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究竟在何处?
原标题:“中原”究竟在何处?
中原,本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被视为天下中心。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华夏,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狭义上指今天的河南省。当与外族对应时,中原又泛指中国。中原地区随着华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扩展而逐渐向外蔓延,扩大了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汉族和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文化比较先进的华夏民族以别于四夷而称中华。
以上两段是百度百科摘录,权当一个参照,起个引子作用。
距今四千多年前,渤海外围传统中的五帝集团——这几个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几乎同时衰落。接续它们的,就是黄河沿岸出现的一个新石器农业文化。他们聚族而居,老老实实地耕种土地,取得足够维生的资源,发展成一连串的村落,老老实实地耕种土地,成为第一批黄河边上的农人。
从沿海衰落地区外移的人口中,也有不少迁徙到了黄河与长江边上,即今天的河南、安徽、湖北等处。例如,“祝融八姓”,它是一个崇拜高天的族群,与渤海周边的五帝系统有相当大的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们迁移到豫、皖一带,其中的芈姓更南入汉水流域,成为后世楚国的前身。
外地移入的族群带来老家原居地的文化因素,丰富了新居地区的文化内容。于是,在黄河中流的文化,可以找到东、南两面文化的成分,它们都融入了“中原”。
考古学家们经考证认为:偃师(河南省洛阳市下辖县级市 ,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地区,南屏嵩岳,北临黄河,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2°26′15″~113°00′00″和北纬34°27′30″~34°50′00″之间)二里头遗址所在就是夏代的首都。从黄河三角洲的顶端一直到关中,包括山西运城的平原,这一个族群共同体占有的地方不小。这一个地区就是后世所认为的“中原”。从夏代开始到商、周,这三个复杂共同体的连续发展都以这个地区作为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核心地带——从“中原”这两个字就可以意识到,从那时以后,这一片平原就是中国的中心。
中原的部落联合起来以后,其力量自然会超过渤海周边的那些群体。所以,中原的领袖可以号召别处的族群领袖,以会盟的方式号令群雄。尧、舜、禹的“禅让”问题,其实这三个君主之间的转让并不是如此和平——舜曾经放逐尧,禹也曾经放逐舜,而禹的儿子启,则是以武力取代了被禹选作接班人的益。所以,表面上是“禅让”,实际上还是以实力决定谁做领袖。禹所建立的夏后氏,曾经享祚将近两百年。这是核心地区“中原”岀现的第一阶段。
据今三千七八百年的时代,商人代替了夏后氏,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商王国疆域已经超越了黄河中游,北到河北的藁城,南到湖北江陵的盘龙城。这是代表了后世“中原”观念的范围。商王国并不是直接治理各地。首都被称为“大邑商”,在首都的外围有许多子姓的王族,即所谓的“多子族”,他们拱卫都邑。在其四周有商人的城邑,由王国的使者负责监督,再外面,则是商人友邦,最外圈,是一些称为“方”的族群国家,例如土方、人方等。这一个同心圆的布局,在中国历史上成为一个模式,即所谓“内服”、“外服”、“五服”、“九服”等,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按亲疏远近,分一、二、三、四、五、六环线分布。
远在关中的西周,本来也不过是一个奉商人号令的小国,尊称商人为“大邦”,可见商王朝的权势。不过,后来这些居住在陕北、晋西的族群——周人,经过三代的经营,逐渐发展,才使其力量强大到足够威胁商人。最后,西周集合了商人北面、西面以及西南面的一些部族,形成了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局势,公元前11世纪末,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附近)决战,武王大获全胜,商纣王兵败自焚。周人终于代替殷商成为中国的领主。
在牧野之战后,周人在考虑建都的地方——把首都放在自已老家关中,定都镐京(宗周),考古发现指出,镐京遗址大约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沣河东岸,是周武王的政治中心。而在殷商地区的雒邑(今日洛阳市)建立了成周,作为统治东方的都邑。宗周和成周两都并立,构成了周人政权椭圆形疆域的双中心,彼此相依,互为唇齿。又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封国不是亲戚就是子弟,而且鼓励周人子弟和外姓通婚,使得所有封君都成为周人的亲属。另外还提出一个观念,将“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称为“天室”,认定中原为“天地之中”——这就是“中原”观念的具体落实。
周王号令所及的疆域,又逐渐大于商代。从中原向东扩展,推进到山东半岛,由姜姓首领姜太公(姜尚)的长子建立齐国,负责东进事业。姬姓重臣召公一族,则自此北上,在今日北京附近建立燕国,负责绥靖北路。沿着太行东麓,又有姬姓的卫、邢诸国,与东都成邑四面诸国呼应。沿着黄河两岸,北岸的晋国与南岸的虢国,夹岸拱卫两都之间的通道。
从夏后氏比较笼统的霸权,经过商人同心圆布局的统治机制,最后到西周的封建网络,东进北扩,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促使“中原”成为中央政权的基地,而又以同心圆的方式扩散其势力于各处。整个中国成为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只有向远处扩散并且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不一定是统治的权力,而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文化,其中包含了各种地方文化。将各种地方文化吸纳于中原文化,使“天下”的文化多元而渐变,共存而不排他。这样一个核心,加上其放射的影响力,终于形成了后世的“中国”。
于是,即使在古代各地的居民原来可能是有不同的基因的族群,经过如此布局,,实际上的“中原”居民,已经成就为来源复杂的混合体。“中原”既向四周扩散,又不断混合,终于熔铸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大中华。
相关文章
-
他1957年的叙利亚危机险些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
-
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踏遍亚欧大陆,为何却偏偏放过印度?
-
红十字会的“红十字”标志从何而来?
-
除了苏联和德国,二战前波兰为何得罪另一个邻居?
-
日本天皇平常的生活是怎样的,也像中国皇帝一样,权力无边吗
-
此人战功显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出国访问时,找美国要毕业证?
-
《叛逆者》孟安南是干什么工作的?孟安南是好人吗?孟安南间谍身份结局怎样?
-
面对屠杀奋起反抗的犹太人明知没有生的希望也要发出自由的怒吼
-
当年荆轲刺秦王,如果用的是长剑而不是匕首,结果会怎样?
-
你是山东人,你熟悉多少当地方言的亲属称谓?
-
罗马版朱元璋:贻害无穷的平民皇帝戴克里先
-
他出生于日本的和尚世家,认了一位干爹,成了二战后的甲级战犯
-
孟浩然整晚等人却被人放鸽子,写下一诗泄愤,最后10字已家喻户晓
-
苏州革命博物馆里的一块钢板,见证渡江战役胜利
-
希特勒曾放出狠话,3个月灭亡苏联,竟差点真的被他做到了
-
[多图]国民党内部地下党员绝密情报助胜孟良崮战役
-
《叛逆者》:陈默群下线,他本位高权重,为何沦落至此,下场凄凉?
-
男人投降时,女人仍在战斗:战争对女性意味着什么?
-
“临终关怀”千年纪 | 只有认识死亡,才真正知道如何活!
-
日本公主下嫁平民,皇室砸1亿断绝关系!8012年了,公主王妃怎么还活得这么憋屈?
-
美国新奥尔良,为何一年内人口下降一半多?
-
苏联曾经有多牛?太空竞赛前期一直压制美国,最终因为痔疮而失败
-
马背风流:中世纪欧洲的骑士比武演变
-
二战时英国特种兵靠皮划艇完成的惊天奇迹行动成功后仅两人幸存
-
上世纪20年代的德国:经济危机爆发,一个面包需1000亿马克
-
伊拉克与科威特有什么历史恩怨,看地图就明白了
-
日军为何会被称为“小日本”?并不仅仅因为他们矮
-
为情自杀还是妻子投毒?143年前的英国上流社会疑案至今无解
-
为什么日本施行锁国政策后还与荷兰保持了几百年联系?