,更别说在医疗卫生条件差,人均寿命低的古代能出现九代同堂了。

除了连坐和灭族以外,还有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满门抄斩,也是属于一人牵连全家而引起的罪责,人通常不能做到一荣俱荣,但是大多可以做到一损俱损。所以说,一般犯罪的犯人大都怀有对家人都怜悯关切之心,所以大都不会逃跑。

  • 户籍管理严格,无“身份证”没法生存

一般犯了罪的犯人都会都被官府登记户籍,而在古代的衣食住行都要拥有“身份证”,没有古代“身份证”的话可谓是寸步难行。

古代的“身份证”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叫做照身贴,发明人是秦国的商鞅,目的是为了明确秦人的身份,明确国人人数,减少黑户和别国间谍的出现,但天命弄人,发明者商鞅最后却也因为照身贴而丧命。

不过秦以后就很少听见照身贴的存在了,但是唐代三年一报户籍,由百姓自行申报等记,为“入实”,后来为了防止虚假信息和伪造病老,派遣官员检查家家户户的丁口实况,宋金户籍较为登记全面,而明代则普查人口,颁发户贴,将户籍信息建立的相当完备,明代的出行证明更是十分细致,僧侣官员出行到别的地方要有“度牒”,连赶考的士子出行的商人也要有“路引”即类似于“介绍信”。

所以在这种完备的户籍管理之下,一个人的各项信息大都会被官府知晓,一旦犯了罪逃脱就没法再用自己的户籍和相关证件。

例如百姓如果要到外地办事,就需要出示官府开的“介绍信”来证明身份,犯人没有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被不知情的官府知道会被当流民处理或者被当成黑户没法在古代打工赚钱,加之古代地广人稀,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自然会被发现,城墙上写着高额奖赏画着犯人画像的布告就在眼前,眼尖的原住民岂有不赚得这一份羹的道理呢?所以在没有身份证明的保证下,犯人几乎寸步难行。

  • 通缉令仍然具有一定的效用

古代通缉令的内容可谓是简洁明了,我们在许多影视剧中都会看到通缉令的出现,但其实通缉令实际上只有一段介绍逃跑犯人特征的文字,上面会说明通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础信息,还具有通缉犯的身高和外貌特征的描写,其实仅凭鲜明的外貌特征描写,大都都能捉到嫌犯。

其次通缉令上大都有高额的赏金,只要发现嫌犯的踪影并且上报属实的话,大都会给予奖励,在赚钱门路并不那么活泛的古代,百姓大都心动且积极留意,这为官府破案抓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颇有奖金激励出古代“朝阳群众”的意味。

高额的赏金更衍生出了类似于西方的“赏金猎人”的职业,古代有一些游侠就以此为生,解决生计。甚至在一些负责押运的镖局也兼此营生,抓捕逃犯来获得赏金。又因为前两条的律法严苛,逃窜到各地需要各种身份证明的证件,逃跑者甚少,所以逃犯即使逃跑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但是逃跑成功了却不一定有较高的生存率,又会在广大古代群众为国奉献抓人的理念和较高悬赏的布告支持抓捕下,大都纷纷落网。

所以没有天眼监控系统也不要紧,特定年代自然会有特定的作案方法和抓捕方法,但是多数时候哪怕犯法了,犯人还都是不得以的做个不逃跑的“好犯人”啊。

文:瑞秋

参考资料:《琼林幼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