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耳背传令兵听错号令,把撤军听成进军,结果1万人马灭掉1个国家

原标题:耳背传令兵听错号令,把撤军听成进军,结果1万人马灭掉1个国家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可以说有许多了,如项羽率兵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曹操与袁绍对决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其中有这么一个战役-桓温西征灭成汉,也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发生过这么一个奇妙故事,耳背传令兵听错号令,把撤军听成进军,结果1万人马意外灭掉1个国家------要想了解这个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恒温的传奇人生。

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战功累累。后来掌握了政权,权倾一时。

他是个不甘人臣的人,手上有兵权,皇帝又软弱不堪,难以收复中原,所以篡位的想法是顺理成章的。可惜朝中士大夫力量雄厚,支持皇帝的大有人在,最后以失败告终。

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当时,京中流言四起,都说他此次入京是要诛除王谢、颠覆晋朝。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

但桓温却只以“卢悚入宫”一案,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前后在京不过十四天。回到姑孰后,病渐沉重,享年六十二。

现在我们返回来看看在这场桓温西征灭成汉的以少胜多战役,当时桓温率领一万大军到敌国京师外,可是没有预料到对方集结了几乎全国兵力,可谓人多势众。

于是恒温认为自己打不过,所以他对传令兵说:敌人太猛了,撤军!谁知耳背传令兵听错号令,把撤军听成进军。于是传令兵锤击的是进军的鼓声,恒温当时听到攻击的命令后就愣住了。

就在他想要赶紧撤退时却发现敌方虽然人多,可战斗力却异常的弱,所以这场战役便意外地胜利了,恒温以1万人马意外灭掉成汉。为何成汉兵力几倍于恒温大军,为何恒温还能打赢这场战役?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虽然桓温的军队人少,但精锐较多,士兵大部分都能打:另一方面也因为对面是个小国,虽人数多,但训练不到位,所以才会输了这场战役乃至灭国。就这样,桓温西征川蜀就这样戏剧性的取得了胜利。

纵观桓温一生,我们看到这个据史籍说是不惧遗臭万载的人,行事却相当持重。他始终高唱北伐以保持政治优势,但他自己却在一段颇长的时间内引而不发,不贸然行事。

他蓄意消灭对手,但一般并不诉诸战争,而是以北伐丧师失地为罪名,而且几乎都采取欲取先与的手段,一步分作几步走。对于西征的战役也是如此,如果不是小兵传错了命令,恐怕不会那么快打下蜀国。而对于桓温其人,史家见仁见智,议论很不相同。

其一,主要从对晋室的忠奸立论,贬斥桓温的个人野心。《晋书》以桓温与王敦二传同列一卷,即属于此。这种见解,历来支配史界,现在的影响已经不大了。其二,主要从民族斗争角度立论,着力褒奖桓温北伐业绩,而不介意其对晋室的态度。

持这种见解的学者,现在比较多。其三,认为桓温以北伐为手段,以篡夺为目的,把由于北伐而增进的实力和威望用之于篡夺,所以不会尽心力于北伐,也无意久事中原。

这就是说,桓温的政治野心限制了他的北伐活动,使北伐活动得不到广泛的支持。而且,其时北方民族关系混乱,民族兴起的潮流一浪接着一浪而来,新的民族势力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因此,任何北伐战役的成果都无法得到巩固,桓温北伐也是如此。

这是形势使然。所以桓温北伐意义颇为有限,战略上说来最多只能起以攻为守的作用,把混乱的民族斗争限制在北方,不使它蔓延到江东来。

从战略上说,交战状态中的一方如果完全没有进攻能力,也就难于防守。不过在这种战略作用的发挥方面,在北伐行动的坚决性方面,桓温北伐无法与祖逖北伐相比。这第三种意见,是我所持的意见。

更多精彩历史故事,欢迎关注【历史回忆室】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