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高句丽,隋唐朝始终没有放弃的战略目标
原标题:消灭高句丽,隋唐朝始终没有放弃的战略目标
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任务,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
高句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隋唐君主不倦征伐的根本原因到底在哪里?遗憾的是,大多数史书对于征伐的原因都是从表面上一带而过的,无非就是“不顺天命”、“不臣之礼”,没有涉及征伐的深层次原因。但是唐太宗的一席话令人深思,贞观十九年,在出征前,太宗谓左右曰:“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好一个“不遗后世忧也”!太宗这句话堪称道出了征伐高句丽最根本原因。
笔者认为,史书虽对征高句丽起因记载不详,但观察秋毫,主要原因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王国,对隋唐复兴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对于隋唐,犹如前三世纪迦太基对于罗马,十七世纪满清对于明朝,十九世纪日本对于中国,二虎不可兼存,隋唐要想兴盛,必除高句丽不可。
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决不再是一个地区性的强国,而是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王国,具备与中国争夺东亚霸权的潜力。唐史载:“高丽,本扶余别种也。地东跨海距新罗,南亦跨海距百济,西北度辽水与营州接。其君居平壤城,亦谓长安城,汉乐浪郡也。”高句丽人本是扶余古人的一支,于秦汉之季建国,建国之初,仅在浑江、鸭绿江中游占据一小片土地,范围和面积还不到今天一地级市大,人口也少得可怜。与其说是建国,不如说还只是一个部落领地。可是高句丽的领导人和其他民族不同,善于经营,长远筹划,能够立足根据地,稳扎稳打,逐步扩大地盘。对于中原王朝,采取表面顺服,暗地积力的策略,如果中国出现内乱,则乘机侵占土地,增强实力。经过500年的不懈努力,至六世纪,高句丽已成为东亚地区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强国,直接威胁大唐崛起。
高句丽的国家结构兼有农耕和游牧两个形式,组织严密,国家军事潜力大,兵民不分,战斗力强。根据分析,高句丽人依山筑城,垦田游猎,以农耕为主;但又带有很强的游牧民族特点,秋冬之季是其狩猎季节,加上不断征服了沃沮、夫余等游牧民族,游牧业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样,高句丽在军事上,对农耕民族的筑城攻防和游牧民族的骑射都能吸收其优点,为其国家军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这就是为什么在隋唐征讨战争中高句丽军队进能远攻,退能守城的原因所在。相比较突厥这样纯粹“马背上的国家”,高句丽国家组织稳定,有正常的经济基础,军事潜在威胁也就更大。有了这样强大的国家军事组织,高句丽也就具备了与中原政权相对抗的实力。
在意识形态上,高句丽保持着部落的纯朴民风,并未完全接受儒家文化。大家切莫将高丽和后来的朝鲜王国并论。朝鲜王国是一个典型的儒家文化古国,而高句丽则不是。史载“高句丽礼灵星及日、箕子(中国商王室成员,商朝灭亡后逃至朝鲜半岛建国)、可汗等神。国左有大穴曰神隧,每十月,王皆自祭。人喜学,至穷里厮家,亦相矜勉,衢侧悉构严屋,号局堂,子弟未婚者曹处,诵经习射。”可见,高句丽的民风是原始淳朴的,在国家意识形态上和中国存在较大差别,虽也有中华血统,但又混合了西北少数民族的血统与彪悍。儒家文化讲究仁义,接受儒化的国家侵略性和危险性就会减退(除日本变异的儒学外),但高句丽则没有,因为中国商王朝时儒学尚未形成,故高句丽虽奉中国的商王室箕子为祖先神之一,却不认同儒家文化,反而受西北异族文化影响较深,高句丽对中国的威胁也就更大。
六七世纪的亚洲国家关系上,高句丽的结盟和征伐已对中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六世纪,高句丽已在东北亚兴起,周围各国纷纷臣服,回纥等善战的游牧民族都已为其所用,就连强大的突厥汗国也已和高句丽结盟,不断侵扰中国的北部边境,相对于国家发展仅是雏形,极不稳定的突厥,高句丽是起主导作用,威胁更大。在朝鲜半鸟上,百济已成为高句丽的盟友,而另一个国家新罗则面临着高句丽、百济和日本三方的威胁,国家时刻都在生死存亡中。这时,高句丽的战略目标是:在朝鲜半岛,制定先消灭新罗,最后消灭百济,统一半岛的计划,不断加强对新罗的攻势,这是高句丽首要的战略计划。在北方,进一步巩固东北亚的根据地,慑服各族,对突厥采取结盟利用战略,分化突厥和中原王朝的关系,挑起战争,以收渔利。对中国,首先积极备战;第二采取表面上绥靖政策,不断进贡予以麻痹;第三挑动中国河北一带的地方势力和军阀们对抗中央(如北齐贵族等),破坏中国的统一;第四小股部队不断侵扰,削弱中国边防。
相对于高句丽来说,早已儒化的新罗国危险性较小,新罗一直也和中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这一点,隋唐君主们都是清楚的,这就是为什么当唐太宗听说新罗被高句丽围攻告急时,下定决心要干涉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老照片1985年东德军舰访问苏联列宁格勒
-
[图文]偷袭珍珠港山本五十六犯大错:未毁掉美军油库
-
武当最长寿的道姑,100多岁出现“返老还童”,长出新牙和黑头发
-
甄嬛两次倚梅园祈福,从单纯美好到充满心机,你注意这些细节了吗
-
希特勒是如何死的?最后下葬在哪里?苏联绝密资料,揭开谜案真相
-
看看二战时德国和美英的较量,才知道苏联真不是德国的对手
-
二战后的西德有多厉害?从废墟到欧洲第一仅用了十年
-
在她的人生里,没有什么是必须的做,只是有恩报恩,有怨抱怨
-
侵华14年,日本死在中国多少人?日军逐渐增加的“灵魂”告诉你
-
盘点历史上改变人类认知的八大宇宙学说
-
[多图]越南战役中失败的“性心理战”被广泛运用
-
心理测试:你更喜欢下面哪种古代头饰?测出你是否能够守住财富
-
从朝鲜停战谈判看周恩来的“决策艺术”
-
日寇三天大火烧掉这个古镇,真实过程让人气到爆炸
-
广东落寞的城市,曾经是省内的省会城市,如今却是无人知晓
-
越南解密档案公开当年武元甲大将颁布出兵占领南沙群岛的军事密令
-
西方人怎么翻译“令和”?
-
看看1937年中日的实力差距,才知道抗战有多不容易
-
山西考古队发现,一座周朝合葬墓,发现一件随葬品时:请专家!
-
陷落的天堂:二战期间流行一夜情的巴黎
-
为何吐蕃持续两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攻打武力孱弱的印度?
-
三次灭国又复国,慕容复的祖先为啥这么牛?
-
日军炮兵大尉张寿芝坚定效忠清廷遭本国间谍暗杀
-
“中原”究竟在何处?
-
丹霞源风水:如何验旧坟
-
二战时苏联最后沉没的潜艇对日本难民船狂轰后离奇消失
-
阿富汗一代枭雄,娶了本拉登之女,身份神秘,外人只知他是独眼龙
-
揭秘:虞诩是如何靠三千军队吓退羌族大军
-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五月举行:“芭蕾外交”《白毛女》牵起中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