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玩伴闰土最后结局:晚年生活凄苦,因没钱治病去世,后代如何
原标题:鲁迅玩伴闰土最后结局:晚年生活凄苦,因没钱治病去世,后代如何
“一个男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称得上男子汉?
一只白鸽要飞越多少片海,才能安歇在沙滩上?
一些人还要生存多少年,才能最终获得自由?”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在他的民谣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扬》)中这样唱道。人生的旅途中,每一个人都曾在暗夜里负重前行。只是,生在不同的时代,人生际遇也会有所不同。有的人只要努力拼搏,就能看到希望的曙光;有的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仍旧难以摆脱悲惨的命运,不得自由。
鲁迅年少时的玩伴闰土便是后者——作为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一生都在为了生计而挣扎,却没能改变现实,晚景凄凉。
那个戴着银项圈在田间刺猹的少年,经历了什么?他的后代能否逆天改命,重获新生?
少年闰土——活泼的天性
在《少年闰土》中,鲁迅用生动的笔触,将少年在月光下刺猹的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关于闰土的故事,也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那个活泼的少年,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闰土原名章运水,章家与周家渊源颇深。章运水的父亲章福庆是一位老实厚道的农民,以种地为生,也靠编竹编赚钱。而周家则是大户人家,家境富裕,到了丰收的季节,需要置办一些竹筐来装谷物,便雇佣了章福庆做长工。章运水的母亲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作为保姆,她照顾着鲁迅幼年时的生活起居。
周家虽然是富户,但有着良好的修养,待人接物谦逊有礼,对待家里的长工佣人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章福庆对此十分感激,常常给他们带一些家里的土产。周家人对他十分信任,因此经常将一些琐事交给他去办。
周家老太太过世时,章福庆将儿子带来周家帮忙看祭品。十三岁的周树人,认识了十五岁的章运水。
按照世俗的眼光,两人身份有别,应当有尊卑礼数,但孩子的世界里没有这些繁文缛节。鲁迅长久以来生活在深宅大院中,终日读书学习,生活乏味无趣。章运水的到来,为他的世界增添了一抹明亮的色彩。从章运水那里,他听说了雪地捕鸟、海边刺猹的趣事。年少的鲁迅第一次知道,原来生活中不是只有枯燥冗长的诗文,在山野林间,还有着无穷的乐趣。他对章运水描绘的世界充满了向往。
鲁迅之所以对这个相处了很短时间的少年印象深刻,便是因为章运水有着鲜活生动的灵魂。生活窘迫的现实不曾改变他的孩童天性,他总能找到乐趣,让童年丰富多彩。
在《少年闰土》结尾,鲁迅感叹,闰土回家后,他们再也没有见面。事实上,许多年后,他们终于得以重逢,只是,一切都已改变。
中年闰土——麻木的灵魂
二十年后,章运水人到中年,他与鲁迅再次相逢,当鲁迅想要拉着他回忆他曾经提过的那些趣事时,他却带着儿子,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爷”。鲁迅这才恍然明白,那些美好的岁月,都已经回不去了。中年的章运水在现实的摧残下,早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鲁迅生在大户人家,衣食无忧,他的人生可以自己做主。而在他外出求学、留学海外而后又弃医从文的这些年里,章运水却遭受着命运的折磨。
章运水敏捷机灵,若是能够读书识字,必能谋得更好的生活,然而父亲章福庆的离世使他的幻想破灭了。年少的他,不得不承担起家庭的重担,种地、撑船……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少年的活泼天性被磨灭,只剩下一具佝偻的躯体,苟延残喘地活着。
章运水五十多岁时,由于长久以来的辛苦劳作,积劳成疾,背上长出了恶疮,没钱医治,病情不断恶化,于1936年病逝。
对于他而言,离世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只是,他的孩子,还将重复他的命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力地挣扎。
闰土后代——命运的转折
章运水去世后,生活的重担也随之转移到了大儿子章启生身上。
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不仅战火纷飞,还有接踵而至的洪灾旱灾。一场大旱使得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章家越发穷困。不久后,年轻的章启生也随他父亲而去,留下两儿一女。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三岁。
后来,女儿也因为生病没钱医治而死,两个儿子只能靠做童工讨生活。
妻离子散的一家人,与余华作品《活着》中福贵一家的命运何其相似!在那样的时代,出身决定了一切,生活在最底层,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宏大的历史观中,人们往往会忽略了小人物的存在,殊不知每一次天灾人祸,对于一个小家庭来说,都可能是灭顶之灾。
幸运的是,新中国的成立,让这个家庭的悲剧没有再次重演,章启生的儿子终于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解放后,章启生的小儿子章贵到冬校学习文化知识,后来顺利进入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此后,他始终坚持学习,废寝忘食,研究关于鲁迅的资料,又发表了诸多文章。1982年,他被任命为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
在章运水的年代,哪怕一生勤勤恳恳,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遇上疾病灾害,就只能在煎熬中等待死亡。到了新时代,只要辛勤工作,肯下功夫,就能在属于自己的领域中闯出一片天地,告别祖祖辈辈的苦难和不幸,过上美好生活。
从章福庆到章贵,每一代人都和现实斗争,即使遭遇诸多不幸,也从未放弃生的希望。这种一脉相承的顽强,令人感动。而大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更值得每个人深思。
小时候,每个人都曾在作文中写,“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渐渐地,这句话成为挂在嘴边的老生常谈,没有人去认真思考它的含义。在看过了闰土及其后代的经历后,或许能对这句话有更深的感触。只有国家安定团结,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今天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值得每个人用心去守护,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
文/趣史社
相关文章
-
历史上凶残却悲剧的武将排行:项羽屈居第二,岳飞排第四!
-
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没有参加:辅佐监国(诸葛亮反对南征)
-
北方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为何最初都是因为“复仇”发展起来的
-
唐宣宗与泾县水西寺——且说“风光”在水西
-
四个历史细节带你重温遵义会议
-
朔风凛冽,冬月已至
-
1979年对越反击战,我军无意间抓住一名广西人,连军区都亲自过问
-
金银作为古代民间流通货币,为何都消失不见了,现在都去哪儿了
-
“德先生”和“赛先生”
-
揭秘:心生愧疚?白起宁愿自刎也拒绝指挥邯郸之战
-
为什么处死商鞅?有三点(得罪贵族利益为主)
-
南方猎龙:澳大利亚大型食肉恐龙(长6米/距今1亿年前)
-
徐浩|批量补缀卷首——古人对敦煌写经的一种特殊修复
-
山西再现“巨富豪宅”,主人是“晋南首富”,距运城市区38公里
-
巨型蜥脚类恐龙:扶绥龙 光是髋骨长度就有145厘米
-
清朝真没修过长城?就靠那一道边墙挡的住游牧民族吗?
-
《铸匠》定档央八,年代剧,有抗战故事,具备《大宅门》气质
-
中国当代“教父”——土皇帝禹作敏的江湖路
-
除夕周恩来邓颖超为何请大家吃小米稀饭和肉包子
-
匈奴,突厥和蒙古谁更厉害?
-
身为太后却给别国国君当情妇达30年?还生下两儿?真相让人感慨
-
他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学生获得诺贝尔奖,晚年扫了十几年厕所
-
百年前四川松茂古道,残破的圣母塔,年轻的瓦寺土司和他小儿子
-
甘肃,到底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
古代断案故事:县尉张鷟机智过人,让驴自己找到小偷
-
木他龙:澳洲大型恐龙(最长10米/鼻部中空能发声)
-
明朝皇帝顺序列表简介:一共16位(个个是奇葩)
-
河西走廊只是战略要地吗?现在才明白,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
多齿灵龙:四川小型恐龙(长1.2米/最完整鸟脚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