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原标题:阎锡山一生争议不断,但在山西实行的一项政策,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60年5月23日,“山西王”阎锡山在台北去世,终年77岁。阎锡山生前曾写过多副挽联,嘱咐亲人在他死后刻在墓地附近,以表心志。在众多挽联中,有一副挽联最为醒目,“有大需要时来,始能成大事业;无大把握而去,终难得大机缘。”
这副挽联很好地诠释了阎锡山的一生,执掌山西38年一跃成为“山西王”,无疑是最辉煌的时刻。从1912年出任山西督军,到1949年离开山西,阎锡山一度把山西打造成全国模范省,“同侪之中鲜有出其右者。”
不过,时至今日,人们对阎锡山的争议不断,可谁也不能否则阎锡山在民国时期一个突破性创举,在山西实行义务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三次深入山西最底层调查义务教育情况,结果得到一个令他无比震惊的结果,
“……由于近年来政治动乱,上述计划几乎没能执行,唯独山西一省取得了异常引人注目的成绩……现在该省己有72%以上的学龄儿童入校就读。此外,还规定了25岁以下的成人文盲上成人业余补习学校,学习常用汉字、算术和公民常识。”
义务教育竟然达到了72%,这是一个惊人的比例,比如今世界上很多国家义务教育的比例还要高,阎锡山实在怎么做到的?两个举措:投入重金和政策得当。阎锡山向来抠门,但在教育上却投入重金,他认为“强迫教育,既为根本之要政,早办一年,即早收一年之效果。”
阎锡山担任督军初期,就专门召集全身各地官员,表达自己在全省实施义务教育的决心,并把各地义务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官员考核的重要指标。阎锡山还在山西省发行了一本名为《人民须知》的小册子,几乎人手一册。
为了确保不识字老百姓都能听懂,《人民须知》采用极其朴素的语言书写,阐述阎锡山施政理念以及国民教育。小册子用大量篇幅向民众阐述让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性,
“凡是山西百姓,不论贫富贵贱的小孩子,七岁到十三岁,这七年内需要有四年上学,这就名叫国民教育;凡上过学的人,知识就高了,身体也壮了,为父母的无论如何贫穷,总要使子女上学,是父母对于子女的义务,又名叫义务教育;国家法律定的,人民若不上学,就要罚了还得上学,又名叫强迫教育。”
是不是很通俗易懂?阎锡山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对于那些无辜让子女辍学、拒绝让适龄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人民须知》里还规定了解决办法,处以家长1到5块大洋的罚金。
当然,在一些富裕地区出现了收学费现场,但是学费很低,“初级小学以不收学费为原则,但得视地方情形酌量征收,所收之数,每学期最多不得过1元。”正是这样的魄力,使得当时山西教育水平成为全国执牛耳。
参考资料:《人们须知》(阎锡山)、《民国时期的山西教育》
相关文章
-
在造山运动中诞生的豫西山地——洛宁史话①
-
七国之乱指的是哪七国:吴/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吴国为首)
-
程万军:一战乃中国隐痛却是日本称霸宣言
-
揭秘戴季陶与三位日本女子的风流史
-
老版西游记为了烘托孙悟空实力,弱化了一众妖怪实力误导观众
-
再现古代先民高原生活图景
-
这些看起来好奇怪的兵器,有何特别之处?
-
造纸术是谁发明的 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全国仅湖北有此姓,人数仅300,历史学家当“宝”,男性却想改姓
-
貂蝉为什么在关羽墓?貂蝉是怎么死的(有五个版本)
-
周恩来给泰国华侨回信谈抗日战争形势
-
七七事变旧影:日本派遣军用犬部队增援廊坊并用飞机轰炸南宛
-
公元1165年,辛弃疾去哪儿了
-
论女命之姻缘,专看官杀星
-
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逝世43周年,十里长街送不走心中的思念
-
神农炎帝是中医的祖师爷吗?
-
扁鹊是哪个朝代的人?
-
这帮土匪太猖狂了,暗杀了当地官员,还想暗杀他,结果被大炮轰了
-
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影像:规模最大海上探险(明朝事件)
-
梁山上最没用的三个好汉,前面两个死得很惨,最后一个却当了大官
-
自鸦片战争以来,谁“拿”中国国宝最多?看完心痛!
-
好消息!菏泽一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中国历史上“龙”的形象:从有翅膀到五爪金龙成为了皇帝的象征
-
苻坚成事的最大功臣,真正做到出将入相,被誉为“功盖诸葛”
-
周恩来对中国海洋事业鲜为人知的贡献
-
历史上的屈原姓什么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爱国诗人)
-
九一八事变后出现的九个汉奸 马占山溥仪榜上有名
-
重庆谈判周恩来让毛泽东戴考克帽传达重要信息
-
中国为什么叫中国?中国这个词是从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