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104。只要朝着一个方向努力,一切都会变得得心应手。
古代的佩剑方式转折点:荆轲刺秦王,秦王赢政竟然无法拔剑出鞘?
原标题:古代的佩剑方式转折点:荆轲刺秦王,秦王赢政竟然无法拔剑出鞘?
汉代的短刀,被称为拍髀,或者叫服刀,尺刀。《释名·释兵》里面是这么说的“短刀曰拍髀,带时拍髀旁也。”髀,就是大腿,由于刀悬在腰间,走动的时候会不停得碰击大腿,所以叫拍髀。《释名》成书于东汉末年,由此可见,当时上古传统的刀剑璏式佩戴法已经不太流行。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的佩剑方式是璏式佩戴法,也就是把剑插在腰带的内侧,腰带穿过剑鞘上的璏固定剑身。这种佩戴方式的优势是剑与身体紧密结合,不会随着剧烈运动而晃动。但是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剑越来越长,拔剑(刀)便变得不太方便。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中,由于事发突然,秦王赢政竟然无法拔剑出鞘,直到有人提醒“王负剑”,也就是把剑转到背后才拔出,可见璏式佩戴法佩戴长剑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不足。
从汉代开始,吊挂式佩戴法开始逐步流行,所谓吊挂式就是在刀剑鞘上设一个或两个固定点,通过绳索悬挂在腰带之上。短刀一般是单耳吊挂,长刀剑一般是双耳吊挂式佩戴。我们在唐代以后看到的刀剑实物基本都是以这种方式佩戴的,而这时,璏式佩戴法基本绝迹。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刀,千年前进口于中国唐朝,保存完好,从刀鞘可以看出采用了双耳吊挂式的佩戴方法。
顺便说一句,日本刀的佩戴方式颇有中国古风。无论太刀,肋差都是插于腰带中,用下绪固定,与璏式佩戴法有点类似。
显示全文
相关文章
-
-
党史日历|9月6日
-
解放时期,四大野战军名将对比,哪个野战军名将质量更高些
-
世界上第一个多舱空间站,苏联和平号空间站(01年坠毁)
-
古代真实宫女的生活状态:卑微的生活与牲畜无异
-
行行出状元:明代媒婆的三大职业素养!
-
他曾弈棋“报国”,还与周总理下了一盘“共纾国难”的和棋
-
封神演义,元始天尊和女娲娘娘,谁更厉害?从这两件法宝就能看出
-
俗语“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何谓“蹚将”?有何历史渊源?
-
福建443岁老人:生前救人,死后供奉(443岁仙逝)
-
青铜文物辉映千秋见证“南方丝路”过往
-
康有为妻妾成群 为何力挺一夫一妻制
-
川籍老红军、洪学智将军夫人张文逝世享年103岁
-
文史|宋代贵族子弟专用荫补制
-
「陆军干部见习锻炼基地巡礼-46」杨根思连
-
应对灾难,中国如何下好应急管理“一盘棋”?
-
何新:邓小平对于粟裕的领导关系
-
吕不韦简介及人生经历:从商人到宰相(战国时期人物)
-
“鬼子、阿三、棒子、毛子、猴子”称呼的由来
-
长平之战40万尸骨在哪 长平之战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尸骨
-
文字之神仓颉是如何造字的,为何将其称为史皇?
-
乌龟墩、徐衢墓及其传说
-
上古贤君舜帝孝感天地 是政治作秀吗?
-
钉背龙:欧洲中型恐龙(长4-5米/臀部长有完整骨甲)
-
他打过1308场战役,大授衔时是开国少将,1988年又被授予上将衔
-
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
活字印刷术是谁发明的?印刷工匠毕昇(从小孩身上获灵感)
-
在道教和佛教文化中有鸿钧老祖这个神仙吗
-
郭沫若为何没有葬在八宝山?其子揭秘其中真相背后,缘因就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