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闻 > 历史秘闻 > \

为什么国家禁止挖帝王墓?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血一样的教训!

原标题:为什么国家禁止挖帝王墓? 郭沫若挖掘的明定陵, 血一样的教训!

在中国的考古,有一种难以忘怀的痛叫做 “明定陵考古发掘”为什么这么说呢?在1955年,郭沫若以为了更好的了解明朝历史为由,提出了发掘明朝皇陵的计划,“明定陵考古发掘”事件由此开始。

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力主发掘十三陵中的明长陵(成祖朱棣的陵墓),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因为中国的考古学是从1921年的周口店遗址发掘开始算,到56年不过30多年的历史,人才、技术都极度缺乏。但是由于当时反对者都人微言轻,所以并没有能够阻止郭沫若要发掘明皇陵的计划。

由于技术经验不够成熟 ,试掘的皇帝陵墓由十三陵中的最大陵墓长陵改为第三大的定陵(明万历皇帝的陵墓)用来试手。

1958年开始明定陵的发掘,经过两年时间,出土了大量珍贵的丝织品、金器、玉器等文物,由于技术的落后,无数奇珍异宝无法保存,发掘出来的丝织品氧化变硬和腐化。

三口金丝楠木精制而成的巨大红漆棺椁以及万历帝后的尸骨直接就被毁坏和丢弃,给历史文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痛定思痛的郑振铎和夏鼐上书国务院,请求立即停止再批准发掘帝王陵墓的申请,周恩来总理批准了这一申请。不主动发掘帝王陵从此成为考古界的一个定规。

定陵地宫后殿的现状,棺床上摆放的是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的复制品,原棺已毁尸骨无存。

定陵发掘之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帝王陵不可以随便挖,从这件事之后就定下了死规矩,坚决不动帝王陵。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